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晓康 《中医药学刊》2003,21(5):698-699
名医李中梓治学深广圆润,临证经验丰富,所以研究其脏腑辨证认知思路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脏腑辩证形式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浅析李中梓的脏腑辨证认知方法主要是:内科病主要使用但不惟凭脏腑辨证法;把五行推演、经络联系等理论贯彻到脏腑辨证中,多方面剖析疾病;基于求本理念,在脏腑辨证中重点关注脾肾;主要凭脉诊为脏腑病证定位定性,尤重沉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西医临床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观察发现,RA的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肝脾肾三脏尤为重要。主要是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脾失运化,湿、痰、饮阻滞筋脉。而RA发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常与先天发育、禀赋不足有关,肾虚精亏,不能充髓养骨。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中医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依据,以整体衡动观象思维的逻辑方法为指导,提出了先定位后定性脏腑辨证的思路和方法,脏腑定位辨证包括以解剖定位(微观)辨证定位为参考;以脏腑生理病理特点(宏观)辨证定位为核心;以现代科学仪器设备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辨证定位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脏腑辨证的基本规律,并结合有关内容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主要由外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等因素损害机体,最易导致月经不调的外邪主要为寒、热、湿邪,使人体气血不和,阴阳失衡;最易导致月经不调的情志是怒、思、恐,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易使脏腑功能失调,出现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血的量、色、质的异常。治疗月经不调,需驱逐外邪、调畅情志,使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诸脏腑各司其职。因此运用中医辨证中的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来论治月经不调会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温病学辨证理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关系密切,温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为三焦所属脏腑的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在具体的辨证过程中,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纲,以脏腑为目,从而明确特定病程阶段的证候病机.  相似文献   

8.
脏腑辨证中的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脏腑辨证是根据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反应,对所出现的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并归纳其在异常状态时的病变规律,借此用以推究病机,判断病位,核定病性,权衡病势,窥察预后以做出确切的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种辨证方法.它导源于<黄帝内经>,显见于<金匮要略>,长流于后世医籍,是中医学基础的核心部分,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为唐代医学泰斗,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氏一生既强调临床经验的积累,又注意医学理论的研究。关于脏腑辨证的论述是他对中医理论和临床的重大贡献。他在《千金要方》中提倡脏腑辨证,以虚实寒热为纲,对后世脏腑辨证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是继《中藏经》、《脉经》之后,对脏腑辩证  相似文献   

10.
细目一心病辨证(一)心血虚证指血液亏虚,心与心神失于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要点】心悸,失眠多梦+血虚证表现(二)心阴虚证指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临床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要点】心悸,失眠多梦+阴虚证表现心血虚与心阴虚虽均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但血虚以"色白"为特征而无热象,阴虚以"色赤"为特征而有明显热象。  相似文献   

11.
脏腑辨证肇始于《黄帝内经》,奠定了理论基础.经华氏《中藏经》、孙思邈《千金要方》、张元素《医学启源》等历代医家的丰富而自成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溯源知流,探究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脏腑辨证治疗银屑病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德瑛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80-1080,1085
以脏腑辨证治疗银屑病,对于早期外感风热呈现点滴状红斑者多从肺论治;对于皮肤泛发鲜红斑片、血热明显者多从心论治;对于病程日久、皮损呈暗红斑块、浸润者多从肝论治;对于皮损久治不愈、呈淡红斑片、鳞屑干燥者多从脾论治;对于皮损反复发作、暗红干燥、年龄在 40岁以上者多从肾论治.在辨证中应重视四诊八纲,洞察病机,方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脏腑辨证细化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临床实践出发,认为现行脏腑辨证的常见证型是"基础证",比较笼统,针对性差,不便于临床运用,从而提出了脏腑细化分型的崭新设想。并对其概念、依据、原则、意义进行阐述,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中医的辨证体系,为实现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脏腑辨证是中医教学的重点。我们在强化脏腑学说、病因学说、经络学说、八纲辨证教学的同时,改进了脏腑辨证的教学方法,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克服了记忆困难等难题,提高了教学质量。为解决中医脏腑辨证教学学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浅析脏腑相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脏腑相通是建立在经络开合理论基础上的,从心与胆、肝与大肠、脾与小肠、肺与膀胱、肾与三焦命门相通,论述了脏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李中梓为明代著名医家,其<医宗必读>对腹泻的辨证论治概括为腹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师其法而不拘泥于方,效甚佳.现总结如下.1 湿邪浸袭淡渗利湿李氏根据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理论,对于湿邪为主的泄泻治疗,以利小便而实大便之法.李氏喻此法为:如农人治涝,导其下流,虽处卑隘,不忧巨侵.湿邪为腹泻疾病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内经》对脏腑辨证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方面论述《内经》对脏腑辨证的启示:①从病因的角度辨病在何脏何腑,各种病因损伤内脏有一定的选择性;②从症候特征辨病在何脏何腑,每一脏腑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当其发生病变时,所呈现症候亦具有各自的特征,可作为脏腑辨证的依据;③同一症状可见于不同的脏腑病变,可根据其兼见症候辨病在何脏何腑;④一种病机可发生于不同脏腑,呈现不同的症状,根据脏腑的症候特征进行辨别;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脏腑之间可相互传变而出现症状的变化,可根据脏腑症候特征,辨病在何脏何腑。  相似文献   

18.
面部痤疮与五脏关系密切,从脏腑辨证的思路出发,以调节脏腑功能为原则治疗面部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1~2].其潜伏期长,死亡率高,病情复杂而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世纪瘟疫”.尽管西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但至今仍未找到治愈的方法[3].近年来中医药凭借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以及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丰富的方剂及药物,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艾滋病的治疗,日益受到国际医药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其在许多方面有着现代西方医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对艾滋病脏腑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脏腑辨证是以藏象学说理论为指导,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病因、八纲、气血津液等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因病机,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内伤杂病时最为常用。今举笔者在脏腑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临床验案5则如下,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