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创面愈合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慢性、难愈创面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重组生长因子已经在临床用于改善创面愈合,但由于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等原因,使得其临床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已经成为改善创面愈合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基因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治疗性基因选择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密闭湿润环境与创面愈合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背部创伤模型,采用自身平行对照,将34只大鼠背部的68个创面分成rhEGF治疗组与盐水对照组,观察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测定伤后不同时间创面羟脯氨酸(OHP)含量和Ⅰ型Ⅲ型胶原比例,进行细胞DNA周期分析。结果经rhEGF治疗的创面愈合速度较盐水对照明显加快,2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7.2±1.3)d和(20.5±1.6)d(P<0.01);外用rhEGF使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增多,再上皮化明显,显著增加创面中OHP含量,降低Ⅰ型Ⅲ型胶原比例,加速细胞DNA复制。结论外用rhEGF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加肉芽组织及OHP含量,降低Ⅰ型Ⅲ型胶原比例,加速细胞DNA复制,明显促进皮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皮肤β射线损伤创面难以愈合,晚期易恶变,其具体机制不明。笔者采用直线加速器建立大鼠深Ⅱ度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模型,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该创面愈合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创面愈合过程中EGF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献中关于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较少,为此设计了本项研究。采用Wistar大鼠,在脊柱两侧制作1.5cm×1.5cm中厚断层皮肤缺损创面4个,于伤后第4,8,12和16天取材,用地高辛标记EGF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EGF基因活化表达的mRNA在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发现:在伤口愈合的全过程中,EGF基因均有明显表达,以伤后第8天表达最强。提示:应用某种方法促进EGF基因表达,可能会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胎儿和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孕龄 2 0~ 2 4周胎儿皮肤移植至 BAL B/ C裸鼠背部皮下 ,皮片成活后制造创面 ,建立胎儿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 ,定期获取相应标本。对临床所取正常成人皮肤及创面愈合皮肤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观察 b F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正常胎儿皮肤及创伤后胎儿皮肤中均未见明显的 b FGF阳性表达。正常成人皮肤中血管周围可见阳性表达 ;创伤后成人皮肤也可见阳性表达 ,尤其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创伤后表达明显增强。高倍镜视野随机观察计数b FGF阳性表达细胞数 ,正常胎儿皮肤为 2 .1± 0 .1,创伤后 12小时 ,1、3天和 1周胎儿皮肤分别为 2 .2± 0 .1、2 .1± 0 .3、2 .1± 0 .3和 2 .0± 0 .1;正常成人皮肤为 2 3.2± 4 .2 ,创伤后成人皮肤为 4 0 .5± 3.6 ,胎儿正常皮肤和创伤皮肤 b FGF表达与正常成人皮肤和创伤后皮肤 b FGF表达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b FGF的阴性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型(AT2R)在创面肉芽组织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探讨其影响新血管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打孔器在小鼠背部制成直径6.0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24只C57BL/6J小鼠分成两组(n=12):PD123319处理组腹腔注射特异性AT2R阻断剂PD123319(10 mg·kg-1·d-1),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创面形成后第3、5、7、和14天取创面组织标本,每个时间点3只小鼠.另有6只作为正常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和新血管形成的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局部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小鼠皮肤与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局部组织AT2R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小鼠皮肤AT2R在整个表皮层均有阳性表达,在真皮层,AT2R主在微血管内皮细胞,皮肤附件如毛囊、汗腺、皮脂腺有阳性表达.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局部组织AT2R产生逐渐增加,第7天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和(7.15±0.42)mm2,PD123319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11.51±0.98)mm2和(9.32±0.67)m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23319可随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肉芽组织中VEGFR1的表达和血管形成的组织学评分,在第7天达到峰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然后均逐渐下降.结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AT2R可能参与创面的愈合及其后期的塑性改建,并通过调节VEGFR1水平影响肉芽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1型受体(AT1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AngⅡ及AT1R影响创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 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给予AT1R阻断剂Losartan(每天20 mg/kg),在创面形成后第3、5、7、9、11、13、15天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AT1R阻断剂Losartan对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爬行和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AT1R阻断剂Losartan对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产生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第5、7天分别为(63.55±2.57)%、(80.78±4.65)%.Losartan处理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第5、7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7.82±4.08)%、(65.05±9.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对照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22±0.15)mm、(1.93±0.17) mm,Losartan处理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0.75±0.16) mm、(1.49±0.14)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伤后第5、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7.15±0.42) mm2,Losartan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6.92±0.49) mm2、(4.91±0.35 )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Losartan处理组创面局部EGF、VEGF、bF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R阻断剂抑制了创面的上皮化、肉芽组织的形成和创面局部生长因子的产生,因而延缓了创面愈合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创面愈合瘢痕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生物学过程,创伤的愈合和组织的重塑有赖于上皮再生、基底膜重建和表皮屏障功能的恢复。随着近年来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对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角质形成细胞(KC)在皮肤炎症、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和组织重塑方面起了关键的调节作用这一观点已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
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创面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了机体许多病理变化,如出血凝血、修复重建等。许多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加快组织的修复[1]。笔者曾研究过大鼠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有明显的表达,其变化与创面修复有关[2,3]。本实验通过研究人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EGF、EGFr变化,探讨其与组织修复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标本留取:选取烧伤或整形患者中厚断层供皮区创面共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观察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在30例大鼠皮肤创面愈合模型中,局部外用表皮生长因子(EGF),以软膏基质作为对照,分别于1,2周测量创面面积,测定创面组织中的DNA、蛋白质及羟脯氨酸含量,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分别为(14.6±1.2)天和(18.5±2.06)天(P<0.01),EGF能显著增加组织中的DNA、蛋白质及羟脯氨酸含量(P<0.01)。结果提示,EGF能显著加速创面的修复,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创面愈合的机理,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第4、8、12和16天创面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含量表现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第8天含量最多,伤后早期和晚期次之,创面愈合后其含量进一步减少。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的变化促进了创面愈合,是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结合内源性EGF变化,合理外用EGF对创面愈合可能会取得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创面愈合的机制,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伤后4天,8天,12天和16天创面内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8天时相对含量最多,伤后早期和伤后晚期次之,创面愈合后其内源性含量进一步减少。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的变化促进了创面愈合,是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结合内源性FGF变化,合理外用FGF对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MMPs)为一特异的酶家族 ,其成员均为锌依赖性肽链内切酶 ,主要功能为降解细胞外基质 (extracel lularmatrix ,ECM )。经MMPs达到ECM的可控性降解 ,对不同情况下的组织生理病理变化 ,如发育组织的形态形成、组织修复、血管生长、以及细胞脱离和迁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MMPs家族主要参与其中如下反应 :(1)去除失活组织 ;(2 )角朊细胞迁移 ;(3)血管再生 ;(4)结缔组织再塑形 ;(5 )某些生长因子的活性调节。一、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胎儿及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 采用包含有14000个靶基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技术,对正常成人和胎儿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族的表达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正常成人和胎儿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族呈现差异表达,其中以PRX-2、HOXB13、HOXB6和HOXB7的差异表达为显著.结论 同源异形框基因的差异表达表明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的发育生物学状态存在差异,可能是胎儿和成人皮肤不同创面愈合方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郭懿漫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5):179-182
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物理疗法,其作用机制在于利用光、光敏剂及氧的互相作用,从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逐渐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皮肤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皮肤伤口愈合的生理过程较为复杂,是一种动态化改变。正常情况下皮肤可以通过自我更新和分化来维持皮肤代谢,但皮肤发生创伤后,皮肤中剩余的扩展多能干细胞(EPSCs)被激活并产生更多的扩增细胞。当EPSCs受损,皮肤则失去了自我修复的功能。随着PDT在临床的应用,其可对受损皮肤组织进行重建,对于促进皮肤感染和非感染性伤口的愈合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对PDT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以期为同类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皮肤源祖细胞(SKP)-透明质酸(HA)复合物的构建方法,观察其对糖尿病(DM)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SKP,以HA为载体构建复合物,观察复合物中SKP的分化特性。选取60只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诱导成DM模型.背部对称制作2个直径1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SKP-HA组,创面涂布100μl SKP-HA;HA组,创面涂布100μl HA;对照组,创面涂布DMEM/F12培养基。每组20只。各组大鼠于伤后1、2、3、4周检测创面愈合率,留取创面组织标本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观察SKP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迁移。结果大鼠SKP与HA共培养后生长良好,复合物中的SKP可保持其特性:向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伤后2周SKP-HA组、HA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2.1±2.8)%、(53.7±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1.5)%(P<0.05);伤后3周SKP—HA组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伤后4周SKP—HA组、HA组创面完全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1周各组Hy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周,SKP-HA组、HA组Hy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3、4周SKP-HA组高于HA组(P<0.01)。SKP在创面得以成活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向真皮层迁移。结论SKP-HA复合物可促进DM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HA1077)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并探讨HA1077与创面愈合的量效关系,寻找出促进创面愈合的最佳剂量。方法:18只Wistar大鼠背部左右两侧致直径为2cm的圆形皮肤缺损。随机3只动物6个创面为一组,分为6组,分别给予10、20、40、80和160μmol/L盐酸法舒地尔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创面喷洒,每个创面0.5ml,隔日创面追加喷洒。实验3、7、10d计算伤口面积,实验10d取创面组织,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创面面积随伤后时间延长而逐渐缩小,20μmol/L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同时间点其他各组,除实验7d与80μmol/L组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变化显示,创伤后10d,应用20μmol/L法舒地尔组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及新生表皮生长速度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HA1077可促进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以20μmol/LHA1077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愈合中血管形成与血流改变的特点。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42):为组织病理观察组,根据实验设计又分伤后即刻、1天、3天、7天、14天及21天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B组(n=6):为血流量检测组。在实验大鼠背部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A组大鼠在各时间点活杀取材,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B组大鼠连续检测背部同一部位正常皮肤及伤后各时间点的创面血流量。结果:烫伤大鼠伤后3~7天,肉芽组织内出现单个的不成腔的血管内皮细胞,数目随肉芽组织的增多而逐渐增加,后逐渐形成管腔;伤后14天,肉芽组织内有腔毛细血管进一步增多,已出现结构较完整的成熟小血管;伤后21天血管形态和数量已接近正常皮肤。深Ⅱ度烫伤大鼠伤后即刻,皮肤血流量锐减为正常皮肤血流量的51%;伤后3天时,创面血流量仅迭正常血流量的68%;至伤后14天,创面血流量升到正常值的88%;14天后逐渐正常。结论:在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随着肉芽组织内内皮细胞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创面的血流量不断增加,前者的变化是后者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与创面愈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的产生在创伤后有改变,它参与调节创伤后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和皮肤生长等创面愈合过程。对其生成的诱导和抑制有望成为调控创面愈合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