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4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瘤样骨囊肿并非少见,国外已有较多报道(1-5),国内也有一组综合报道(6),其X线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易与其它囊样改变的骨肿瘤混淆,而且它还可以伴发其它病变,造成诊断的复杂性,现综合一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材料,其中9例与其它骨病并存,现就X线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孔祥泉  李华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4):210-211,T031
本文综合分析37例主要为特殊表现和特殊部位而误诊的动脉瘤样骨囊肿,重点探讨其误诊原因。文中认为:对发生于少见的特殊部位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缺乏认识和经验是误诊原因之一;不认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非典型表现是误诊原因之二;不结合临床,“就影论病“是误诊原因之三;发生在其他骨病基础之上,使表现复杂化是误诊原因之四.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报告在电视定位下经皮穿刺内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和庆大霉素治疗骨囊肿15例。作者详细介绍了治疗方法,X线图象演变及治疗结果。简要讨论了药物的作用机理。认为该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产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囊肿的X线表现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源性囊肿(肺囊肿),因临床发病少,仅占0·03%左右[1],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复杂而容易误诊,据报道误诊率为80%~100%[2]。为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本文收集28例肺囊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其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结合有关文献,重点讨论X线鉴别诊断及治疗。1资料及方法收  相似文献   

8.
X线平片及MRI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评价X线平片与MRI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15例均行X线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1)15中例ABC发生于长骨13例,肋骨及骨盆各1例;(2)皂泡状或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X线15例,MR5例;(3)病灶内骨小梁间隔或骨嵴:X线11例,MR4例;(4)局限性骨质硬化:X线10例,MR4例;(5)骨壳边缘不全病理骨折:X线3例,MR1例;(6)骨膜反应:X线1例;(7)软组织肿块:无;(8)病灶内单发或多发囊肿:MR4例;(9)液-液平面:MR1例。结论X线平片显示病变的整体形态有优势,结合MRI显示病变组织成分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ABC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样骨囊肿又称之为骨膜下巨细胞瘤、良性骨动脉瘤及出血囊肿等,临床上较少见,影像学易误诊为其他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为了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9年以来行X线、C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2例的X线及CT表现,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2例中,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例骨内腱鞘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15例中,14例单发,1例双侧对称。16个病灶位于承重关节面下。X线表现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境界清晰,有硬化缘。CT表现为多房、花瓣形透亮区,有明显的硬化边,1例三维重建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长T_1、T_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硬化边,1例病灶内见低信号间隔,1例病灶与关节腔相通。结论:骨内腱鞘囊肿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承重关节面下圆形或类圆形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边,边界清晰。CT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可显示病灶的信号特征、邻近软骨有无受累及与关节关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及介入法动脉栓塞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ABC的影像学征象,其中10例曾于术前进行动脉栓塞治疗。结果ABC的X线平片常呈偏心性膨胀性骨破坏;在CT成像中,10例可见液平面,8例出现钙化或骨化;MRI成像表现为分隔状囊性病变区,在T1加权像为不均匀中高信号,在T2加权像数个呈高信号囊腔及低信号的间隔影,12例出现液平面。结论动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介入法是一种有价值的术前辅助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3例均摄X线平片和CT平扫。4例行MRI检查。结果:23例ABC发生于长骨18例,骨盆5例。ABC平片表现常为偏心性膨胀性骨破坏;CT平扫可见膨胀的骨壳内缘呈清晰弧形压迹,其中骨壳完整12例,断缺11例。病灶密度不均,19例可见蜂房样低密度影或液-液平面,15例出现软组织肿块;4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大小不一高信号囊腔或液-液平面,3例增强扫描,2例无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囊间隔在T1WI、T2WI及增强后均为低信号。结论:X线平片简便经济,但对内部结构的显示有一定限度,CT和MR对内部结构及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前者,对ABC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I诊断(附2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 I表现,评价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 I表现。结果病变在CT上有16例可见明显液-液平面,其上缘CT值低于下部,其中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而MR I图像上除1例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未见明显液-液平面以外,其它20例均有明显液-液平面。且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软组织肿块显示得更加清楚。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大部分病例在CT和MR I上出现有液-液平面,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不是惟一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1例血管异常扩张性骨囊肿,其病理特点是静脉动脉异常扩张引起的骨膨胀,原命名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并不符合其病理改变。并对其归属及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全部病例均作了CT平扫与MRI检查,其中1例摄有颅骨平片,1例MR/增强扫描,1例DSA检查。结果:4例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1例位于左蝶骨嵴和左眶骨处,2例位于左颞骨。1例位于右额骨。CT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膨胀性吹气球样溶骨破坏区,密度不均匀;MRI示有出血、囊变及液面,T1WI和R2WI上呈混杂信号,1例增强后示肿瘤实质和邻近脑膜强化;血管造影示血管有推移改变。结论: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与MRI相结合能提示诊断,并有助于评价周围结构。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囊肿的X线诊断及其组织胚胎学基础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分析16例支气管囊肿的胸部平片、体层、支气管造影、CT及其手术病理资料,探讨术前影像学误诊的组织胚胎学基础,尤其是肺外支气囊肿。指出胸瓿平片和体层依然是这类疾病的首选方法,CT或MRI是必要的补充,特别是对囊肿内容物和囊壁的组织结构的分析是同其他疾患鉴别的关键,临床表现和形态学表现没有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椎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及术前栓塞对减少术中失血的意义.方法 分析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脊椎ABC的影像学表现,对其中4例进行了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所用栓塞物为明胶海绵.结果 本组6例脊椎ABC均侵犯椎弓、棘突、横突和椎体后或侧缘,病变凸入椎管,造成硬膜囊和脊髓受压、移位.4例栓塞后血管造影显示染色均较栓塞前减少75%,术中失血700~1500 ml,平均1000 ml.较未经术前栓塞者平均3000 ml术中失血明显减少.结论 对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前动脉栓塞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是一种有价值的术前辅助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舌管囊肿(TGDC)有无并发感染在CT表现上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2年9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TGDC的CT表现,并对各征象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其对有无感染的诊断价值.其中,病灶部位、形态、边界情况、与舌骨关系、囊内密度是否均匀、囊壁有无增厚、囊内容物及囊壁强化出现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病灶大小、平扫囊内容物CT值、囊壁厚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并发感染TGDC组病灶在边缘模糊、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壁增厚、囊壁强化的出现率分别为7/12、3/12、3/12、11/12,相应无感染组的上述征象出现率分别为6/30、1/30、0/30、16/30;并发感染TGDC组最长径(2.1±1.1)cm,囊肿壁厚(1.37±0.7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者在病灶部位、形态、囊内密度、与舌骨关系、囊内容物强化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DC有无并发感染在CT表现上存在差异,感染TGDC多表现为较大病灶,边缘模糊、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壁增厚、囊壁强化.  相似文献   

19.
脉络膜裂影像学表现及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的影像学表现和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表现,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和颅脑大体标本,对照研究正常脉络膜裂在MR上的影像学表现,并对14例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进行CT和MR I分析。结果MR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全长,表现为含脑脊液裂隙。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样低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近期随访囊肿无明显变化。结论认识脉络膜裂影像学表现和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CT和MR I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