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YAP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中YA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QRT-PCR检测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YAP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Y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Western-blotting提示Y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Y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YAP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表达,提示YAP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HE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HER4、VEGF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2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中HER4与VEGF的表达。结果NSCLC中HER4的过度表达率为65.9%,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3.7%。HER4、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而与NSCLC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且HER4与VEGF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HER4与VEGF可能是晚期肺癌生长的调控因子,针对HER4与VEGF的联合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狄欣 《现代保健》2013,(16):99-101
目的:探索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疗的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齐鲁石化中心医院普外科诊治的8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彩超检查:结节内有微小沙粒样钙化者62例(79.4%),结节内或周围有较丰富血流者62例(32.4%),边界欠清有尾足者56例(61.8%),形态呈“站立式”生长、回声不均匀者48例(85.3%)。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28例,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45例,甲状腺全切除1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论:高频彩超明显增加PTMC的早期检出率,PTMC不必全部行甲状腺全切术,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Notc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otc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RT-PCR 法,分别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中,Notch-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tch-l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免疫荧光法测定,Notch-1在正常甲状腺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F 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8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C及F lt-4的表达情况。结果8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阳性率为89.66%(78/87),F lt-4阳性率为81.61%(71/87),且VEGF-C与F lt-4表达呈正相关。VEGF-C阳性表达在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P<0.005)。随着癌细胞VEGF-C表达强度增强,F lt-4阳性脉管数也随之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 lt-4阳性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16.56±3.64)高于未转移组(11.82±2.89)(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高水平表达VEGF-C、F lt-4,两者表达呈正相关。F lt-4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管密度与CD44v6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间质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CD44v6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PTC中CD44V6及VEGFR-3的表达,以VEGFR-3标记淋巴管,在显微镜下计数LVD。结果淋巴结转移组CD44V6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LVD与癌侵袭程度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LVD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CD44V6与LV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0(P<0.01)。结论CD44V6及淋巴管密度与PT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淋巴管密度与PTC的侵袭有关,可作为预测PTC病人预后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T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⑴Ⅳ型胶原酶在PTC、微小癌、腺内型、腺外型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9%、66.7%、80.0%、88.9%和25.4%;Ⅳ型胶原酶在PTC与癌旁组织间;淋巴结转移(97.1%)与无转移PTC组(66.7%)间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⑵Ⅳ型胶原在PTC(43.2%)与癌旁(79.7%);微小癌(63.0%)、腺内型(38.0%)与腺外型(27.8%)阳性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⑶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在PTC共同阳性表达21例,共同阴性1例,两者表达呈负相关(γ=-0.560,P<0.01).结论Ⅳ型胶原酶具有溶解Ⅳ型胶原、促进肿瘤转移的功能,Ⅳ型胶原酶高表达和Ⅳ型胶原表达下降在PTC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19(CK19)及上皮膜抗原(E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SP法对50例甲状腺病变进行单克隆抗体CK19及EMA的检测.结果 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 (19/20),且多为强阳性表达;其余3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的CK19基本不表达或仅为弱阳性表达;EMA在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 (16/20),且多为阳性和强阳性,其余30例甲状腺疾病中EMA的表达主要为阴性或弱阳性.结论 CK19和EMA的表达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特别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术中切除范围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7月收治46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33例,27例采用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全切除,1例腺叶次全切除,1例腺叶大部切除.双侧13例,11例腺叶全切除,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单、双侧淋巴结肿大者均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无淋巴结肿大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46例术后2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6个月后恢复正常,无甲状旁腺损伤.42例随访6个月至7年,2例复发,二次手术治疗,未发现远处转移及PTMC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PTMC临床漏诊率较高,术前仔细触诊,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和术中认真探查可疑结节有助于提高微小癌的诊断率,同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决定预后.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C、VEGFR-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VEGF-C、VEGFR-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PTC的VEGF-C、VEGFR-3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VEGF-C,计算出阳性指数(PI值,Positive in-dex),以VEGFR-3标记淋巴管,在显微镜下计数淋巴管密度(LVD)。结果PTC淋巴结转移组VEGF-C-PI(23.15±3.75)显著高于无转移组(14.54±2.93)(P<0.01);PTC微癌、腺内型、腺外型LVD分别为6.00±0.81、13.80±1.81、19.17±2.96,随癌侵袭程度增加而递增(P<0.05,P<0.05,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19.56±2.45)显著高于无转移组(12.48±2.84)(P<0.05);VEGF-C表达与LVD计数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VEGF-C、LVD与PT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LVD与PTC侵袭有关;VEGF-C与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67例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检:直径在0.2-0.9cm的白或灰黄色质实结节有60例,结节存在钙化现象的有4例,肉眼未见灰白小结节的有3例;镜检:甲状腺滤泡上皮出现分支状或者乳头状的增生,有呈单层排列的瘤细胞覆盖在表面,存在纤维血管轴心,细胞核以排列拥挤、体积较大、卵圆形、可见核沟、清晰的小核仁为主要的特点.免疫组化检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中Galectin-3、CK19、Mesothelial Cell表达阳性率为100%;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在10%以下的有51例;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在40%左右的有16例;其中存在颈部淋巴结内转移的有12例.结论:早期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漏诊率很高,因此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在做出正确病理学诊断的基础上为患者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NA-36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PTC患者10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RT-PCR)检测PT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363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法及logistic多因素法分析miRNA-363与PTC的关系。结果 PTC组织中miRNA-363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RNA-363表达与PTC的直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和TNM分期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miRNA-363低表达是PTC生长、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iRNA-363的表达与PTC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PTC中呈低表达水平,miRNA-363低表达可能会促使PTC的生长、转移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met和CD14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8例PTC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met和CD14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PTC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C-met和CD147蛋白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在PTC组织中,C-met和CD147的阳性表达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及肌肉侵犯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UICC分期及血管侵犯无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C-met和CD147在PTC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8,P<0.01)。结论 C-met和CD147蛋白在PTC中均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参与了PTC的转移浸润等演进过程,且相互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肿瘤微环境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相对分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PTC患者、25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局部肿瘤组织以及1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 CD4^+ CD8^-、CD3^+ CD4^- 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及CD4^+/CD8^+比值。结果外周血、良性组和PTC肿瘤微环境的CD4^+/CD8^+比值明显依次递减(P〈0.01);PTC和良性组局部组织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P〈0.01),但前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PTC局部和外周血(P〈0.01),后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伴淋巴结转移PTC局部癌组织的CD4^+/CD8^+比值及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与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PTC局部癌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以CD8^+阳性T细胞为主,局部呈明显的免疫受抑状态,而甲状腺良性病变局部CD3^+CD4^+CD8^+、CD3^+CD4^-CD8^-T细胞的显著增多可能有利于营造抗瘤免疫效应的微环境,PTC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分布与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ERK和MMP-9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168例PTC及8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ERK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PTC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pERK和MMP-9蛋白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在PTC组织中,pERK的阳性表达与UICC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包膜浸润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MMP-9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UICC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包膜浸润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ERK与MMP-9在PTC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78,P<0.01). 结论 pERK和MMP-9蛋白在PTC中均呈高表达,预示PTC的侵袭转移能力强和预后不良;在PTC浸润、转移等演进过程中,MMP9的作用方式可能与ERK信号途径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34b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MS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0月一2013年1月本院治疗的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实验组)和4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瘤旁组织标本(对照组),检测两组miR-34bmRNA表达(实时定量PCR法)及miR-34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miR-34bmRNA相对平均表达量(O.84±0.04),miR-34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7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期和包膜浸润之间,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在淋巴结转移甲基化率(88.5%)显著高于不存在淋巴结转移(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4b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与PTC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建议临床深人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和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DBC1和p53在70例PTC和7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分析DBC1和p53在PT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DBC1和p53在PT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K19、Galectin-3、TPO的表达情况,评价其在与良性增生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42例良性增生性疾病(2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中CK19、Galectin-3、TPO的表达。结果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K19、Ga-lectin-3阳性率均为100.0%,TPO除4例弱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42例良性增生性疾病中CK19、Galectin-3多为阴性,而TPO阳性率100.0%。CK19、Galectin-3、TPO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增生性疾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K19、Galectin-3、TPO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V600E突变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65例PTC患者肿瘤细胞DNA中BRAFV600E点突变,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BRAFV600E点突变在PTC中的发生率为61.5%(40/65),其中40例BRAFV600E突变的VFC中有14例淋巴结转移,而未突变的25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0例,BRAFV600E点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7932)。结论BRAFV600E可能参与PTC的发生,但与PTC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更好的标记物,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与鉴别。方法:选取PTC 78例,NGWPH 32例,蜡块均带有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采用CK19、34βE12、MC、Galectin-3和CD56对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19、34βE12、MC、Galectin-3和CD56在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3.6%、92.3%、98.7%和1.3%。而在NGWPH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3.1%、37.5%、12.5%和9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种抗体各有优缺点,CK19、34βE12、CD56的应用价值较高,若能再联合使用MC和Galectin-3以及仔细的图像观察,可以增加PTC诊断及与NGWPH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