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缺血后处理是指在脑缺血后再灌注早期实施的一系列间断性血流阻断,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由于其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缺血后处理的神经保护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远隔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2种新方法。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其对脑缺血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在适当时机给予适当强度的远隔缺血预处理或后处理可诱导脑组织缺血耐受,进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肢体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文章对肢体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彭峰林 《心脏杂志》2010,22(5):788-790
缺血预处理能有效防止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心肌损伤。有证据表明,运动也具有预处理效应,可对缺血/再灌注心脏产生保护作用。本文对运动预处理的心脏保护效应及其相关机制作了简要综述,并着重探讨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在运动预处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safflowyellowA ,HSY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观察HSYA对MCAO 2h ,再灌注 0、1、3、6、9、12、2 4及 72h ,1、2周时脑组织病理和NMDAR1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缺血 2h再灌注 0~ 1h即可见神经细胞变性 ,细胞周围水肿 ,再灌注 3~ 6h可见软化灶。再灌注 12~ 2 4h ,软化灶扩大。治疗组可明显减轻缺血性损伤 ,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MDAR1 蛋白在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锥体样细胞上呈散在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 0~ 1hNMDAR1 蛋白表达即明显增高 ,3h左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 ,2 4~ 72h表达明显低于正常 ,1~ 2周时表达开始恢复 ,但仍偏低。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 ,HSYA可明显降低早期 (12h以内 )NMDAR1 蛋白的表达 ,上调后期 (2 4h以后 )NMDAR1 蛋白的表达。结论 HSYA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其对NMDAR1 蛋白表达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为其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和NF—KB在脑缺血预处理后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取清洁级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54只,按数字法随机分为缺血组、缺血预处理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8只;再按三个观察时间分为24、48、72h组,每个时间点各6只。对缺血预处理组的大鼠,先行左颈内动脉暂时性血流阻断,同时以0.25mL/min的速度,从左颈外动脉处输入等渗盐水,3min后恢复血流,停止输液7min,共重复3次。3d后,再与缺血组同时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对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颈总动脉。在术后相应时间点评价大鼠的神经行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脑组织中doublecortinmRNA和NF—KBmRNA的表达。结果①缺血预处理组大鼠在24、48、72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缺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同一时间点各组间比较:doublecortinmRNA和NF—KBmRNA表达,两缺血组均高丁假手术组,预处理组的doublecortinmRNA又高于缺血组;预处理组的NF—KBmRNA则低于缺血组,均P〈0.01。③动态比较:doublecortin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NF—KBmRNA则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均P〈0.01。结论脑缺血损伤可诱导一定程度的doublecortin的表达和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doublecortin和下调NF—KB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介导神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IF-1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HIF-1活性诱导剂氯化钴预处理大鼠,观察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VEGF、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氯化钴预处理组大鼠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VEGF、iNOS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HIF-1可以减少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IF-1促进VEGF、iNOS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卒中已跃居我国人口死因首位,其中79%为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的物理治疗方法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新热点,尤其是远隔缺血处理——即通过给予身体非重要器官短暂的、非损伤性缺血干预,从而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以减轻身体重要器官的缺血损伤。鉴于临床可行性和脑卒中不可预测性,远隔缺血后处理更具临床转化价值。在此结合近来的国内外文献对远隔缺血后处理脑保护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经下肢缺血预处理的大鼠缺血心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的表达及其在早期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表达规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A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③下肢缺血预处理(LIP)组:下肢动脉夹闭再开放,随后复制AMI模型.应用伊文思蓝及氯化三苯硝基四氮唑红(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应用RT-PCR测定各组心肌缺血区HIF-1α基因动态表达情况.结果 LIP组心肌梗死面积较AMI组明显减小;HIF-1α mRNA在正常心肌有表达,心肌缺血早期相升高;经下肢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心肌的表达降低.结论 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急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HIF-1α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神经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证据表明 ,脑缺血后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上调 ,并对缺血性损伤起保护作用。脑缺血诱导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上调的主要因素为谷氨酸释放、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活、钙离子内流以及细胞膜去极化。神经营养因子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机制包括 :(1)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维持细胞内钙离子稳定 ;(2 )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抗自由基损伤 ;(3)抗细胞凋亡 ;(4 )增强蛋白激酶C活性 ;(5 )修复受损神经元。研究脑缺血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神经保护机制 ,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脑缺血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比较经肾脏和下肢缺血预处理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范围和缺血心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A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肾缺血预处理(RIP)组夹闭双侧肾动脉后再开放,随后复制AMI模型;下肢缺血预处理(LIP)组夹闭下肢动脉再开放,随后复制AMI模型。应用伊文思蓝及氯化三苯硝基四氮唑红(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应用RT-PCR法测定各组心肌缺血区HIF—1α基因动态表达情况。结果RIP和LIP组心肌梗死面积较AMI组明显减小,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RIP和LIP组HIF—1α mRNA表达均降低。结论肾脏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急性缺血心肌均有保护作用,HIF-1α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白藜芦醇是存在于多种植物内的一种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凋亡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白藜芦醇预适应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体1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起着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作用类似于脑缺血预适应.此外,白藜芦醇还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和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缩小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梗死体积和改善神经功能.文章综述了白藜芦醇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2.
缺血预处理可通过多种途径调动自身保护机制诱导内源性神经保护,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抗凋亡是缺血预处理保护机制中的重要环节,胱天蛋白酶(caspase)家族是细胞凋亡执行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缺血预处理诱导神经保护的机制以及胱天蛋白酶家族在缺血后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C)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通路的影响.方法 共19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CIPC组,再按照I/R时间点分为模型制作后6h、12 h、24 h、48 h和72 h共5个亚组,分别在各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HE染色对脑组织进行形态学分析,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侧皮质Nrf2核转移情况,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缺血侧皮质Nrf2和NQO1 mRNA表达.结果 I/R组和CIPC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偏瘫,CIPC组24 h和48 h时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1).假手术组神经细胞无缺血性改变,CIPC组神经细胞缺血性改变较Ⅰ/R组减轻.假手术组无梗死灶,CIPC组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低于I/R组[(33.20±7.48)%对(21.40 ±4.48)%;=11.043,P=0.001].I/R组和CIPC组6h时缺血皮质Nrf2核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增多,24 h达高峰,48 h、72 h逐渐下降.6h、12 h和24 h时,CIPC组核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I/R组(P均<0.01).I/R组和CIPC组6h时缺血侧皮质Nrf2和NQO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24 h达高峰,并持续到48 h,72 h有所下降.CIPC组各时间点Nrf2和NQO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R组(P均<0.01),以24 h时最为明显.结论 CIPC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Nrf2核转移以及Nrf2/NQO1信号通路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在介导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学过程中,无菌性炎症是关键因素.通过损伤相关配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小胶质细胞激活并诱导一系列炎性信号.文章从Toll样受体、炎性小体、细胞因子受体、Notch信号以及其他信号通路介绍缺血性卒中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属于细胞因子类,在外周血液循环中主要促进红细胞生成.基础研究显示,EPO可通过多种机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但同时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另外,EPO的2项临床试验结果也很不一致.文章对EPO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iop oietin-1,Ang-1)及其受体Tie-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9)、非缺血预处理组(non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IP)(n=45)和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n=45),后两组再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1d、3d、7d、14 d和21 d等5个亚组(每组n=9).线栓法建立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进行局灶性缺血预处理(缺血10min后恢复灌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原位杂交法检测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IP组1d、3d和7 d亚组梗死体积显著小于NIP组相应亚组(P均<0.01),IP组3d和7 d亚组Ang1 mRNA以及1d、3 d和7 d亚组Tie-2 mRNA表达较NIP组显著性上调(P均<0.05).IP组3 d亚组梗死体移缩小最显著(P<0.05),7d亚组Ang-1 mRNA表达显著上调,而其受体Tie-2 mRNA表达高峰出现在IP后3d,并持续至7 d.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P组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 Ang-1和Tie-2 mRNA在缺血预处理后产生脑缺血耐受时间窗内(预处理后1~7 d)表达上调,其中Ang-1可能主要作用于脑缺血耐受的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最近的实验性缺血性卒中研究证实,胞磷胆碱既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又可通过增高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促进血管和神经发生、增强神经元可塑性发挥神经修复作用.尽管迄今样本量最大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国际胞磷胆碱治疗急性卒中试验(International Citicoline Trial on Acute Stroke,ICTAS)得出了中性结果,但亚组分析显示胞磷胆碱治疗较未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安慰剂治疗有效,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将其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尤其是未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缺氧诱导因子-1(hy 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主要通过其活性亚基HIF-1α参与机体对缺氧环境的应答.脑缺血缺氧时,HIF-1α表达上调,可激活涉及糖酵解、血管生长、细胞生存和细胞凋亡的多个下游靶基因表达,对脑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的改善以及微循环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HIF-1α既可促进神经元存活,也可诱导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各种预处理和后处理方法可能通过激活HIF-1α调节神经细胞存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