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抗高血糖药物,该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SGLT2的功能以减少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该药除了降血糖,还具有降低血压、体质量及尿酸水平,改善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该类药物在国外上市以来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对药物研究的深入,其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也越来越明确,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尤为关键。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通过增加尿糖排泄发挥独特降糖作用,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在降糖作用以外,SGLT-2抑制剂还通过促进尿糖排泄实现能量负平衡,进而改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利于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尽管采用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多种药物治疗,但DN往往持续进展,患者有很大的风险进展至ESRD.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靶点药物,通过抑制肾小管葡萄糖的重吸收,...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DKD治疗难度大,其防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除降血糖作用外,还有保护肾脏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包含改善机体能量代谢、降低血糖、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抑制肾脏炎症及纤维化、减轻氧化应激、控制血压、减轻体重。本文就SGLT-2i对肾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将为其在DK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DKD治疗难度大,其防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除降血糖作用外,还有保护肾脏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包含改善机体能量代谢、降低血糖、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抑制肾脏炎症及纤维化、减轻氧化应激、控制血压、减轻体重。本文就SGLT-2i对肾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将为其在DK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是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除了降糖作用以外,还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降低血糖、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稳态、减轻氧化应激、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抑制肾脏炎症及纤维化和降低尿酸水平等。本文就SGLT2抑制剂对DKD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汪玲  任跃忠 《浙江医学》2021,43(16):1799-1804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作为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其降糖机制并非依赖于胰岛素的分泌或增加胰岛素的灵敏度,而是通过抑制人体内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从而促使过多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以此达到维持人体血糖稳态...  相似文献   

8.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是一类位于小肠黏膜(SGLT1)和肾近曲小管(SGLT2和SGLT1)中的葡萄糖转运基因家族.其中,SGLT2是一种低亲和力的转运蛋白,在肾脏中特异性表达并且在近曲小管葡萄糖重吸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选择性地抑制SGLT2,即可通过增加尿糖的排出来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T2DM)及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两者常互为合并症,互相影响病程的进展。随着2型糖尿病进展,胰岛功能下降,传统降糖药物很难从根本上控制血糖,并出现体重增加或低血糖等不良作用,而心血管疾病的伴发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作为一种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新型降糖药物,有效、安全、便捷,多方面发挥降糖作用,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极小,也可发挥减重、调脂、降压等作用,保护心功能,甚至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故SGLT2抑制剂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其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安全性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0.
胡鑫渝  周音频  凌智瑜 《重庆医学》2021,50(19):3375-3379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SGLT2).抑制剂是最新一类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非胰岛素依赖型药物.在随机对照研究和大型真实临床应用分析中均显示SGLT2抑制剂能降低T2DM患者的心力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且患者的心血管获益并不依赖于降糖效应.最新针对伴或不伴T2DM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或等于40%)的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显著改善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或心血管死亡等心血管结局事件.此外,SGLT2抑制剂的安全性也在临床应用中被逐渐证实.总之,SGLT2抑制剂正在从单纯的降糖药物向兼具降糖和治疗心衰的双重身份转变,现就SGLT2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诸多临床试验证明降糖新药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结局的作用,其改善心力衰竭除了抑制肾脏重吸收葡萄糖而改善代谢、降低体重外,还参与心血管系统活动调节,但这种作用包含的中枢机制目前还不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glypican-4,GPC-4)的影响.方法:80例T2DM患者采用达格列净治疗12周,观察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GPC-4水平的变化.以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T2DM组(5.05±0.98)的血清GPC-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6.42±0.51)(P=0.000),T2DM组经达格列净治疗后血糖(P=0.000)、HbA1c(P=0.000)和HOMA-IR(P=0.000)均降低,而GPC-4水平升高(P=0.000).在T2DM组,HbA1c(β=-0.608,P=0.000)和1/HOMA-IR(β=-2.566,P=0.003)均是血清GPC-4的独立影响因子,但治疗前后GPC-4的升高程度与HbA1c降低程度正相关(r=0.397,P=0.002),与HOMA-IR的变化无关(r=-0.062,P=0.539).结论:达格列净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升高循环GPC-4水平的作用,但其对血清GPC-4的影响可能与降糖有关,与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化学修饰改善齐墩果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力。以齐墩果酸为先导物,分别对其C-3位羟基和C-28位的羧基进行修饰,得到4种不同的衍生物,并用IR和1H NM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齐墩果酸及4种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温度和Cu2+,Co2+等金属离子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与齐墩果酸相比,4种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都有提高,其中衍生物OA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提高了近16倍。Cu2+和Co2+等金属离子能明显增强衍生物OA2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化学修饰是提高齐墩果酸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连翘苷 D (FTD) 与凝血因子 Xa (FXa) 活性位点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为设计新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 FXa 蛋白与其原始配体 (RPR) 的合理复合物结构作参照物,通过对接获得了 FTD 与 FXa 的复合结构。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两个复合物在水溶液中 500 ps 运动轨迹,考察配体与受体在动态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结果 RPR 依靠氢键作用与受体 S1 区域和中间部保持稳定的匹配状态,以非极性的芳香基与 S4 区域 (Tyr99、Phe174、Trp215) 形成了很好的空间匹配。FTD 与受体相互作用方式不同,与受体的 S1 区域作用较弱,相对而言与 S4 区域及中间部的作用较强,导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受体排斥出来。结论 通过配体与受体动态相互作用模拟研究表明,作为 FXa 的抑制剂与受体 S1 区结合的部分结构应该相对刚性,能与受体形成较强的氢键,在 S4 区需要一定的疏水性和芳香性,在中间部分需要一定量的氢键来帮助固定配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黄酮苷元B环不同羟基取代对透膜能力的影响规律,并考察理论方法与实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GROMACS程序包,通过附加加速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得到5种黄酮苷元在双层脂质膜9个不同位置的轨迹,分析分子透膜过程中的能垒、方向性、氢键、相互作用等参数。结果 分子动力学模拟数据与文献报道人结肠腺癌Caco-2细胞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86 2),分子透过磷脂酰胆碱(DPPC)膜的能垒越小,越有利于药物分子透过生物膜。黄酮苷元透膜难易受静电的影响大于范德华作用的影响,分子在膜内形成氢键能力越强,滞留时间就越长。2′位取代可以增加分子各羟基形成氢键的能力,3′或5′位存在羟基时,与极性层适当的静电排斥作用有利于分子透过极性层。结论 B环不同位置取代对黄酮苷元透膜过程中的氢键形成能力、方向、静电相互作用和能垒都有明显的影响,理论模拟的能垒可以作为预测黄酮类化合物透膜吸收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1):2078-2080
目的 验证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FRP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2)和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 Periostin(osteoblast-specific factor 2)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重组载体pCMV-Myc-SFRP2和pCMV-HA-Periostin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共转染HEK293细胞,抗Myc单克隆抗体沉淀Myc-SFRfr2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进行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切下目的条带,利用HPLC-Chip/MS纳流液质联用技术进行肽序列分析,经Spectrum Mill搜索Swissport数据库后鉴定蛋白质.结果 经HPLC-Chip/MS纳流液质联用技术分析,免疫沉淀复合物内可检测出Periostin的表达.结论 Peri-ostin与SFRP2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动态光散射分析血红蛋白A2现象的分子机理。方法:首先,将正常成人新鲜抗凝全血制备成红细胞悬液和溶血液,利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分别分离得到红细胞和溶血液的 HbA和 HbA2,从凝胶中将这些区带分别切出,通过反复冻融,分离出区带内所含蛋白。用动态光散射方法对红细胞和溶血液的 HbA和 HbA2的粒子直径(粒径)进行分析。结果:红细胞HbA的粒径与溶血液 HbA的粒径基本相同,含量最多的粒径约为7.5 nm左右;HbA2的粒径大于HbA ,而且红细胞 HbA2的粒径(28.21 nm)明显大于溶血液 HbA2的粒径(13.54 nm)。结论:红细胞中的HbA2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某些成分结合形成复合体。  相似文献   

18.
许腾  胡军  高啸  廖丹  刘霞 《四川医学》2010,31(2):186-18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患者经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II)治疗前后动态血糖变化。方法对32例老年T2DM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患者先进行3d血糖监测,再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同时运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评估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结果经1周治疗后,32例患者的空腹、三餐后2h、晚22:00、晨2:00血糖水平明显降低,24h平均血糖值明显下降,24h总体达标时间延长,血糖渡动系数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发生少,与治疗前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GMS能全面掌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与CSII联合应用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治疗后患者不仅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而且24h总体达标时间延长。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少。  相似文献   

19.
以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为母体,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取代的三环类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H1受体结合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拮抗组胺H1受体的活性显著优于先导化合物地氯雷他定。组胺诱导的豚鼠回肠收缩实验显示化合物7可显著抑制回肠收缩。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化合物的疏水参数lgP的计算值与拮抗H1受体的活性具有相关性。并进一步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化合物7与H1受体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a novel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SGLT2) inhibitor—SGLT2 inhibi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insulin for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 Methods We searched Medline, Embase, and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Library to identify the eligible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July 2016 without restriction of language.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data and ClinicalTrials (http://www.clinicaltrials.gov) were also searched. The included studies met the following criteri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1DM patients aged between 18 and 65 years old;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sulin plus SGLT2 inhibitors for more than 2 weeks; patient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levels were between 7% and 12%. The SGLT2 inhibitors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GLT2 inhibitors plus insulin, and the placebo group received placebo plus insulin treatment. The outcomes should include one of the following items: fasting blood glucose, HbA1c, glycosuria, or adverse effects. Data were analyzed by two physicians independently. The risk of bia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Risk of Bias tool and heterogeneity among studies was assessed using Chi-square test. Random effect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effects with Revman 5.3. Results Three trials including 178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s compared to the placebo group, SGLT2 inhibitor absolutely decreased fasting blood glucose [mean differences(MD)?2.47 mmol/L,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3.65 to?1.28,P<0.001] and insulin dosage (standardized MD?0.75 U, 95%CI?1.17 to?0.33,P<0.001). SGLT2 inhibitors could also increase the excretion of urine glucose (MD 131.09 g/24 h, 95%CI91.79 to 170.39,P<0.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s of hyperglycemia [odds ratio (OR) 1.82, 95%CI 0.63 to 5.29,P=0.27],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R 0.95, 95%CI 0.19 to 4.85, P=0.95), genital tract infection (OR 0.27, 95%CI 0.01 to 7.19,P=0.43), and diabetic ketoacidosis (OR6.03, 95%CI 0.27 to 135.99,P=0.26)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SGLT2 inhibitors combined with insulin might be an efficient and safe treatment modality for T1DM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