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我院自 1 988年 6月~ 1 998年 1 2月共为 1 2 2例风心病患者实施了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现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处理进行讨论 ,以协助临床医师提高对风心病瓣膜置换手术和术后监测难点以及常见死因的认识 ,以便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 2 2例 ,男 5 7例 ,女 6 5例 ,年龄 2 2岁~ 6 1岁 (中位年龄 41岁 ) ,病程 3年~ 2 2年 ,平均 (8.8± 3 .2 )年 ,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 (MS) 1 2例 ,狭窄瓣关闭不全 (MS +MI) 84例 ,二尖瓣病变伴三尖瓣反流 (TR) 6 3例 ,主动脉狭窄 (AS) 8例 ,联合瓣…  相似文献   

3.
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4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蔚  邱阳  杨康  王海东  廖克龙  张伟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8,37(4):351-352,354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患者行急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8年7月~2007年7月,对41例重症瓣膜患者急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24例,二尖瓣重度狭窄7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5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瓦氏窦瘤破裂2例,介入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再发机械瓣膜感染,4例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并发低心排,3例脑梗死症状加重,最终均死亡,其余顺利康复,死亡率为26.8%。结论符合手术指征的危重瓣膜患者应该急诊行瓣膜置换术,术后应注意肺脏和肾脏的保护,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心脏瓣膜疾患是常见的心脏病,其病因可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获得性)。后天性心脏瓣膜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最常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次之,三尖瓣很少见,肺动脉瓣极为罕见。其病变可以单独损害一个瓣膜区,也可同时累及几个瓣膜区,以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膜病变较常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80例风湿性心脏病人人造瓣膜置换术,二尖瓣置换65例,主动脉瓣置换6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形成7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形成1例。手术早期死亡8例,长期生存72例,随访时间3~54个月,心功能均明显改善。本文对心外膜电极起搏、三尖瓣环缩及超滤脱水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以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结果。结果 本组行二尖瓣置换术9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5例,双瓣膜置换术35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手术死亡6例,死亡率4.2%,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随访1个月。15年,失访6例,远期死亡7例。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重视抗凝治疗等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病治疗中瓣膜置换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6例,其中10例患者行二尖瓣单瓣置换手术,16例双瓣置换手术;17例患者用机械瓣进行置换,9例患者采用生物瓣置换手术。同时对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三尖瓣成形手术,6例合并左心房扩大者行左心房折叠手术,5倒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者行左房血栓清除手术,另有4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早期死亡1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3例,切口及纵隔出现感染1例。结论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提高,术前准备要细心,手术时机要适当,术后处理要完善,才能保障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进行手术的236例瓣膜性心脏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对本病的手术疗效。方法:机械瓣置换265瓣(进口双叶瓣171瓣,进口单叶瓣84瓣,国产瓣10瓣),生物瓣置换17瓣。结果:术中死亡2例,均为左室后壁破裂占0.8%。住院死亡11例(占4.7%)。随访205例,91%患者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对瓣膜性心脏病手术方式和时机应认真选择,并重视围手术期监测,术后合并症的早期有效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了15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结果:术后3个月至半年内心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心/胸比例,左心房(LA)和左心室(LV)明显缩小(P<0.01)。早期死亡12例(7.95%),晚期死亡5例(3.6%)。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心/胸:≥0.6,LA≥45mm,LV≥55mm,心功能Ⅳ级,双心室肥厚劳损。对早期与晚期死因及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置换术66例配合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66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6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治愈出院。结论:体外循环手术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师、机组人员、护士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一复杂、高难度的手术;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细心的观察是护士顺利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配合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2月~1991年12月施行心脏人工瓣膜替换术252例,术前心功能Ⅱ级占2.4%、Ⅲ级53.6%、Ⅳ级44.0%;心胸比率>0.70者42.5%。行二尖瓣替换术15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0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术78例;同时行三尖瓣环成形术和/或三尖瓣交界切开术87例。早期死亡23例(9.12%)。223例随访6~90个月,晚期死亡15例(6.72%)。存活的208例中心功能Ⅰ级165例(74.O%)、Ⅱ级39例(17.5%)、Ⅲ级4例(1.8%)。本文强调了重症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的选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朱艺  吴朝光 《海南医学》1997,(3):170-171
心脏瓣膜替换手术156例,严格作好术前准备,改善心肺功能,对重症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妥善处理继发病变,术后重视心肺功能支持治疗。对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6.0cm和尽量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并在术后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3.
本资料对62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该病仍为常见心血管疾病。瓣膜损害以二尖瓣为主占98.87%,主动脉瓣22.06%,三尖瓣1.13%,肺动脉瓣0.33%。并发症依次为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其它心律失常、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力衰竭及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报告心脏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36例,植入瓣膜42枚,二尖瓣替换28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替换6例,占同期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27%,手术早期死亡1例(2.7%),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13个月,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劳动能力,本文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要点及手术过程中的心肌保护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心脏瓣膜病谱致瓣膜严重损坏者,及时实施心脏瓣膜替换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在心脏瓣膜替换术中作者通过比较应用正性肌力药与未应用正性肌力药的两组病例,发现两组血压、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正性肌力药还可使心肌氧耗增加,并可使心肌对正性肌力药产生依赖,故认为心脏瓣膜替换术中对那些心功能较好者不用正性肌力药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置换术48例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所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共14例,其中低心排4例,心律失常4例最多。长期存活47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术前注意纠正心功能不足与合并症的治疗,术中注意心肌保护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矫治,术后强调补足血容量和血清钾后强心利尿。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2年3月~1987年10月共行二尖瓣成形术36例,28例效果良好,4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晚期死亡。术前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24例,Ⅵ级2例,随诊3个月~69个月,心功能Ⅰ级13例,Ⅱ级15例,Ⅲ级3例。作者认为二尖瓣成形术是可行的,并指出手术适应症主要决定于术中病理改变,手术效果决定于手术技术。文章最后讨论了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进行临床分析,提示40岁以上的患者增多,发生于无器质心脏病者有增高趋势.血培养阴性率48.25%,仅有8例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而金葡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则有增加.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误诊率为15.29%.因此,必须对 IE予以警惕.对 IE 患者需尽早给予有效足量抗菌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Summarizing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2 cases of blunt cardiac trauma and review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Methods A 6-year-old girl was diagnosed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2d after automobile accident and underwent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repair 2 weeks after injury. Another 9-year-old boy was diagnosed severe mitral regurgitation resulted from rupture of posterior papillary muscle 9d after automobile accident and underwent mitral valvuloplasty 2 weeks after injury. Results Heart function of the first patient was in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class Ⅰ, echocardiography showed no residual septal defect and the size of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reduced. Heart function of the second patient is in NYHA class Ⅱ, echocardiography showed mild mitral regurgitation. Conclusion Blunt traumatic heart disease occurs either because of heart compression between sternum and the spine and/or because of myocardial contusion; A more aggressive strategy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earlier before deterioration of heart function is advocated; Earlier surgical correction of anatomic deformity will achieve a good result and a long time follow-up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