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1999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有20例在急性期高眼压状态下施行小梁切除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我国盲人中约20%为青光眼所致。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很多抗青光眼的新药,改进了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但小梁切除术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分析了1989~1998年间476例561眼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类型、发病原因及处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男性214例226眼,女性262例335眼;急性闭角型19990628收稿,19990820修回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地区人民医院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初次小梁切除术后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的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接受初次小梁切除术16例,作为治疗组于术后第一天开始接受结膜下5-Fu注射,每次5mg,共10次。对照组16例未接受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前眼内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出院时眼内压治疗组160±089kPa,对照组253±130kPa(P<005)。最后一次随访治疗组眼内压(273±100)kPa,对照组眼内压(347±103)kPa(P<005)。功能滤过泡形成率,治疗组75%,对照组375%(P<005)。并发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5-Fu可提高初次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眼内压水平,不引起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新浩 《湖南医学》1999,16(1):54-55
  相似文献   

6.
宋娅  衣欣文 《吉林医学》1998,19(1):39-39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处理宋娅衣欣文(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医院眼科132000)我院从1996年1月~1997年1月行小梁切除术56例68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27只眼。用药物治疗25只眼,再次手术2只眼,现将处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峰 《广东医学》2001,22(7):633-633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对 1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结果 眼压由术前 3 34~ 8.5 ( 5 .47± 1 32 )kPa下降至 0 40~ 3 .5 6 ( 2 .33± 1 0 5 )kPa ,手术成功率为 75 % ( 9/12 ) ,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 83 % ( 10 /12 )。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8例(108眼)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结果88例青光眼患者中83例眼压得到控制,治愈出院,5例好转。结论术前做好解释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出院健康指导是确保该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科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类青光眼患者96例(112眼),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6例112眼,男40例,女56例,平均年龄55.4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6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6眼,开角型青光眼14眼,继发性青光眼6眼。入院时眼压28.5~82.5mmHg(1mmHg=0.1333kPa),102眼手术前用药将眼压降至21~30mmHg,术前视力手动至0.1共19眼,0.1~0.5共69眼,0.6~1.0共24眼。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实施手术,手术在球周麻醉及局麻下完成,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4mm×3mm(梯形)巩膜瓣,1/2巩膜厚度,分离至角膜缘半透明1~2mm,在…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5年用巩膜瓣下纵形小梁巩膜条形切除术治疗各型青光眼,临床证实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28眼)是我们2005年1~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0例(12眼),女13例(16眼),年龄20~70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4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施行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33例38眼,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结果出院时视力比术前视力提高6眼(占15.79%),视力不变30眼(占78.95%),视力下降2眼(占5.26%)。38眼前房均在术中形成,2眼发生浅前房,经调整巩膜缝线后恢复正常。术后眼压较高者2眼经调整缝线松紧后恢复正常。根据术后眼压高低及前房深浅,对可调整缝线进行拆除。结论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12月~2006年6月间收治的青光眼共44例(68眼).男15例,女29例.年龄40~79岁,平均56.78岁.单眼手术20例,双眼手术2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2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2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0例(16眼) ,继发性青光眼2例(2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视敏度缺损(16.17±5.08)db、缺损值(15.78±4.89)db、IOP(23.18±5.27)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为76.67%(23/30),显著小于观察组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衍超  裴文萱  郑延川 《重庆医学》2007,36(11):1084-1085
目的 探讨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特点.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术治疗48例50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按手术前用药下的眼压情况分为治疗组(12只眼,眼压≥40mm Hg)(1mm Hg=0.133kPa)和对照组(38只眼,眼压<40mm Hg),并对两组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和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手术成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但后期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可早期行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江鱼 《吉林医学》2010,31(19):3136-3136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玻璃体脱出、虹膜脱出无法还纳等并发症,未见恶性青光眼发生。术后眼压控制≤21 mm Hg 26例,用抗青光眼药物局部点眼可控制4例,再次手术治疗2例;术后视力提高18例,视力不变8例,视力下降6例。术后瞳孔区渗出6例,出现浅前房5例,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8例,上述患者经保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27例(30只眼)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并计算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及晶状体相对位置,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前:前房深度:(2.43±0.38)mm;玻璃体腔长度:(14.79±1.18)mm;水平角膜曲率:(44.15±2.72)D,垂直角膜曲率:(45.39±1.91)D;晶状体厚度:(4.48±0.42)mm;眼轴长度:(21.72±1.14)mm;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2.18±0.16);晶状体相对位置:(0.21±0.03);患者手术后:前房深度:(2.54±0.39)mm;玻璃体腔长度:(14.22±0.64)mm;水平角膜曲率:(44.03±2.69),垂直角膜曲率:(46.98±1.91)D;晶状体厚度:(4.38±0.45)mm,眼轴长度:(21.69±1.02)mm;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2.19±0.17);晶状体相对位置:(0.20±0.02);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垂直角膜曲率,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水平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晶状体相对位置,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垂直角膜曲率有影响,对水平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晶状体相对位置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生物羊膜移植与丝裂霉素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治的4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划分,24例(30眼)单纯小梁切除术患者列为对照组,23例(29眼)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患眼术后1周、4周、12周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前房等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4周、12周时间点患眼视力、眼压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差异,且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患眼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显著,眼压也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29眼中未有浅前房发生且只有1例眼出现非功能型滤过泡,对照组30眼中出现5例眼浅前房及6例眼非功能型滤过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生物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技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效果理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者于术后第3 d 给予处理,观察前房延缓形成的情况。结果:本文150 例208 例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 114 眼(54.8% ),发生前房延缓形成40 眼(19.23% )。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适时恰当的处理,可明显减少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冬悦 《中外医疗》2012,31(29):44-45
目的探讨复合式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6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该院同期收治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眼压情况比较,术后第1天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调整缝线后,研究组平均眼压优于对照组(P〈0.05);视力方面,术后第1天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后随访3~6个月,研究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效保存了患者的视功能,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