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用MR弥散加权成像确立正常人脑不同结构表观弥散系数值,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结构间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在1.5T MR上对101例正常人先后行头部常规MRI和DWI,DWI在三个方向进行,b值为0,500,1000 s/mm2,年龄5~76岁,平均年龄40岁,男46例,女55例,分为青幼年组(<20岁)、成人组(20~60岁)、老年组(>60岁)三组,测量各年龄组脑内40个解剖结构的ADC值。结果:正常人脑内结构的ADC值:侧脑室体部脑脊液的ADC值最高,为(2.87±0.19)×10-3mm2/s,其次为皮层灰质的ADCav值(0.83±0.08)×10-3mm2/s,皮层白质的ADCav值为(0.78±0.07)×10-3mm2/s,脑内灰质结构尾状核头、壳核和丘脑的ADCav值最低,为(0.69±0.05)×10-3mm2/s,小脑灰质、海马、桥脑、小脑白质及脑内白质的ADCav值依次位于皮层白质与脑内灰质之间。除小脑灰质、小脑白质ADC值在三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结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脑不同解剖部位有不同的表观弥散系数值;且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解剖结构的脑组织弥散值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弥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研究脑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病灶、表现正常脑白质及正常志愿者脑白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方法对37例正常志愿者和46例MS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测量T1WI低信号病灶、T1WI等信号病灶、额叶表现正常脑白质及正常志愿者额叶白质平均ADC值,比较其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感兴趣区平均ADC值分别为T1加权像低信号病灶1.384×10-3 mm2/s;T1加权像等信号病灶0.977×10-3 mm2/s;额叶表现正常脑白质0.762×10-3 mm2/s;正常志愿者额叶白质0.744×10-3 mm2/s.上述各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分辨出MS病灶,并能够检测出MS患者表现正常脑白质的弥散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MRI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55例LA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量LA病灶和正常白质区域的平均弥散系数(ADC),并对所有入选者行神经心理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结果 LA程度越严重,ADC值越高,从正常白质ADC值(0.69±0.04)×10^-3mm^2/s,到严重LA患者ADC值(1.10±0.05)×10^-3 mm^2/s,二者呈正相关.MMSE评分与LA患者的正常白质区域的ADC值明显相关,尤其是半卯圆中心的正常白质(P〈0.01).结论 DWI检查中的ADC能够显示出LA的特征性改变,DWI能够发现常规MRI检查正常的脑白质微结构变化,且这种改变与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同弥散梯度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变化特征。方法 对50例正常人脑分别进行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左-右;前-后;上-下)的弥散加权像检查,并测量其豆状核及放射冠的ADC值。结果 豆状核的ADC值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而放射冠的ADC值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豆状核ADC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而放射冠的ADC值则受其影响,定量地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弥散应该描述弥散梯度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 (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特征。方法 利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对 5 0例正常人脑施加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测量豆状核及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其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 )。结果 豆状核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 ,而放射冠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豆状核信号强度及其ADC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 ;而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ADC值则受其影响 ,定量地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弥散梯度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正常人脑组织各部位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点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相应表现。材料与方法:正常青年人、老年人各5 0例,分别行常规MR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 ,分析其影像学的表现特点并用软件计算出大脑各叶脑白质、基底节区灰质核团、侧脑室体部脑脊液的ADC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组脑白质、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头部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 76 .5×1 .0 -3mm2 /s、0 . 790×1 .0 -3mm2 /s、0 . 76 9×1 .0 -3mm2 /s、0 . 781×1 .0 -3mm2 /s;青年组脑白质、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头部平均ADC值分别为0 . 74 3×1. 0 -3mm2 /s、0 . 75 9×1 .0 -3mm2 /s、0 . 74 1×1 0 -3mm2 /s、0 . 76 2×1 0 -3mm2 /s,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青年组侧脑室体部脑脊液的平均ADC值分别为3 . 3 3 8×1 0 -3mm2 /s、3 . 2 3 9×1 0 -3mm2 /s,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定量测量不同年龄组正常脑内各部位的ADC值,了解不同年龄脑ADC值的变化,并为鉴别病理改变提供基础对照  相似文献   

7.
张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7):3841-384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白质疏松症fLA)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腔隙性脑梗死伴发脑白质疏松症患者(LA组)及8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U组)和8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测定兴趣区分数各向异性f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对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A组与LI组、正常对照组比较,FA值降低,ADC值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兴趣区是双侧额叶白质、右侧海马、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俾〈0.05)。各部位FA值与MoCA评估得分呈正相关。结论LA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部位以双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受损为主。DTI可以发现常规MRI检查所不能显示的脑白质的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各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择健康男女各30名,分为3个年龄组:20~34岁,35~49岁,50~64岁,每组20人。所有对象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MRI和EPI弥散加权成像,弥散敏感系数分别为b=0,b=1000s?蛐mm2。测定双侧脑组织的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值。结果:①灰质的平均ADCAV表现随年龄增加的线形下降趋势,白质、丘脑、基底节、侧脑室的平均ADCAV都表现随年龄增加的线形增加趋势。②男性灰质的平均ADCAV为[0.81±0.05(0.68~0.92)]×10-3mm2/s,女性灰质的平均ADCAV为[0.78±0.05(0.71~0.91)]×10-3mm2/s,二者间存在差异。③侧脑室CSF的平均ADCAV与年龄和性别间存在交互作用,其它部位间无交互作用存在。结论:正常人脑各部位ADC值的研究为弥散成像进一步临床应用和脑老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高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818-6820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45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正常非痴呆对照者,测量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其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改变.结果 在SIVD患者中左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的FA值小于右侧,而ADC值大于右侧.与对照组比较,SIVD患者在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侧脑室前后角区白质和胼胀体膝部弥散张量改变.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的FA值与MMSE评分正相关.结论 不同脑区的FA、ADC等弥散张量参数变化特点可能为SIVD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立标准化的正常人脑各部位ADC参考值,探讨ADC值与脑内不同结构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男女各30名,所有对象进行MR检查,包括常规MRI和EPI弥散加权成像,弥散敏感系数分别为b=0,b=1000 s/mm2;测定双侧半球的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值.结果灰质的平均ADCAv最高(0.80±0.05)×10-3mm2/s,其次是白质的平均ADCAv(0.77±0.05)×10-3mm2/s,丘脑的平均ADCAv(0.75±0.07)×10-3mm2/s,基底节的平均ADCAv最低(0.73±0.06)×10-3mm2/s.双侧半球相同部位之间经配对t检验,双侧脑室间平均ADCAv存在差异(P<0.05),其余结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脑各部位ADC值的定量研究为弥散成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量化比较不同年龄段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探讨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人群横轴位弥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3079岁,平均54.7岁。由一名专家运用感兴趣区(ROI)功能在FA图和ADC图上分别测量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性别间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双变量相关用于分析年龄对小脑上脚交叉信号的影响或相关性。结果 100例健康成年人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0.52±0.04)明显低于小脑上脚的FA值(0.7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18,P=0.000)。其中小脑上脚交叉的男性和女性FA值分别为0.52±0.04和0.51±0.04,无统计学差异(t=1.404,P=0.164)。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300,P=0.002)。小脑上脚交叉和小脑上脚的ADC值分别为(722.23±38.75)×10-6 mm2/s和(759.16±31.23)×10-6 mm2/s,有统计学差异(t=-8.047,P=0.000)。小脑上脚交叉的女性ADC值为(725.98±35.04)×10-6 mm2/s,虽然高于男性ADC值[(718.48±42.16)×10-6 mm2/s],但无统计学差异(t=-0.967,P=0.336)。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ADC值与年龄无相关性(r=-0.076,P=0.451)。结论在DTI图像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均低于小脑上脚,并且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大,FA值呈现增高趋势,ADC值则与年龄无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不典型脑膜瘤与星形细胞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不典型脑膜瘤17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28例),均做了MR DTI,获得FA图和ADC图,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区与健侧正常脑白质区的平均FA值和ADC值。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别对不典型脑膜瘤与星形细胞肿瘤两组肿瘤实质区、瘤周区和健侧正常脑白质区FA值和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均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典型脑膜瘤肿瘤实质区、瘤周区、健侧正常脑白质区FA值分别为0.23±0.05、0.20±0.04、0.28±0.04;星形细胞肿瘤上述3个区FA值分别为0.05±0.01、0.14±0.03、0.26±0.04,上述两组肿瘤实质区、瘤周区FA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不典型脑膜瘤肿瘤实质区和瘤周区FA值高于星形细胞肿瘤(P<0.05)。不典型脑膜瘤肿瘤实质区、瘤周区、健侧正常脑白质区ADC值分别为(0.82±0.13)、(1.22±0.32)、(0.73±0.10)×10-9mm2/s;星形细胞肿瘤上述3个区ADC值分别为(1.82±0.17)、(1.71±0.10)、(0.70±0.06)×10-9mm2/s。上述两组肿瘤实质区、周区ADC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结论测量肿瘤实质区和瘤周区FA值和ADC值可鉴别不典型脑膜瘤和星形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 TBI)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5例轻度m TBI患者(病例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内囊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中线位置各一个点(共6个)为感兴趣区,分别测定FA值、ADC值。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的FA值、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各部位AD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双侧额叶白质区、双侧内囊区及胼胝体压部FA值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A值能定量测定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水分子代谢的情况,DTI可以作为一项客观指标,定量评估轻度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并为对病情发展和预后的观察带来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MR灌注参数(Ktrans)和扩散参数(ADC)在不同脑肿瘤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13例脑肿瘤(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4.6±17.7岁,其中胶质母细胞瘤3例,低级别-间变性胶质瘤4例,脑膜瘤3例,转移瘤3例.所有患者均行T1WI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和扩散成像(Magnetom Trio,A Tim System 3.0 T,Siemens).对每个病例,在相应的Ktrans和ADC图上选取兴趣区.记录所有兴趣区的Ktrans和ADC的最大值(max),平均值(mean),最小值(min),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Ktrans(max)与ADC(min)及ADC(mean)呈明显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536,P<0.001)(r=-0.465,P<0.001).Ktrans(mean)与ADC(mean)呈明显负相关(r=-0.228,P=0.038).Ktrans(min)亦与ADC(max)呈明显负相关(r=-0.355,P<0.001).结论 不论脑肿瘤的类型,ADC值与Ktrans值始终呈负相关,这些发现说明微血管渗透性、肿瘤微环境等因素,可能调节和/或影响肿瘤细胞数量、缺血性损伤及复杂的细胞外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大鼠梗阻性脑积水的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表现,评估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积水组(40只)与对照组(20只),脑积水组向枕大池注入质量分数25%无菌高岭土混悬液0.1mL制作脑积水模型,对照组注入无菌生理盐水0.1mL。于造模后3d及1、2、4周时脑积水组分别取10只大鼠,对照组分别取5只大鼠,腹腔麻醉后2组均行MRI及DT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值。结果造模后1、2、4周时,脑积水组侧脑室最大横径与侧脑室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增加,脑积水组侧脑室最大横径与面积逐渐增加,不同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d及1、2、4周时,脑积水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增加,ADC值逐渐增加,FA值逐渐减少,不同时间ADC值与FA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可早期显示脑白质微结构损伤,可解释为轴突损伤和胶质细胞增生,导致功能区受损,产生相应临床症状,掌握治疗时间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adout segmentation of long variable echo-trains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RESOLVE-DWI)颅脑MRI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的影响,并与常规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iemens MAGNETOM Aera 1.5T超导MRI扫描仪,分别采集43例因头痛、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者的头颅RESOLVE-DWI和常规DWI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共分为5级,客观评价为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及ADC值,比较2组结果。结果:对于43例受检者,RESOLVE-DWI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OLVEDWI组脑实质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OLVE技术应用于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能改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对脑白质ADC值的测量没有影响,可常规用于头颅扫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与病理预后因子Her-2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64例行DWI序列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的ADC值、rADC值。检测乳腺癌组Her-2表达情况。分别对乳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ADC值、rADC值及乳腺癌组ADC值、rADC值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ADC值、rADC值分别为(1.1495±0.1499)×10-3mm2/s、0.6602±0.0853;对照组ADC值、rADC值分别为(1.7658±0.1520)×10-3mm2/s、1.0782±0.1278。两组间ADC值、rADC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与Her-2间不具有相关性(P=0.923);rADC值与Her-2间具有相关性(r=-0.508,P=0.043)。结论 r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个体差异,因此,与ADC值比较,与Her-2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