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效方二首治失眠李秀珍范东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关键词失眠酸枣仁汤温胆汤失眠又称“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等。笔者在临床上常以酸枣仁汤与温胆汤二方化裁治疗该证,取得满意的疗效。酸枣仁汤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相似文献   

2.
竹叶石膏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叶石膏汤一方最早记载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原方由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组成。功能清热和胃,益气生津。仲景论述本方的适应证为:虚赢少气,气逆欲吐。后世医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辨证用之,均获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竹叶石膏汤及其化裁方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甲散最早记载于明末著名医家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一书,原方由鳖甲、龟甲、穿山甲、地鳖虫、生牡蛎、僵蚕、白芍、当归、甘草组成,吴氏论述本方为治疗“主客交”之主方。后世医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均获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三甲散及其化裁方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酸枣仁汤对记忆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酸枣仁汤源于《金匮要略》,由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等5味中药组成,原方主要治疗肝血不足、血不养心所致的虚劳虚烦不得眠[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酸枣仁汤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但其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却未见报道。本文观察了酸枣仁汤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酸枣仁汤临床与实验研究评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欣  王守勇 《中成药》2003,25(5):414-416
酸枣仁汤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卷上 ,名为“酸枣汤”《医门法律》卷六始名酸枣仁汤。原方由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二两组成 ,配伍以酸收为主 ,辛散为辅 ,兼以甘缓 ,体现了《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酸”、“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用辛补之 ,酸泻之”和“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等配伍理论和治疗原则 ,功善补血调肝、养心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之“虚劳虚烦不得眠”。《张氏医通》载本方还可用于治疗“盗汗”症。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根据《内经》养生当以养神为要的养生理论 ,针…  相似文献   

6.
何庆勇 《世界中医药》2014,9(8):1042-1043
本文叙述了作者运用经方治疗严重失眠的临床体会与心得,指出运用经方,关键是要着眼于经方的经典原文,注重方证辨证,尽量用原方原量,运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原方中的鸡子黄不可缺少;运用酸枣仁汤治疗失眠,酸枣仁一定要大剂量(仲景本源剂量)。  相似文献   

7.
归脾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人参、木香、炙甘草组成,主治心脾两虚之健忘、怔忡。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增补治疗脾不统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一直沿用至今。归脾汤为中医经典名方,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该方近20年来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现状综述于下。 1 临床应用研究 1.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失眠是归脾汤临床应用较多的病症。如陆氏[1]报道用归脾汤治疗失眠,兼肝气郁滞化热,加郁金、柴胡、香附、焦山栀、淡豆豉、生龙齿;…  相似文献   

8.
<正>归脾汤是中医经典名方之一,千百年来,凭借其独到的临床疗效为历代医家所常用。现就其组方及其在内妇科中的临床应用,作一评析。1组方周密功效明确归脾汤来源于《济生方》,原方组成为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校注妇人良方》将该方中加入当归、远志两味药,临床应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方名与原著本意颇有出入,现简述如下:一、仲景方名用“加”字的本意有二:其一,有重叠之意,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方中把桂枝或芍药加重药量而得名;其二,有增多之意,如桂枝加葛根汤,白虎加人参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是在原方中增加药味而得名,大都在原方中加一、二味或二、三味药味,其所加药味均在方名中体现出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加”字本意不甚贴切。  相似文献   

10.
酸枣仁汤治疗冠心病失眠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冠心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可怕疾病之一。患者除了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躯体痛苦之外,有时还要承受因冠心病引发的失眠带来的痛苦。而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的"酸枣仁汤"是治疗失眠的代表方剂之一,对治疗失眠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用于治疗冠心病失眠也确有疗效。从冠心病失眠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经验谈用酸枣仁汤治疗冠心病失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 ,《难经》称为“不寐” ,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 ,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兹简述其治疗方药如下 :1 经方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利器。半夏秫米汤合左金丸治疗脾湿肝郁、露睛少寐 1例而明显好转。[1]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 ,可健脾养心 ,清热安神。林氏等[2 ] 将失眠分为血虚、阴亏、气弱、阳虚、食滞、肝郁六型 ,分别用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黄芪建中汤、金匮肾气丸、调胃承气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获得满意的效果。李氏等[3 ] 将…  相似文献   

1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文将该方用于治疗伤寒太阳表证误用下法,导致邪气内陷而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之变证。现多将该方用于少阳阳明合病。基于现代病理生理机制,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经典条文内涵进行解读,其“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均具有深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涉及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精神神经等多个系统病变。该方临床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用于治疗癫痫、脑动脉硬化、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以及失眠、便秘、焦虑、抑郁状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急慢性疾病以及心身医学疾病。其临床运用指征包括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的柴胡证;失眠,焦虑,抑郁,易惊,烦躁,多梦等精神神经症状;舌质红,舌苔厚黄腻,脉弦硬有力。除了单方应用之外,该方在合方运用上也有规律可循,笔者发现,该方临床常与瓜蒌薤白类方、温胆汤、枳术丸、橘枳姜汤、酸枣仁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名方合用。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是古今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原方出自孙思邈《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6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宋代陈无择对该方进行了加减化裁,在原方基础上加茯苓、大枣,生姜减为五片,主治"虚烦"、"惊悸"等病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药物进行调整后,遂使温胆之性由温而平,实为清胆,临床运用也更加广泛,后世所用黄连温胆汤、十味温胆汤及蒿芩清胆汤等均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化裁而来.笔者在临床中对气郁痰结、痰热内扰、痰瘀互结型多种疾病,灵活运用该方,异病同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化裁治疗失眠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分析在其临床上有效处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查阅近20年有关酸枣仁汤化裁治疗失眠的中医文献资料,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把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122篇录入到EpiDaTa2.0数据库,转化为SPSS 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组方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证型主要集中在阴虚火旺、肝肾亏虚、心肾不交、心胆俱虚、心脾两虚和肝郁化火等6型,分别占11.18%、8.23%、7.05%、7.05%、6.18%、5.88%。处方中所用药物中频次最高的为酸枣仁和知母,均有122次;其次为茯苓、川芎、甘草等。从药物功效分类,化裁的药物以养心安神药、补气药最多,各达5味;再则为收涩药、重镇安神药和补血药。从药物归经来看,药物主要归经为心经,其次为肝经。结论:酸枣仁汤经化裁后对多种证型的失眠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5.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娇艳  高鹏  李燕梅 《光明中医》2010,25(12):2221-2222
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为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代表方剂,主治心肝血虚,虚火内扰证之失眠。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从肝肾治疗失眠,滋阴和阳,养血安神,清热除烦则寐安,此方治疗失眠颇为实用,只要化裁得当,常可收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药虽简,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组成,原方用其酸甘化阴治误汗后的小腿挛急证,后代医家应用在内外妇儿等诸多疾病中颇获疗效,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也是近现代运用加减化裁或药理研究治疗多种疾患的良方,现查阅近年来资料对其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皆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金匮要略》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酸枣仁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味治疗失眠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间门诊收治的失眠患者60  相似文献   

18.
酸枣仁酸枣仁味甘性平,入心肝胆脾经,有补肝胆、宁心安神、益阴敛汗等功效,是治疗虚烦不得眠的首选药物。《证治准绳》的酸枣仁丸(炒枣仁、茯神、远志、柏子仁、防风、生地、竹茹)和《金匮》的酸枣仁汤(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均以酸枣仁为主药。此外,如补心丹(丸)及归脾丸等均用到酸枣仁。如缺,可用柏子仁代。柏子仁的性味、归经及功效与酸枣仁基本相同,对因心、肝、脾虚引起的惊悸、失眠、健忘、多汗等症,常配合使用。不同的是酸枣仁长于补肝胆虚之惊悸失眠,安神力稍胜,柏子仁善于补心气虚之失眠,安神力稍逊,使用时宜加夜交藤、合欢皮(花)等以加强其安神之力。  相似文献   

19.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为“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而设,在临床应用中对以上二证不仅有效,而且对遗尿、乳泣、盗汗、失眠多梦等症均有卓效。但必须抓住原方的脉证特点,其病理机制为阴阳两虚,阴阳失调,导致阴不自守,阳不护卫,所以原方以桂枝汤为基础来调和阴阳,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经方治疗失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苏萍 《福建中医药》2005,36(5):60-61,64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2月28日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世界范围内约有27%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就多种与失眠相关的疾病进行了详细论述,开创了失眠症的辨证论治,创立了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等多首名方,临床疗效确切,历代医家沿用不衰并加以不断发展。本文从仲景经方的角度,将近10a来有关经方治疗失眠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