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手针和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④实验于2005—02/2005—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雄性健康Wistar大鼠108只。采用4-动脉阻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18只):正常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置),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椎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组(热凝双侧椎动脉及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脑缺血预处理组(热凝双侧椎动脉及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min,24h后全脑缺血10min),手针预处理组(术前7d用0.25mm&;#215;40mm毫针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直刺进针5mm,双侧曲池穴。直刺进针4mm,0.25min&;#215;25mm毫针针刺百会穴,平刺约3mm。针刺预处理组间歇5min捻转一次,平补平泻,1次/d,干预30min。预处理后24h全脑缺血10min),电针预处理组(术前7d采用全能脉冲电疗仪,对足三里、曲池穴进行电针针刺,频率为1Hz,电压为2V,强度以肢体轻微抖动为度,1次/d,干预30min。预处理后24h全脑缺血10min)。②术后24,48,72h各组各处死鼠6只,取脑,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③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大鼠10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脑缺血预处理组、手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明显少于脑缺血组(P〈0.05);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手针预处理组(P〈0.05),与脑缺血预处理组相近。 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且电针干预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近,优于手针干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再灌注12h即可见,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72h仍具有较高水平[(55.87±10.68)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24h为高峰[(20.84±5.93)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③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19.44±5.55)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及上调热休克蛋白70mRNA、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有关,其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再灌注12h即可见,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72h仍具有较高水平[(55.87&;#177;10.68)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24h为高峰[(20.84&;#177;5.93)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③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19.44&;#177;5.55)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及上调热休克蛋白70mRNA、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有关,其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4.
背景针刺减肥的疗效已在临床得到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在针刺减肥中所起的作用如何,中枢调节与外周作用之间的又有哪些内在联系呢?目的研究针刺对肥胖者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材料实验于1998-06/2000-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肥胖组,正常组.方法高脂致肥饲料喂养SD大鼠、制作实验性肥胖模型.应用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对实验性肥胖大鼠针刺治疗,观察下丘脑外侧区饥饿中枢、腹内侧核饱食中枢神经细胞单位时间内电活动(Hz).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针刺前后同期体质量变化及各组大鼠下丘脑外侧区、腹内侧核放电频率.结果针刺能够明显降低下丘脑外侧区的兴奋性,其中针刺组,肥胖组,正常组的值分别为(9.4±3.7),(21.4±6.8),(9.1±5.2)Hz(P<0.01),提高腹内侧核的电活动频率,3组分别为(21.1±4.3),(5.0±1.3),(14.5±2.2)Hz(P<0.01),抑制肥胖鼠亢进的食欲,减少热卡的摄入,达到减肥目的.结论针刺对肥胖动物中枢神经核团的调整作用是针刺减肥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尹琳  李芳  金萍  闵连秋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10-112,F003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的神经功能、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中Bcl-xl蛋白、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耐受引起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10在锦州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进行,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16):颈部正中切口暴露颈总动脉后缝合皮肤;预处理组(n=16):按Longa线栓法制成局灶-局灶脑缺血模型,将事先备好的线栓经右颈内动脉人颅插至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后,拔出线栓,缝合血管和皮肤;24h后如上步骤线栓再插至右侧大脑中动脉,再缺血时间为24h:脑缺血组(n=16):线栓插至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时间为24h。分别观察3组动物的以下指标:按Bederson6级5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以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额顶叶皮质、海马及纹状体中Bcl-xl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神经功能评分:假手术组为0分,预处理组为(1.12&;#177;0.64)分,脑缺血组为(2.33&;#177;0.98)分,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lt;0.05)。脑含水量测定:假手术组为(66.02&;#177;0.49)%,预处理组为(79.13&;#177;0.84)%,脑缺血组为(84.59&;#177;1.19)%,预处理组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lt;0.05)。蛋白表达检测:预处理组额顶叶皮质、海马及纹状体中Bcl-xl蛋白表达均高于脑缺血组(P&;lt;0.05),P53蛋白表达均低于脑缺血组(P&;lt;0.01)。结论:预处理组神经功能好于脑缺血组,再次缺血时脑水肿程度减轻,抑凋亡基因bcl-xl表达增多,促凋亡基因P53表达减少,提示缺血预处理后的脑组织耐受性明显增强,对再次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33.65±9.57),(34.56±12.64),(17.89±5.96)个/mm2;(39.14±9.11),(38.69±10.54),(23.35±7.68)个/mm2;(40.65±10.53),(38.99±9.34),(15.87±4.67)个/mm2;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72h为高峰,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42.64±9.57),(44.66±11.61),(20.8±5.97);(45.14±8.12),(46.68±11.54),(27.39±6.55);(50.65±10.53),(52.19±9.33),(20.87±6.67);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B细胞淋巴瘤2mRNA和蛋白表达而减轻严重缺血后细胞凋亡并促成脑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光镜、电镜水平观察损伤病灶形态学改变,利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大鼠全脑缺血30min后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发生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变化,呈动态性改变,凋亡指数在再灌注24h达高峰,形态学观察可见细胞凋亡与坏死并存。结论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与坏死同时存在,表明细胞凋亡参与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动脉内置线阻断法建立的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并探讨脑缺血诱发细胞凋亡的时效和量效关系。方法以顶端细,后逐渐增粗的涂抹硅橡胶改进栓子,TTC染色鉴定缺血效果;TUNEL-AP法和HE染色观察凋亡发生和形态学改变。结果TTC染色证实了大脑缺血灶的的稳定出现;用TUNEL法发现,缺血30min再灌流6h后,凋亡阳性细胞即明显增多,48h再灌流后阳性细胞数最多;缺血5min再灌流48h缺血脑区的凋亡细胞主要位于纹状体,15min缺血组皮层也开始散见阳性细胞;随缺血时间延长,凋亡细胞主要出现在缺血区周边。结论脑缺血可选择性诱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光镜,电镜水平观察损伤病灶形态学改变,利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大鼠全脑缺血30min后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发生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变化,呈动态性改变,凋亡指数在再灌注24h达高峰,形态学观察预见细胞凋亡与坏死并存,结论: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与坏死同时存在,表明细胞凋亡参与急生全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的神经功能、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中Bcl-xl蛋白、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耐受引起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10在锦州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进行,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16):颈部正中切口暴露颈总动脉后缝合皮肤;预处理组(n=16):按Longa线栓法制成局灶-局灶脑缺血模型,将事先备好的线栓经右颈内动脉入颅插至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后,拔出线栓,缝合血管和皮肤;24h后如上步骤线栓再插至右侧大脑中动脉,再缺血时间为24h;脑缺血组(n=16):线栓插至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时间为24h。分别观察3组动物的以下指标:按Bederson6级5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以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额顶叶皮质、海马及纹状体中Bcl-xl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神经功能评分:假手术组为0分,预处理组为(1.12±0.64)分,脑缺血组为(2.33±0.98)分,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5)。脑含水量测定:假手术组为(66.02±0.49)%,预处理组为(79.13±0.84)%,脑缺血组为84.59±1.19)%,预处理组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5)。蛋白表达检测:预处理组额顶叶皮质、海马及纹状体中Bcl-xl蛋白表达均高于脑缺血组(P<0.05),P53蛋白表达均低于脑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水肿及腺苷(ADO)水平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1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5组,每组24只。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制模;脑缺血组:全脑缺血10 min;脑缺血预处理组:全脑预缺血3 min,再灌注24 h后再次全脑缺血10 min;针刺预处理组:缺血10 min前7 d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和曲池穴并进行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30 min,同时刺激百会穴。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 h各活杀6只动物,取脑组织,用干湿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分光光度计测定ADO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脑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脑水肿越来越重;脑缺血预处理组与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明显低于脑缺血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针刺预处理组48 h和72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AD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脑缺血组脑组织ADO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脑缺血预处理组与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比较均高于脑缺血组,大约是脑缺血组的2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刺预处理与脑缺血预处理同样可以使脑组织ADO含量增高,提示针刺预处理发生机制与ADO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增强内源性ADO含量很可能是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钙含量及脑细胞凋亡的变化 ,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实验在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用原子分光光度仪检测脑组织钙含量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12h钙含量较假手术组增高 (P <0 0 1) ,脑细胞凋亡数亦增加(P <0 0 1) ;2 4h钙含量进一步增高 (P <0 0 1) ,凋亡细胞数亦进一步增加 (P <0 0 1) ;左旋四氢巴马汀在脑缺血再灌注 12h和 2 4h均能抑制脑组织钙含量的增高 (P <0 0 1)并减少脑细胞凋亡数 (P <0 0 1)。各组脑组织钙含量与脑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左旋四氢巴马汀可减少脑细胞凋亡 ,其机制与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钙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针刺预处理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33.65&;#177;9.57),(34.56&;#177;12.64),(17.89&;#177;5.96)个/mm^2;(39.14&;#177;9.11).(38.69&;#177;10.54),(23.35&;#177;7.68)个/mm^2;(40.65&;#177;10.53),(38.99&;#177;9.34),(15.87&;#177;4.67)个/mm^2,〈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72h为高峰,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42.64&;#177;9.57),(44.66&;#177;11.61),(20.8&;#177;5.97);(45.14&;#177;8.12).(46.68&;#177;11.54),(27.39&;#177;6.55);(50.65&;#177;10.53),(52.19&;#177;9.33),(20.87&;#177;6.67);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针刺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B细胞淋巴瘤2mRNA和蛋白表达而减轻严重缺血后细胞凋亡并促成脑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节苷脂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64只)、针刺组(64只)和药物组(66只)。后3组通过线栓法造成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并于栓塞后5min给予针刺组针刺治疗,给予药物组腹腔注射施捷因注射液(10mg/kg体重)。分别于栓塞后1h、2h、3h、5h、7h、12h和24h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节苷脂结合唾液酸含量。结果:急性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中神经节苷脂结合唾液酸含量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但针刺组与药物组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且两组的疗效相当,仅2h、3h和5h的疗效有差异。结论:针刺能调节脑组织中神经节苷脂含量以起到脑保护、促进神经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c-fos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2/0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120只,雄性,体质量(250±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干预。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②每组分别于术后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c-fosmRNA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Newman-Keulsq检验。结果:1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区c-Fos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术后48h为高峰眼(23.35±7.68)个/mm2演,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术后24,48,72h比较,差异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5)。②脑海马CA1区c-fos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术后72h为高峰眼(20.87±6.67)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术后24,48,72h比较,差异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和脑缺血预处理均可能通过上调c-fosmRNA表达而减轻严重缺血后细胞凋亡,促成脑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凌芳  叶心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175-177
背景:近年来亚低温对脑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以及亚低温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已越来越引起重视。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区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机制。 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试验。 单位:湖北省人民医院。 材料:实验于2004-10/2005-0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中心进行,选取健康清洁级SD大鼠50只。 方法:将SD大鼠50只,先随机选取10只分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余下的40只随机分为常温脑缺血组和亚低温脑缺血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5只外,其余大鼠均采用Longa改良线拴法建立可逆的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假手术组及常温组置于20℃室温,肛温稳定在37℃左右;亚低温组将大鼠置于4℃环境中,全身采用亚低温方法,控制大鼠肛温在(33.0&;#177;1.01℃,缺血结束后立即自然复温,脑缺血3h后开始再灌注过程。所有造模大鼠均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0分为无神经缺损症状;1分为不能伸展对侧前爪;2分为行走时向偏瘫侧转圈;3分为向偏瘫侧倾倒;4分为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缺血脑组织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的表达,脑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和神经功能评分。 结果:实验过程中有15只大鼠因颅内出血、麻醉意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不满足要求而被剔除,随机补充15只造模成功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保持50只大鼠。①肿瘤坏死因子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54&;#177;1.24,3.71&;#177;1.50)个/视野];亚低温脑缺血组明显比常温脑缺血组低[(31.94&;#177;7.23,69.20&;#177;9.43)个/视野,F=179.16, P〈0.001]。②白细胞介素-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20&;#177;1.34,3.89&;#177;2.08)个/视野];亚低温脑缺血组明显比常温脑缺血组低[(28.95&;#177;4.97,55.79&;#177;7.93)个/视野,F=174.95, P〈0.001]。③梗死灶体积百分比:亚低温脑缺血组明显比常温脑缺血组低[(21.06&;#177;2.42)%,(30.32&;#177;2.71),F=374.87, P〈0.001]。④神经功能评分:亚低温脑缺血组明显比常温脑缺血组低[(1.35&;#177;0.27)%,(2.04&;#177;0.34)%,F=117.17, P〈0.001]。 结论:①亚低温脑缺血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较常温脑缺血组明显缩小,提示亚低温对缺血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②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仅见少许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阳性表达,而缺血后再灌注24h脑缺血区即有较多阳性细胞表达,提示脑缺血启动了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诱发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对炎症级联反应的抑制是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