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
目的:应用国产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利用注射用胶原酶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7例。结果:对347例治疗,通过一个月以上的随访治疗后的疗效、优良率达95%以上。结论:注射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痛苦少、疗效好,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为了观察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病例248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166例。本组病例均行X片、CT、MRI检查以及脊柱快速主动屈伸试验检查。结果:术前诊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仅97例,术后诊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有166例,漏诊率为42%。随访1~7年,平均3年8个月。术后症状完全消失的126例,症状部分消失21例,无变化及加重的19例。再次手术12例。结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发病率较高,手术时不可忽视侧隐窝的减压。 相似文献
6.
几种特殊椎间盘突出胶原酶溶解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报道较多 ,现将我院从 1 997年以来采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2 0例中有突出合并钙化手术后症状复发、多发性突出、高位突出、老年突出等 88例特殊类型病例的溶解治疗效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资料本组 88例中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 2 3例 ,外科手术后复发 8例 ,Th1 2~L3高位突出 4例 ,2个以上的多发性突出 1 9例 ,外侧型突出 3例 ,60岁以上的老年性突出 31例。男 63例 ,女 2 5例 ,年龄 31~ 76岁。二、治疗方法经患侧椎间孔穿刺 ,置穿刺针于病变椎间隙后上方 ,正位在椎弓… 相似文献
7.
双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双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行双重胶原酶溶解术。通过 15~ 31个月的随访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患者 ,显效 2 7例 ,有效 3例 ,无效 1例。总有效率 96 .7%。结论 双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佳 ,适应证广 ,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盘外注射穿刺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透视监控下 ,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盘外注射的穿刺方法及其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 :为达到准确穿刺的目的 ,首先在腰椎 CT片上采用几何学方法 ,测量穿刺点位置、穿刺深度及进针角度 ,然后在透视监控下进行穿刺 ,并配合硬膜外造影以确定进针位置是否正确。结果 :70 2例全部穿刺成功 ,随访术后 3个月以上病例 12 5例 ,总有效率 92 %。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正确掌握穿刺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穿刺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并且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10.
硬膜外前间隙注射皎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影像学检查对本病术前诊断和病例选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收集513例资料完整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年随访结果,回顾性分析疗效与术前CT表现的关系,为胶原酶溶核术适应症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2-01—2004-12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2例,采用C6~7或C7~T1硬膜外穿刺,在X线机监控下,经穿刺针将微导管送至突出平面的硬膜外前侧间隙,成功后注入胶原酶1200~2400 u。结果穿刺插管成功并注入胶原酶88例,其中80例经6~12个月随访,优良70例,优良率87.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配合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对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近期疼痛加重的预防效果.材料和方法对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取CT引导下胶原酶溶核治疗的同时加神经根周围阻滞术,观察患者1个月内腰腿痛的变化情况.结果疼痛减轻率76.2%(16/21),14.3%(3/21)无明显变化,9.5%(2/21)出现疼痛加重,加重者经口服止痛药均能忍受疼痛.结论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能有效预防由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近期疼痛加重,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4.
胶原酶单独注射和与髓核切吸术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胶原酶单独注射和与髓核切吸术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15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四组分别按腰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法及分别将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法与髓核切吸术合用进行治疗。结果 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法与髓核切吸术合用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94%及 93 %高于单独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两组有效率 90 %及 88%。结论 胶原酶溶解髓核与切吸髓核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快速、有效的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15.
16.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胶原酶溶解术后 1、2、3年的疗效 ,分析疗效与适应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对 1996-0 1~ 1999-0 1行胶原酶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2 5 4例进行随访观察 ,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 1、2、3年的疗效。结果 “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 ,1年优良率 93 .1% ,2年优良率 90 .3 % ,3年优良率 90 .9%。结论 “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是胶原酶溶解术的最佳适应证 ,合并有其他影响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症应慎重选择胶原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以及化学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分为2组,化学髓核溶解术组(化溶组)38例患者;臭氧治疗组41例患者,分别行化学髓核溶解术手术以及臭氧治疗。结果化溶组和臭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和85.36%,无统计学差异;2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65.79%以及12.20%,其中疼痛加剧有统计学差异,而尿潴留、肠麻痹、过敏反应、神经损伤以及椎间盘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用臭氧以及化学髓核溶解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无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效的原因及机理。方法 1994-10~ 1999-10采用盘外硬膜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6 0 0例 ,在随访病例中 ,36例 3个月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4例 2周后行手术治疗。 40例疗效均判定无效 ,分类对比分析其无效的原因及机理。结果 40例中 ,极外侧型突出 9例 ,无效原因为突出物在椎管外压迫脊神经 ;脱出并游离 3例 ,无效原因为胶原酶无法与游离椎间盘相结合 ;突出大于 1cm 6例 ,无效原因为溶解不完全或反应加重行手术治疗。手术后6例 ,突出伴钙化 8例 ,无效原因为患者的症状由手术后并发症或钙化部分压迫神经引起 ;单纯性突出 8例 ,无效可能与少见的原因或个体差异有关。结论 对于极外侧突出 ,脱出并游离为胶原酶溶解术的禁忌证 ,突出大于 1cm ,手术后及突出伴钙化 ,应具体分析患者的情况 ,胶原酶溶解术应慎用。 相似文献
19.
Bai Jin Tao Sun Bing Li Xu Feng Han Feng Yang 《Journal of the Belgian Society of Radiology》2022,106(1)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MRI) of migrated nucleus pulposus after collagenas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re rarely published. Here, we describe a 65-year-old woman with L5-S1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on the rear left.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a lumbar disc collagenase injection, and the pain was relieved. Two weeks later, the patient suddenly developed pain again after engaging in weight-bearing activity. Lumbar MRI showed a nodule in the spinal canal at the L5-S1 level. 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two days later. Pathology showed that the nodule was nucleus pulposus tissue.Teaching point: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ing the MR manifestations of migrated nucleus pulposus after collagenase treatment to prevent such misdiagno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