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特点,以保证抗结核方案顺利实施。方法:观察并记录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程度、时间,并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进行对比。结果: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总发生率为24.3%,其中老年组30.2%,中青年组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15,P<0.05)。ALT>120U/L发生率:老年组28.3%,中青年组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P<0.05)。总胆红素(TBil)>21μmol/L发生率:老年组14.2%,中青年组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8,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均多发生于抗结核治疗后2~8周,老年组(27.4%)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3,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高,治疗2~8周多见,老年人肝损害重,治疗早期特别应加强临床观察和肝功能检测,以利于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62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62例,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结核化疗,在出现肝损害后给予一定的保肝药,直至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停止使用。结果老年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8.62%,中青年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严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保证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特点,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24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均采用"2HRZS/4HR"方案抗结核化疗。出现肝功能异常后给予保肝药,至肝功能恢复正常时停止。对比两组间肝损发生率、肝损情况、肝损出现时间的差异。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率为12.91%。其中,老龄组发生率为16.67%,中青年组发生率5.95%,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抗结核药物出现肝损害无临床症状者12例,占38.71%。64.52%的肝损害出现在抗痨治疗4周内;93.55%的肝损害出现在抗痨治疗8周内。两组肝损害出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程度严重。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肝功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疗程长,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尤以ALT与TBIL升高为常见。本研究统计两组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并采取药物预防肝损害,本文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47%,而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2.63%,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肝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二维葡醛内酯片联合茵栀黄胶囊对防治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疗效确切,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5.
李昕洁 《广州医药》2009,40(5):57-58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抗结核治疗后期消化系统反应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年龄≥65岁和〈65岁两组患者在抗结核强化治疗期出现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其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发生率均较高。对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应慎重选择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李玉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S):101-101,113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疗程长,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尤以ALT与TBIL升高为常见。本研究统计两组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并采取药物预防肝损害,本文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47%,而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2.63%,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肝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二维葡醛内酯片联合茵栀黄胶囊对防治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疗效确切,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预防HBV携带者服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抗结核治疗的HBV携带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甘草酸二铵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HRZE/4HR抗结核治疗,对照组加服维生素C片0.2 g,1日3次;甘草酸二铵组加服甘草酸二铵胶囊150 mg,1日3次;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结果 甘草酸二铵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12.5%,而对照组为3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后甘草酸二铵组的肝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能明显减少HBV携带者服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生,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07-10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抗结核药物使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结果 不同性别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男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8.82%(3/34),女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1.54%(3/26)。男女性别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中,60岁以下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5.56%(2/36),60岁或以上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6.67%(4/24)。不同年龄段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下年龄患者ALT、AST、T-BIL、γ-GT、ALB等指标优于60岁或以上年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较高,老年人高发,密切定期检测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
马瑛  杨兰英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0):926-927
目的探讨护肝片对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方法选择结核病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65例为治疗组,开始抗结核药物治疗即给予保肝药物325例为预防组。两组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例均采用初治菌涂阳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肝损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为观察组给予护肝片治疗,对照组给予肌苷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4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情况:观察组分别为84.8%、100%,对照组分别为21.9%、68.8%。预防组肝损害发生率:观察组3.7%,对照组10.5%。统计学分析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P<0.001或P<0.05)。结论护肝片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0.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 IL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间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6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接受抗结核治疗306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29例,其中12例出现肝损害,占41.4%,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P<0.01);306例患者中,68例肝功能异常,占22.2%,其中19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同时予护肝治疗,未再次出现肝损害,不必停抗结核药。有42例(占61.8%)病人更改方案,停抗结核药5例(占7.4%)。结论:多种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出现肝损害;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应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早期停用可疑药物及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