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药师针对儿童肺炎患儿实施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在儿科实施药学监护,结合肺炎的治疗原则及抗菌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药学监护可提高肺炎患儿的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论药学监护工作体现出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参与一例左下肺炎伴脓胸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针对具体病例,协助医生为患者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用药期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通过药师有效的药学监护,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参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展药学监护,可避免延误患者的有效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结核合并隐球菌肺炎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结核合并隐球菌肺炎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随访,参与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监测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并给患者提供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通过给患者提供药学监护,明显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可协同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结合相关文献、现有诊疗方案及共识中的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梳理新冠肺炎老年患者治疗中的药学监护要点。结果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应严格把握老年患者的适应证,规避不良药物相互作用,预防不良反应,个体化确定及调整剂量,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应激性疾病的发生。结论应开展规范的临床药学监护,从而有助于改善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策略,以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协同作用,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方法总结医院临床药师针对疫情、结合工作实际制订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与经验。结果临床药师对确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开展分层标准化药学监护,重点监护特殊人群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并以处方审核与药物重整、会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不良反应监控上报为切入点开展药学服务;对于非新冠肺炎患者,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开展线上咨询与药品供应,编写发布相关科普文章与书籍;另外,还积极开展临床药学与循证研究,为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论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临床药师调整药学工作模式,开展药学服务与科研,对于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芳  侯小飞  胡永芳 《中国药房》2008,19(26):2072-207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肾移植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路径和方法,以改善肾移植术后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卫生保健机构联合鉴定委员会批准的药学监护方法,结合我国临床药学特点,拟定肾移植术后肺炎患者药学监护的方法和路径。结果与结论: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药师对肾移植术后肺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综合药学照护方法,搜集、分析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为建立分级药学监护及重点药学监护对象提供支持。结果: 根据研究标准,最终纳入10篇文献及40例死亡病例研究。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疾病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重症患者多于非重者患者(P<0.001)。死亡病例中合并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占35%。以此提出分级药学监护标准、主要监护项目和具体实施细则。并对使用降压药、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肿瘤用药的患者进行重点药学监护分析。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药学监护是一项专业性强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通过参与1例肿瘤科放射性肺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查阅并结合相关文献,协助医师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并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结果通过实施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应参与治疗团队,共同探讨用药方案,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可通过及时发现药物治疗问题、促进临床优化用药方案,有效控制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病程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参与肾移植术后患者药物治疗管理的工作模式及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与重点。方法: 总结归纳临床药师在肾移植病房中的临床药学实践和带教工作,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药学监护的重点。结果: 初步建立了临床药师在肾移植病房中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及职责,肾移植术后患者药学监护重点包括耐药菌监控、抗感染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的制定、药物间相互作用、血药浓度监测及基因检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出院后患者用药教育与管理。结论: 肾移植患者药物治疗管理工作模式的建立及药学监护的实施,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突显了药学服务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药学监护模式。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为例,依据三甲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实际情况,制订了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药学服务路径及服务内容,按照服务路径监护并实施。结果:依据药学服务路径进行监护,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药学服务,不合理用药、药品不良事件得到及时发现并干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得到提高。结论:建立医院糖尿病专科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模式,为临床药师全面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有利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用药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溺污水致吸入性肺炎患者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 参与1例溺污水致吸入性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护;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本次药学监护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 对溺污水致吸入性肺炎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开展ICU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ICU重症肺炎患者的初始及后续抗感染方案的制定、血液滤过时抗感染药物的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患者血糖的监测等方面,进行药物治疗监护,总结经验。结果: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状况、建立用药监护计划、采取合适措施并跟踪治疗,避免了潜在药物治疗风险,解决了药物治疗存在的问题。结论:建立并完善用药监护要点,及时与医师沟通,充分发挥药学专业技能,有利于开展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进行老年人肺部感染药学监护时的工作要点。方法:针对老年人肺部感染的特殊性和目前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难点、误区以及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时的工作要点。结果与结论:老年人肺部感染是一个需要医师和药师密切配合的典型医疗实践,临床药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医师形成互补双赢的治疗团队,充分实现职业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覃燕玲 《中国药事》2011,25(6):616-619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具体病例,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建立药历,关注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用药风险。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使用药更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参与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药学监护,结合儿童心脏外科临床路径,对治疗中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方案。结果:通过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改善患儿预后,让患儿受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方法:临床药师为一例肾移植术后肺吸虫感染病人的药物治疗全过程提供药学服务,并总结分析。结果:在临床药师的全程药学服务下,医师给予病人抗细菌感染、抗肺吸虫感染及其他对症治疗,经治疗后病人痊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病人进行药学服务,保障了肾移植术后病人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患儿治疗中的作用,为肺栓塞患儿的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患儿的诊疗过程,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患儿进行个体化药学监护,针对重点药物进行用药宣教,从而保证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实践,提高了肺栓塞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尽量避免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实施药学监护,协同临床医师优化治疗方案,有利于患儿的用药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propose adoption of practice standards for pharmacist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that are parallel to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ethical precepts governing clinical research. DATA SOURCES: Relevant literature selected by the authors. SUMMARY: Pharmaceutical care practice standards can create a continuum of high quality care for patients from research through practice and are presented as a rational solution to managing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medication use. By implementing these practice standards, patients are empowered to become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knowledge of drug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is increased, and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practitioner's responsibilities are delineated. More than a quarter century ag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adopted the ethical principles of respect for persons, beneficence, and justice, as outlined in the Belmont Report: Ethical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 of Research. Under these guidelines, research subjects are considered participants, knowledge of medication efficacy and safety has increased, and investigator responsibilities have been defined. However, these guidelines only apply to the life cycle of a drug before approval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nce the product is released for general use, fewer standards are applied. Pharmacy has the opportunity to establish parallel standard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medications in patients by establishing patient care practices in consonance with pharmaceutical care practice. CONCLUSION: Pharmaceutical care practitioners need to apply new practice standards that allow them to contribute meaningfully to appropriate, effective, safe, and convenient drug therapy for all patients. Such pharmaceutical care practice standards could ensure consistent vigilance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 of the drug product and result in rational, appropriate, effective, safe, and convenient drug therapy for all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