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研究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感染情况.方法 对95例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时经导管抽血并切取导管头端,分别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及导管培养结果、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血培养阳性率8.42%,导管培养阳性率36.84%,导管感染率5.26%,感染者带管时间均超过72 h.60岁以上、恶性肿瘤及带管时间超过3 d的病人培养阳性率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 短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感染一般发生于72 h之后.导管及血培养结果并不影响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对129例术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拔管时经导管抽血、剪取导管头同时采集两处外周血标本,分别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并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内血培养、导管头培养及外周血培养结果。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为6.97%,导管头培养阳性率为35.65%,导管感染率为2.32%。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一般发生在72h之后。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心静脉插管 (centralvesselcatheter,CVC)越来越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必要手段 ,早在 195 2年 ,法国Aubaniac就报道了经锁骨下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为战场伤员进行快速输液 ,196 2年美国Dudrick等首先将锁骨下静脉导管技术应用于长期TPN支持治疗。近 30年来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质量的更新换代 ,插管技术的普及 ,中心静脉插管广泛应用于危重症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静脉营养、自体干细胞移植、血液净化、快速输液、化疗等。然而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se…  相似文献   

4.
杨景明  姚家莲  陈仕飞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3):323+327-323,327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护理过程.方法:血液净化中心行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导管感染的患者34例,采用抗菌素通过留置导管输入控制感染.结果:24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从留置导管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10例患者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结论: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入抗生素,可以保持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CLABSI)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ICU并经短期中心静脉导管(CVC)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共1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或双腔CVC。对CLABSI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90例患者共出现CLABSI患者23例,累积感染率为16.96例/千导管日。共培养出菌株30株,其中G+菌15株、G-菌9株、真菌6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拔管时最高体温、多发创伤、导管管腔、肠外营养液中是否添加谷氨酰胺均是发生CLABSI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创伤〔OR=5.327,95%CI(1.772,16.013),P=0.003〕、肠外营养时间〔OR=3.185,95%CI(1.073,9.453),P=0.037〕是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肠外营养液中添加谷氨酰胺〔OR=0.024,95%CI(0.082,0.716),P=0.0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肠外营养患者CLABSI发生率较高,且与多发创伤、肠外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液中是否添加谷氨酰胺密切相关,应加强CVC无菌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培训,选择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恢复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laeter,CVC)相关感染(catheter ralated infection,CRI)、相关性菌血症(catheter ralated blood-steam infection,CRB)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200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留置的CVC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 200例导管检出CRI 31例,发生率15.5%;CRB 4例,发生率2.0%.中心静脉留置时间超过6 d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 心脏外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留置时间应尽量<6 d,可以减少CRI、CRB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孙红霞  贾会荣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514-1517,15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8年1月30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309例患者中,导管相关血行感染73例,平均发生率8.1/1 000留置导管日,死亡8例,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例数的11.0%(8/7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教育、置管部位与置管时间、手部卫生和无菌屏障、敷料种类及消毒剂类型等是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需制定系统的技术操作和评价规范。  相似文献   

8.
近20 年来,由于引进了各种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ns,CVC),保证了导管的通畅性及使用寿命,使长期的中心静脉通路变得安全、可靠[1],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于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营养.然而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是令临床医师感到棘手的严重并发症.笔者对2007年1月-2008年3月进行导管培养的152例CRI进行分析,探讨CRI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应用循证护理,从医务人员的培训、选择适当的置管部位、皮肤消毒剂的选择及消毒程序、导管的固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临床实践。结果:运用循证护理进行实践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指导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促进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的综合应用,降低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曹礼应  陈志琴 《当代医师》2014,(11):1554-1555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科带涤纶环CVC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导管插入后记录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临床过程跟踪到满2年,导管失败或血栓形成被记录为终点事件,期间根据患者是否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组或非血栓组.结果 血栓形成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率、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非血栓组;而血白蛋白(Alb)低于非血栓组,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CRP、Alb、颈动脉粥样硬化、导管相关感染.结论 导管感染、微炎症状态、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与透析带涤纶环CVC血栓形成有关,CRP、低蛋白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导管相关感染是导管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神经外科领域里的应用已越来越广,作用也较为肯定.我科于2003-2009年之间,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患者1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应用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闭式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例大、中量胸腔积液患者经皮胸腔穿刺,导丝引导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固定,导管接无菌引流袋。结果均给予每日间断或持续引流,每日引流量为800~1 000 ml。经引流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和气促症状明显改善,低氧血症也有所改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5~10 d,均无气胸、血胸、感染或肺水肿发生,5例发生堵管,2例发生一过性血性胸腔积液。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无痛苦、带管活动方便、效果满意,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及ICU的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吹气球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水平。方法对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吹气球治疗自发性气胸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达临床治愈者102例,治愈率94.44%,需改用普通胸管引流者6例,占5.56%;出现堵管者15例,占13.89%;出现皮下气肿者4例,占3.70%。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吹气球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出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9-2011年47例符合导管出口部位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导管出口感染相关因素:导管留置时间、有否全肠外营养、有否ICU入住史。结论应建立医院导管出口感染的预防制度、完善监控体系,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管理,降低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两种导管维护方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选择合适的维护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的217例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按照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n=136)和观察组(n=81)。对照组常规返院进行导管维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患者家属进行导管维护(冲管及封管、敷料的更换、肝素帽或无针接头的更换)。比较两组患者置管至拔管期间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张力性水泡、导管脱出、过敏性皮炎、穿刺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发生情况。结果 剔除脱落患者,最终对照组127例、观察组75例完成研究。置管至研究结束,对照组张力性水泡、导管脱出发生情况好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过敏性皮炎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前3次导管维护中,两组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对照组张力性水泡、导管脱出、穿刺口感染发生情况好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第4次导管维护至拔管期间过敏性皮炎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由家属对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进行导管维护可以降低导管相关的过敏性皮炎发生率,且不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但家属进行导管维护的方式需进一步完善,尤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前期培训及考核,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5月25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相关因素。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60例,阳性率为23.3%,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患者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抵抗力低下、老年患者、置管部位不当是高危因素,应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中心静脉置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报告 80例经中心静脉置多腔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体会。通过颈内静脉外、锁骨下静脉、锁骨上静脉、颈外静脉等径路穿刺置入多腔管进行治疗和监测。结果表明 :置管成功率高 ,无出现严重并发症 ,大部分病例多腔管通畅 ,小部分多腔管有部分腔道堵塞 ,留置管期间未见由导管引起的感染。认为多腔中心静脉导管技术 ,能在同一穿刺点同一导管内提供多条静脉通道 ,可同时输注多种药物和进行监测 ,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有效护理。方法对20例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进行护理观察。结果护士掌握操作方法和了解相关知识,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胸腔积液患者迅速地康复。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血管损伤少、患者不适感轻、拔管方便、创口感染机会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对4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导管引流,对照组采用间断穿刺抽液,并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组比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疗效更满意,症状改善快,并发症少,可缩短住院时间。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新型静脉内心电图(NVECG)的波形变化辅助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准确定位的效果.方法 60例ICU接受PICC置管的成年患者,采用NVECG法引导PICC置管,通过特征性的P波变化,辅助PICC准确定位,并与穿刺后X线胸片检查结果比较,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60例患者中58例穿刺后床旁X线胸片证实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2例导管尖端易位于颈内静脉.以X线胸片结果为“金标准”,NVECG法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敏感度为98.3%,特异度为100%.结论 NVECG用于辅助PICC尖端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可作为X线胸片的替代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