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肝炎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0引言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别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世界性传染病[1-10].HBV?HCV感染不仅引起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11-20].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B V感染的阳性率为10%,抗-HCV的阳性率为3.2%,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急需研究有效的针对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其中肝炎病毒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及其应用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1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背景目前在我国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肝炎病毒类型主要是H…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全球HCV 感染者已经超过1.85 亿,约70% 进 展为慢性感染。慢性HCV 感染的不同结局取决于病毒和宿主双方面因素。研究表明,年龄、男性、饮酒和胰岛素抵 抗(insulin resistance,IR) 是CHC 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近20 年的研究表明,慢性HCV 感染及IR 存在相关性,慢 性HCV 感染可以引起肝脏及外周的IR,而IR 又可以促进慢性HCV 感染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进展,并导致抗病 毒治疗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下降。因此,对于慢性HCV 感染与IR 关系的研究,对于预测HCV 慢性感染结局及 防治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旨在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及改善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李杰  庄辉 《肝脏》2012,17(1):2-5
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其感染人数是艾滋病人数的10倍以上[1].全球估计有57%的肝硬化病例和78%的肝细胞癌(HCC)病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关.全世界约有20亿人已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50~7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约有1.3~1.7亿人为慢性HCV感染,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HCV感染相关疾病[2].201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第63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一项议案,呼吁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尽管目前甲型肝炎(甲肝)和乙型肝炎(乙肝)有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在发展中国家,多数慢性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疗[3].  相似文献   

4.
HCV(C型肝炎病毒)感染后,50%~80%以上的病人发展成慢性肝炎,其中20%发展为肝硬变,部分病人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危害极大。近年来,多数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可清除病毒,有效抑制疾病的活动性,多数患者病情可缓解。α-IFN已成为CHC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治疗小儿HCV感染的结果较少见报道,从已获得的资料表明,小儿的治疗反应比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全球约有1.7亿慢性感染者,每年有300~400万新发感染病例[1].在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普通人群中抗HCV的阳性率为3.2%[2].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1].我们应用重组人干扰素(IFN)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48周,并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能引起慢性肝病,但同时也会有多种肝外表现[1],如混合的冷球蛋白血症、淋巴增生性疾病和肾脏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合并Ⅱ型冷球蛋白血症即为HCV相关性肾炎的最主要的类型[2].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国内所有权威指南均明确指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标准治疗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 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疗程48周,基因2/3型HCV感染患者疗程24周[1-2].我国最新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CHC患者经过规范化标准治疗的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virologic response,SVR)率可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与肝脏脂肪变的相关性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丙型肝炎(CHC),虽然1/3的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始终正常,40%的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低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但是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向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方向发展[1]。研究表明,肝脏脂肪变是肝纤维化的独立相关因素,丙型肝炎与肝脏脂肪变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研  相似文献   

10.
现有研究表明,HCV具有嗜肝细胞和嗜淋巴细胞特性,可引起慢性肝脏损伤和多种肝外表现(extrahepatic manifestations,EHM),是一种多器官损伤的慢性肝脏疾病[1-3].HCV表现出的特征性的嗜B淋巴细胞现象是HCV感染相关的EHM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与肝脏脂肪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除了引起急性丙型肝炎(AHC)、慢性丙型肝炎(CHC),与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之外,与肝脏脂肪变、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BCL)等也有密切的关系。说明HCV感染的致病机理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截然不同。关于HCV感染与肝脏脂肪变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患者,DC功能减弱可促进病毒的持续感染,造成疾病的慢性化。目前DC成为HCV疫苗的研究重点,可能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有效免疫学方法,本文就DC与丙型肝炎的关系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石庆阳  饶慧瑛 《肝脏》2021,26(6):590-592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在人群之间流行.HCV感染人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其中慢性丙型肝炎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影响全球1.84亿人[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数据,全球在2015年有7100万慢性HCV感染者[2].HCV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及亚型,基因1 型是主要的流行类型...  相似文献   

14.
肝炎病毒感染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炎病毒慢性持续感染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 除了引起肝脏损害外, 还与一些肝外组织的损害密切相关. 近年来, 研究资料显示慢性HCV和HBV感染与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而胰岛素抵抗(IR)可能是其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 IR也是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因素, 并影响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时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此外, 糖尿病还可能增加肝炎病毒致癌的作用, 应该引起肝病医师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对HCV和HBV感染中IR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 IR在HCV和HBV感染相关的糖尿病和脂肪肝中的作用和影响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5.
尽管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世界人口中的感染率约3%左右(WHO,1997),这些感染者中约80%患有难于治疗的病毒血症[1],但HCV导致的死亡与过去的20年相比翻了3番,超过了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所导致的死亡(Hepatology,1997);它是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较严重的、以输血传播为主的病毒性肝炎.据国外报道,HCV及HIV-1混合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在美国已有240 000人同时感染HCV及HIV-1[2];由HCV所导致混合感染的死亡率和肝细胞的癌变率在逐渐上升.许多研究表明,HCV在促使AIDS的病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肝病晚期,HCV导致的死亡占肝病死亡的50%[3].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引起人类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目前全世界HCV感染者约2亿人,80%的成年感染者转变为慢性持续性肝炎.相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更容易慢性化,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治疗更困难,且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对人类危害甚大.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慢性HCV感染是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原因.2010年5月于美国新奥尔良举办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上,慢性丙型肝炎(CHC)的诊治仍是讨论的一个热点,报告了丙肝治疗方面的新发现以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结果,展望了新型抗HCV药物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抗病毒治疗的挑战等.本文对此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受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D81分子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receptor,LDL-R)两种穿膜蛋白分子[1]。最近的研究表明,LDL-R可能是HCV感染肝细胞的受体候选分子[2]。 一、HCV与血清脂蛋白的结合 1992年Thomssen等[3]发现了含有HCV RNA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 ,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HBV和HCV感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确定 ,但是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肝炎病毒蛋白可以与自身结合形成同二聚体 ,或者与病毒的其它蛋白、肝细胞蛋白结合形成异二聚体 ,从而对肝细胞的生长、代谢及恶性转化产生影响[1,2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 KK)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成员 ,肝炎病毒蛋白与MAPKK作用改变信号转导 ,可对细胞的分化、增殖等产生影响。一、MAPK的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19.
0 引言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为靶器官的传染性疾病.我国肝炎患者为数众多,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我国抗HCV阳性者占3.2%,约4 200万人,其中约70-80%的感染者将发展为慢性,即HCV感染后持续6 mo以上可以检测到HCV RNA.慢性患者由于进行性的  相似文献   

20.
0引言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含外膜蛋白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肝炎病毒类.在大多数感染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表现为持续性感染,并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1,2].从不同患者中分离的病毒表现出明显的序列差异,从同一患者分离的病毒呈现出准种的特点.然而5'-非翻译区(5'-NTR,5'-nontranslated RNA)在HCV不同基因型却相对保守和稳定,这种序列保守的特点可能在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