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前,临床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为便于操作,需使心脏处于静止状态,阻断冠状动脉血运,这样就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深入研究,灌注师及心胸外科医师采用多种方法尝试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肌保护,以探讨体外循环时老年心肌损伤的特点和保护方法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心肌肽素在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心脏瓣膜替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在体外循环停跳液中使用心肌肽素的安全性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44例(瓣膜替换组,又随机分为对照患者、用药患者各22例),CABG患者65例(CABG组,又随机分为对照患者33例、用药患者32例)。2组用药患者在麻醉后,静脉滴注心肌肽素1 mg/kg,30分钟给药完毕;第1次灌注时在停跳液中一次性加入心肌肽素2 mg/kg。2组对照患者给予相应的甘露醇。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所有受试患者均顺利完成试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均康复出院。CABG组心肌组织形态学:用药患者在用药前心肌组织病变分值较对照患者显著升高(P<0.01),而用药后较对照患者显著降低(P<0.01);用药患者体外循环后心肌组织病变分值较体外循环前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患者体外循环后心肌组织病变分值较体外循环前显著升高(P<0.01)。瓣膜替换组心肌组织形态学:体外循环前心肌组织病变分值用药患者虽高于对照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用药患者显著低于对照患者(P<0.01);体外循环后对照患者心肌组织病变分值较体外循环前显著升高(P<0.01),用药患者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肌肽素在心脏瓣膜替换术和CABG患者体外循环停跳液中使用是安全的,而且对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T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是否能作为心脏外科心肌保护措施的常规检测指标。检测 15例瓣膜置换术患者转流前、主动脉阻断 30min、6 0min、主动脉开放后 2 0min及术后 2 4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及磷酸肌酸激酶心脏同功酶含量。心肌肌钙蛋白T的敏感性优于心肌酶谱 ,心肌肌钙蛋白T的释放和心肌酶的渗出与心肌缺血时间成正比。主动脉阻断 30min以上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和P <0 .0 5)。心肌肌钙蛋白T在反映心脏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程度方面优于心肌酶谱 ,可作为心脏外科心肌保护措施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吴树明 《山东医药》2000,40(17):49-49
心肌保护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心肌保护不良是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 ,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办法完全避免因阻断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 心肌保护的基本概念心肌保护的概念应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1心脏停跳前期 :应充分供氧 ,调节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状况 ,降低血压和心脏容量负荷 ,改善心肌代谢 ,避免缺血。缺氧、糖原和高能磷酸化合物耗竭的心肌经用心脏停搏液停跳后对再灌注损伤更加敏感。 2诱导期 :诱导停跳时要保证心脏充分减压 ,并保证心脏停搏液均匀分布。如患者术前情况差 ,心肌代谢受损害 ,高能磷…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心脏手术中心保护的效果,将2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温血组与冷血组。温血组术中采用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冷血采用冷血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行心肌保护。检测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后即刻,主动脉开放后6、12、24、72小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值;术中切取心房肌肉标本,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对比评价心肌保护效果。结果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即刻两组血清cTnI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脉开放后6、12、24、72小时温血组cTnI均显著低于冷血组,P<0.01;超微结构检测示温血组心肌纤维及线粒体损伤显著轻于冷血组。认为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灌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  相似文献   

7.
长时间的心肌缺血是影响心肌保护的重要因素,也是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报告了41例长时间阻断主动脉的心肌保护方法与辅助循环脱机指征,其中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120分32例,ACCT>180分9例;主动脉根部间断顺行灌注停搏液14例;顺行灌注联合间断逆行灌注含血停搏液20例;顺行灌注联合持续逆行灌注7例;主动脉开放前控制性热血再灌注14例;结果显示:顺行灌注联合持续逆行灌注对心肌保护效果最佳,它可使主动脉阻断的安全时限达4小时左右。本文还就辅助循环方法与脱机指征进行讨论。作者主张根据左房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动态变化,调解辅助循环流量是脱机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4月 ,我们在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外源性腺苷对心肌缺血行药物预处理 ,以观察其心肌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2 0例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 ,术前心功能 ~ 级。随机分为两组各 1 0例。其中预处理组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5~ 42岁。对照组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4~ 46岁。两组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各为 7例和 3例。1 .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 ,惠普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温度等参数。体外循环全身降温至 2 7℃左右。转流期间保持…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由于麻醉,创伤,低温低压低流量,非搏动性非生理性灌注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组织器官能量代谢紊乱,使机体内外环境发生明显的改变。其中糖含量在血中浓度的失衡及胰岛素活性的降低是直接影响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心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以往人们对此变化认识不足,随着体外循环(CPB)灌注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露醇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经CPB辅助灌注冷停跳液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注20%甘露醇1.5 m L/kg预处理,CPB结束升主动脉开放前15 min再次静注20%甘露醇1.5 m L/kg;B组常规开放主动脉,心脏复跳。记录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主动脉开放后CPB辅助时间、手术死亡率、低心排血量发生率及肾上腺素的应用。于麻醉诱导后(T1)及开放主动脉后2(T2)、6(T3)、18 h(T4)经桡动脉采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结果 A组心脏自动复跳率87%、主动脉开放后体外循环时间(35±11)min,B组分别为60%、(42±17)min,P均<0.05。与T1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浆Tn I、CK-MB、CK均升高(P<0.05或0.01);与B组同时点比较,A组血浆Tn I、CK-MB、CK降低(P<0.05或0.01)。结论甘露醇预处理可减轻CPB手术患者心肌MIRI,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减轻Tn I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满敏  于灵芝  王晓燕  王萍  李刚 《山东医药》2002,42(18):13-15
将2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体外循环期间采用冷氧合血停跳液及冷晶体停跳液。通过监测围术期,术后24h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脏自动复跳率及复跳时间,开放主动脉后6h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术后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变化和临床强心药物使用及患者在危重监测病房(ICU)停留时间等,对比观察两组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冷氧合血停跳液组(氧合血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及自动复跳时间优于冷晶体停跳液组(冷晶体组);开放主动脉后6h cTnT含量少于冷晶体组,两组术中及术后24h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差异。认为冷氧合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晶体停跳液。  相似文献   

12.
心肌的缺血预适应及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短暂的心肌缺血可使心肌快速适应,减少随后较长时间缺血引起的心肌梗塞范围和心律失常发生率。通过腺苷A1受体作用于抑制性G蛋白,开放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可能是其主要机制。利用心肌的这一内在保护能力,可望提供心肌缺血后延缓心肌梗塞发展,减少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保存心肌收缩功能的新型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方法对婴幼儿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组(综合组,含温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冷血停搏液间歇灌注和终末温血灌注液复苏)、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晶组),各10例。于心脏停跳即刻、缝合右心房切口前分别取小块右心房肌肉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并对线粒体、细胞核、肌纤维进行定量评估。结果:三组心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冷晶组最重,综合组最轻。心肌超微结构评分在三组之间两两比较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14.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的心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期冠心病 (end stagecoronaryheartdisease)患者对于常规药物治疗反应极差 ,常有反复发作的心绞痛、顽固的心律失常或难治性的心功能障碍。且常因高龄、病情危重或由于冠状动脉 (冠脉 )的弥漫性病变等原因而不能承受传统的心肌血管重建手术 ,如冠脉旁路移植术 (CABG)和经皮腔内冠脉成型术 (PTCA)。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ransmyocardial laser revascularization ,TMR)是利用激光能量在心肌缺血区造成与心室腔相通的激光隧道 ,直接以心室血液灌注缺血心肌 …  相似文献   

15.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房间隔缺损 (ASD)、肺动脉瓣狭窄 (PS)和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共 4 8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浅低温 (31~ 34℃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 ;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 (2 8~ 30℃ )体外循环下手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 2、6、2 4小时采集血标本 ,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P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 )、心肌钙蛋白 I(c Tn I)含量 ;分别在心内操作开始和结束时剪取小块右房组织 ,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并测定线粒体横截面积 ;同时观察术中体外循环情况 (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 )。结果  1实验组较对照组的体外循环时间短 (P<0 .0 1) ,阻断时间长 (P<0 .0 5 )。2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 CPK- MB活性低 ,SOD活性高 ,MDA、c Tn I含量低。3心内操作完毕后 ,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小 ,线粒体肿胀轻。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进展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康进朝综述西京医院刘维永审校自Melrose1955年创用高钾停搏液以来,心肌保护的研究已有四十年历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及对心肌保护措施的探讨近20余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促进...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脏复跳前主动脉根部灌注腺苷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4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腺苷组在心脏瓣膜置换完成后,心脏复跳前主动脉根部灌注入外源性腺苷,对照组心脏复跳前不灌注外源性腺苷,按照常规处理。术前、主动脉开放后4h、12h、24h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测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观察心脏停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腺苷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4h、12h,肌钙蛋白I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4h、12h、24h较对照组低。透射电镜见腺苷组心肌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结论 在心瓣膜置换术中心脏复跳前主动脉根部灌注腺苷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肌预处理的第二保护窗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6年 Murry等 [1] 首次将反复短暂的缺血发作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 ,从而延迟了致死性心肌损伤发生的时间 ,并在一定的时间内限制了心肌梗塞范围的现象称为缺血性预处理 ( precondi-tioning;PC)。这一现象的发现为缺血心肌的保护及其机理探讨开辟了崭新的领域。由于 PC强大的心肌保护作用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使其倍受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具有双时相性 ,即心肌保护作用在 2~ 3h后即消失的早期预处理 ( earlyphase of preconditioning)或“经典”预处理 (‘classic’preconditioning)和继于反复…  相似文献   

20.
腺苷与心脏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恢复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对于缺血缺氧的心肌复苏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缺血心肌在再灌注时也可导致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