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股骨癌痛模型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癌症的股骨转移较多见。研究表明,骨髓、矿化骨和骨膜中均存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纤维丝H抗体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纤维;骨膜是神经纤维支配最密集的组织,而骨髓是接受感觉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总数最多的组织。近年来许多学者相继应用局部注射方法将不同的肿瘤细胞移植至股骨骨髓腔内,成功建立了股骨癌痛模型,在此平台上应用疼痛行为学和组织学检测等指标评价缓激肽B1受体拮抗剂、抗神经生长因子、阿片类药、非甾体类抗炎药、辣椒素受体-1拮抗剂、放射治疗、二膦酸盐和骨保护素等对股骨癌痛的治疗效应,为癌症股骨转移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骨骼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常见癌症晚期好发的转移部位,癌症骨转移通常伴随剧烈的慢性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癌症骨转移的发生,肿瘤微环境在骨组织形成,转移部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一系列疼痛相关分子的释放,从而诱发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 BCP)。文章对近年来针对BCP分子...  相似文献   

3.
背景 骨癌痛(cancer induced bone pain,CIBP)是中晚期癌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趋化因子是有趋化作用的蛋白质,通过趋化白细胞定向移动的方式来参与免疫应答.近几年研究证明,趋化因子在CIBP的发生及维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的 了解趋化因子在CIBP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为CIBP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内容 综述近几年相关文献,阐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CIBP发生与维持的研究进展.趋向 趋化因子有望成为CIBP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癌痛治疗198例报告郭乃良*陈雄斌*杨旅军*赵长杰*我科自60年代起开展以神经阻滞疗法为主的癌性疼痛治疗,1986年扩大应用于疼痛门诊,收效尚好,现就198例资料作一报道。临床资料198例中男性125例,女性73例,年龄37~81岁。均属晚期癌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臭氧疗法作为疼痛治疗的一种热门的、新型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和广泛应用。许多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臭氧的抗炎镇痛作用较强,对软组织炎性疼痛,骨关节炎疼痛、盘源性疼痛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随着癌症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凸显。臭氧对癌症及癌痛治疗方面的探索也有所进展,然而,这方面的报道还很少且缺乏系统性。为了探讨臭氧治疗癌痛的可行性及效果,本文对臭氧治疗癌症以及癌性疼痛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做一综述,期待可以开发出一种新的癌痛治疗方法,为备受癌痛折磨的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6.
7.
骨癌痛模型和相关疼痛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痛是人类肿瘤骨转移最共同的症状,引起这种疼痛的骨质破坏能导致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s)、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数周或数月之后,当肿瘤生长刺激骨质破坏时,疼痛便愈来愈重。肿瘤引起的骨质破坏能导致与受累骨相关的进行性疼痛,这种疼痛常常是内在的、固定不变的钝痛。随着骨破坏程度的增加,时间延长,疼痛便得到强化,当受累骨移动或被触摸时便常常可观察到急性局灶性剧痛。  相似文献   

8.
内脏痛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脏痛的机制还不甚明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神经电生理学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动物疼痛模型的建立,在内脏痛相关介质及其发生发展的中枢和外周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背景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和情绪体验,包括感觉分辨组分和情绪动机组分.目前,对痛感觉分辨的机制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是痛情绪动机组分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 探讨痛情绪组分的中枢神经调控及其机制.内容 分别从痛情绪组分调控相关的前扣带回皮质、杏仁核、终纹床核等几方面阐述了痛情绪的神经回路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趋向 慢性病理性疼痛常常伴有心理和情绪功能障碍,研究痛情绪的神经回路及其分子机制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脏痛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脏痛的机制还不甚明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神经电生理学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动物疼痛模型 的建立,在内脏痛相关介质及其发生发展的中枢和外周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乳腺癌为女性患者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乳腺癌术后疼痛具有独特的疾病特点,并且可以成为一种慢性疼痛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 阐述乳腺癌术后疼痛及镇痛方法的研究进展,为疼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内容 综述乳腺癌术后疼痛及其镇痛方法的研究现状. 趋向 进一步探讨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以明确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Malignant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regulated growth of transformed cells. In recent years, dramatic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is phenomenon have come from basic cancer research.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molecular pathology of cancer allows therapeutic agents to be designed that specifically target aberrant cellular processes. There are currently a number of targeted treatment strategies being evaluated. In the future, it is likely that this mechanistic approach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linical oncology and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tumours.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骨癌性疼痛(bone cancer pain,BCP)或癌性骨痛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或者骨转移癌患者最主要的临床问题,约85%的骨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疼痛,从而导致焦虑甚至抑郁,降低其终末期的生活质量.BCP目前临床上难以达到彻底的疼痛缓解.近些年来,随着BCP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成熟,其病理生理机制正逐渐被人阐述. 目的 总结BCP涉及到的病理机制,希望对临床寻找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内容 综合和总结近5年内的研究文章,阐述BCP涉及的病理机制. 趋向 BCP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到肿瘤-脊髓.大脑的结构性、生理性、药理性等以及细胞因子和通路等的改变,研究建立在机制研究基础上的治疗手段将会给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4.
淋巴结转移是前列腺癌患者继骨转移之后最常见的转移模式,患者多表现为临床预后不良,因此阐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了解前列腺癌恶性进展和制定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淋巴浸润是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方式,瘤周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轴(VEGF-C/D-VEGFR-3轴)和趋化因子配体21-趋化因子受体7轴(CCL21-CCR7轴)是淋巴管生成必不可少的重要分子轴,近年来又新提出了上皮间质转化、免疫逃逸、脂质代谢及缺氧适应性等过程也参与淋巴结转移,为今后研究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已知淋巴结转移分子机制以及淋巴管生成参与淋巴结转移的过程进行总结和综述,以期更好地预测前列腺癌的进展,为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Soxl抑制膀胱癌增殖及转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系统在T24细胞中上调Soxl的表达,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并通过相关实验观察其反应。结果:激光共聚焦显示Soxl定位于细胞核内,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侵袭实验表明Soxl可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Soxl可以抑制β—catenin转录活性。结论:Soxl是重要的抑癌基因。本研究揭示了膀胱癌发生及转移的新机制,加深了对膀胱癌发生和转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关治疗病理性神经痛的实验研究大大完善了我们如何处理人类慢性疼痛的知识和方法。本文从病毒介导基因转移、离子通道控制,siRNA和反义寡核昔酸技术镇痛及细胞移植镇痛等方面综述了减轻病理性神经痛的分子和细胞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The three-step analgesic ladder approach develop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ks well in treating the vast majority (70–90%)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ain related to cancer. In those patients who do not get pain relief by this three-step approach, intraspinal agents can be a fourth step in managing pain of malignant origin. Although morphine is the only opioid 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r intraspinal use, many different opioid analgesics are used intraspinally, including hydromorphone, fentanyl, sufentanil, meperidine and metha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Many non-opioid agents have also been used intraspinally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pi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cancer pain.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use of these agents with some practical poi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居家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缓解或减轻居家癌痛患者疼痛程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某三甲医院镇痛门诊治疗的居家癌痛患者158例,采用自制癌痛信息调查表以电话随访方式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疼痛评分、疼痛性质、疼痛部位、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门诊复诊等。结果居家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程度总均分为5.93±1.62;不同性别、年龄、疼痛性质、疼痛部位、是否自行使用过镇痛药、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不良反应后应对方式的患者疼痛控制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居家癌痛患者镇痛效果不理想,疼痛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深入社区、家庭,加强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宣传,帮助患者居家期间规范用药,有效控制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