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以及细菌培养法方式检测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分析对象来自2015年-2017年期间于本院接受阴道细菌检验患者相关临床数据,选取50例并同时接受PCR检测法以及细菌培养法检测,对患者临床数据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两种检查方式的细菌检出率.结果:对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记录对比,提示细菌培养法检测下阳性检出率为60.0%,PCR检测法下阳性检出率为84.0%,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加纳特菌、棒状杆菌、肠球菌等检出特异度,PCR检测法所得数据具备优越性,组间差异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结论:阴道细菌检验患者用PCR检验法,无论细菌检出率或者特异性等方面相对于细菌培养法更为精准,操作简单,对医生了解患者病情以及制定对应治疗手段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一叶 《中外医疗》2013,(24):192-193
目的研究PCR检查法与细菌培养法在临床中的用于阴道细菌检查的检验效果,比较两者疗效。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收取的100例患者,于患者阴道后穹窿处采集阴道分泌物,分别用PCR检查法与细菌培养法做阴道细菌学检查,比较两组方法所得结果。结果 PCR检查法的检出率为,其中;细菌培养法的检出率为,其中。经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检查法检出率高,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快捷,适宜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R法和培养法对儿童肺炎易感细菌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法及细菌培养法对11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13例临床标本中,培养法检测阳性率46.9%(53/113),其中流感嗜血杆菌2例,大肠埃希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15例,肺炎链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PCR法检测阳性率69.9%(79/113),在79例阳性标本中检出病原菌85株,其中73例标本检测出单一病原,6例标本为混合感染。流感嗜血杆菌18例,大肠埃希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17例,肺炎链球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表皮葡萄球菌10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结论与培养法相比,PCR法可以提高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较难培养细菌的检出率,应将PCR法与培养法结合作为肺炎易感细菌的检测方法,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生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自行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检测实验动物弓形虫的PCR方法,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几种实验动物的检测表明,购自农村的教学用兔体内可能有弓形虫,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应用培养法和PCR法同时对100例盆腔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对照检测。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31%和34%,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为97%无显著性差别。PCR法是检测解脲脲原体快速而可靠的方法。解脲脲原体是盆腔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女性生殖道因解剖、生理、性生活、分娩和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易发生各种病原体感染.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是引起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1],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对性传播疾病的诊断主要采用培养法和常规PCR技术[2].为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检测女性生殖道感染者NG、CT、UU的差异,我们从妇科门诊收集110份女性生殖道感染者的临床标本,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培养法检测NG、CT、UU三种病原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法和PCR法对3种口腔常见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口腔致病菌的检出的敏感性.方法选择高龋和广泛型慢性牙周炎菌斑样本各40例,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传统培养法和PCR法对菌斑样本进行检测,检测龋菌斑样本中的变异链球菌(S.mutans)和慢性牙周炎菌斑样本中的具梭核杆菌(F.nucleatum)和牙龈卟啉菌(P.ginginvalis).结果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S.mutans检出率67.5%,P.ginginvalis检出率30%,F.nucleatum检出率70%.采用PCR方法,S.mutans检出率92.5%,P.ginginvalis检出率90%,F.nucleatum检出率80%.除了F.nucleatum外,其余两种细菌的两种方法检出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PCR方法检测口腔常见微生物的敏感性高于传统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法检测小鼠沙门氏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沙门氏菌保守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寡桩苷酸引物,建立一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沙门氏菌的方法。通过对14株沙门氏苗和8株非沙门氏菌的检测,发现只有沙门氏菌才能扩增出495bp的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可达50条沙门氏菌水平。该法检测小鼠粪便中沙门氏菌的阳性率高于培养法,且整个实验过程仅需6~8h。可见,该法是一种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对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前两种常用检测解脲支原体(UU)方法的结果分析比较.方法 采用培养法和PCR法对患者的标本进行UU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相近,符合率为90%,差别没有显著性(0.5<P<0.75),提示两种方法都是检测UU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自1898年被NOCar氏首次发现,1967年正式命名为支原体以来,迄今为止分离出的支原体达60余种,已证明对人致病的有肺炎支原体、解际支原体和人型交原体三种[1]。解际支原体是一种与人类尿道炎、宜颈炎、盆腔感染相关的病原体。支原体较难培养,繁殖速度统一般细菌缓慢,约3~4小时一代,初次分离培养时1周左右或更长时间才能观察到生长现象[21。而聚合酶键反应(ICR)只需3~4小时就能完成,可为临床提供较及时的诊断。l材料与方法1.l研究对象:1996年5月至1998年则月来我校附属医院男性科门诊、妇产科门诊和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患有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巴斯德杆菌的CODEHOP PCR快速检测方法,为实验动物的呼吸道细菌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CODEHOP在线简并引物设计工具,比对Genbank中13株巴斯德杆菌的RNA聚合酶β亚基(rpo B)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对建立CODEHOP PCR方法用21株参考菌株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价,并应用于实验动物中的巴斯德杆菌检测。结果简并引物Past F6/PastR5扩增标准菌株的目的片段为200 bp左右。能够区分受试的巴斯德杆菌和主要的实验动物呼吸道病原菌。敏感性为0.2 pg/μL~2 pg/μL。在受试的609只实验动物中呼吸道样品中检测出巴斯德杆菌阳性率为19.1%。样品阳性片段经测序验证,准确率为10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动物样品中巴斯德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PCR检测方法,为实验动物细菌检测提供快速、灵敏、简便的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绿脓杆菌Las I基因、肺炎克雷伯杆菌Pho E基因和细菌通用16S rRNA基因设计出特异性引物;经过多重PCR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建立多重PCR体系。应用该PCR体系对人工感染标本、实验动物粪便样本进行验证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对比。结果多重PCR分别扩增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3 bp)、绿脓杆菌(600 bp)、肺炎克雷伯杆菌(368 bp)和通用(520 bp)的目的条带。多重敏感性为10 pg,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细菌中检测出目的条带。应用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检测出不同组合的人工感染标本,从76只粪便检测出绿脓杆菌阳性1例,与传统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简便、快速等优点,为实验动物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杆菌4种实验动物病原体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Gen Bank基因设计出特异性引物;经过多重PCR的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建立多重PCR体系。应用该PCR体系检测人工感染样本和实验动物的气管分泌物,并与传统方法做对比。结果多重PCR扩增出多杀巴氏杆菌(356 bp)、支气管鲍特杆菌(237 bp)、支原体(266 bp)和肺炎克雷伯杆菌(142 bp)的目的条带。肺炎克雷伯杆菌敏感性为10 pg,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支原体敏感性为1 pg,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病原菌中检测出目的条带。应用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检测人工感染样本的不同组合,45只实验动物气管检测出15只多杀巴氏杆菌阳性,9只肺支原体阳性,但传统培养方法和血清学方法未检测出阳性标本。结论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实现对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杆菌4种实验动物病原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多瘤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裸鼹鼠中多瘤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比较NCBI中小鼠多瘤病毒(Genbank:NC_001515)的核酸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瘤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验证。人工感染9只1日龄KM乳鼠,21 d后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盲肠内容物和血液等组织脏器,用建立的荧光PCR方法进行检测,验证方法在应用中的有效性,最后用该方法检测62份裸鼹鼠的盲肠内容物样本。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在以多瘤病毒为模板时出现明显的荧光信号,以猴空泡病毒、小鼠K病毒、小鼠微小病毒和大鼠细小病毒H-1株为模板时无荧光信号出现;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0 copies/μL;人工感染小鼠的心、肝、脾、肺、肾和盲肠内容物中均检测到多瘤病毒核酸,其中肺组织中含量最高,脑、胸腺和血液中未检出;62份裸鼹鼠的盲肠内容物样本经检测多瘤病毒为阴性。结论建立的多瘤病毒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有效检测动物组织中的多瘤病毒,对裸鼹鼠自然感染多瘤病毒的调查为实验用裸鼹鼠微生物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念珠状链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实现该菌在多种实验动物中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NCBI公布的念珠状链杆菌序列, 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通过对24株标准参考菌株的扩增, 验证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长爪沙鼠和树鼩的共823份呼吸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用所建Taqman MGB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和兔中未检出念珠状链杆菌;检出普通级长爪沙鼠和树鼩中念珠状链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1.5%(1/65)和61.7%(37/60)。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念珠状链杆菌Taqman 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能够对实验动物中念珠状链杆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敏感性优于国标方法, 为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实验动物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提取小鼠粪便DNA样本,分别针对16S r DNA区域、23S r DNA区域、16S~23S r DNA IS、23S~5S r DNA IS、gyr B优选区域设计通用引物,对各个引物进行测试分析,优化扩增条件并建库,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区分42个样本中的沙门氏菌,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结果筛选发现沙门氏菌的菌种分类优选区域为gyr B基因,gyr B基因引物序列为FP5’-AACCACCGCAATCAGACCTT3’,FP5’-AGCCACGAAACCTTCACYA-3’。对引物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扩增条件及样品上样量并正式建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序列分析能检测出42个样品中极微量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稳定,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0~102的cfu。结论本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检测实验动物沙门氏菌的生物体系,能检测出实验动物体内极微量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沿用至其他种类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实验树鼩微生物检测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并且特异性强的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和志贺菌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空肠弯曲菌的Hip O区域、沙门菌的in V区域和志贺菌的ipa H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进行单病原定量PCR检测验证;后分析多重PC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使用该多重PCR方法检测实验树鼩样品。结果本研究的PCR要素可用于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及志贺菌等单种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多重定量PCR扩增出了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标准扩增曲线;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3ng/μL;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参考菌株中检出阳性。结论该多重定量PCR方法在实验树鼩微生物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wo molecular methods for HPV genotyping in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were evaluated: in hou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PCR) with consensus and type-specific primers and a novel procedure of in situ hybridization-a catalyzed signal amplification system (CSA-ISH, Genpoint, DAKO, Glostrup, Denmark). The number of HPV positive cases and detected viral types were compared in cervical biopsies and cone specimens according to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Primer efficiency in detecting various types of HPV by PCR method was evaluated. METHODS: DNA samples (101) were used as a template to amplify with three pairs of consensus (MY09/11, GP5+/6 +, CPI/IIG) and four type-specific HPV primers (HPV-6/11, 18, 16 and 33). The according histological tissue sections were analyzed with CSA-ISH method, using commercial HPV biotinylated probes HPV-6/11, 16/18 and 31/33/51. RESULTS: The degree of concordance for PCR and CSA-ISH was 64.4%. In 63 of 101 samples (62.4%), HPV was detected by PCR, while only 35 (34.7%) were positive using CSA-ISH. CSA-ISH found lower percentages for all HPV types, except HPV-6/11. A lower percentage of positive results in all high-grade lesions was detected by CSA-ISH. Multiple infections were detected by PCR in only one sample and in three samples by CSA-ISH. Detection with My09/11 primers followed by Gp5+/6+ primers, in nested reaction, gave the highest number of positive results: 58 of 63 (92%). None of the samples diagnosed as condylomata planum or CIN I was positive for HPV-6/11 (low risk type), which was detected exclusively in condylomata acuminatum group. CONCLUSION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 of positive samples was detected with PCR than with CSA-ISH method. CSA-ISH method should be improved, especially in detecting HPV in high-grade lesions. CSA-ISH may be more accurate in detection of multiple infections. GP5+/6+ in nested reaction after MY09/11 detect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positive results. Samples diagnosed as benign lesions positive on HPV-X must be monitored as possible candidates for progression. CIN I lesions, which were HPV negative, probably will not progress. This finding may be important in planning therapy and avoiding unnecessary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