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5例习惯性流产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胎血小板血型不合的妊娠可发生同种免疫而导致母体产生抗胎儿血小板抗体。有报道表示妊娠的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产生的阳性率越高。现将我们对25例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及方法1.1受检对象三次或三次以上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患者25例。1.2材料抗IgG致敏指示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研制。固相化反应板及吐温PBS由我室自制。1.3方法采用简易致敬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好本。(刘达在.中华血液学杂志,19f)3;14:6。12)取}常O型血IO人份ACDA液抗凝,Nn(。。,n…。离心h。n。。n吸取富含血小…  相似文献   

2.
抗-E、抗-c抗体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Rh血型系统中抗-E、抗-c抗体导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的原因和血型血清学的情况。方法 对1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常规定型,发生DHTR后进行各项血液学、生化指标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 患者红细胞表面缺乏E、c抗原,血清中检出抗-E、抗-c抗体,血液学、生化指标的变化证实发生DTHR。结论 患者由于血型不合的妊娠为初次刺激,输注含回忆反应抗原(E抗原、c抗原)的红细胞,激发免疫应答产生不完全抗体,导致DHTR发生,提示有输血史及妊娠史的患者输血时,必须采用能检测出不完全抗体的酶、抗人球蛋白或更灵敏的方法配血,防止DH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反复自然流产(RSA)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排除血型不合、解剖、内分泌、感染等因素后,其中有40%-80%的患者原因不明,考虑与免疫因素有关,根据免疫学病因,RSA可分为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BA缺乏)、母胎免疫识别过度型(自身抗体升高)、母胎免疫识别紊乱型(BA缺乏伴自身抗体升高),为探讨其确切的免疫学机制,笔  相似文献   

4.
背景 已研究过长期输注红细胞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小板同种免疫状况,包括抗HLA抗原及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原的抗体。研究设计及方法用市售酶免疫试剂检测60例定期输注洗涤红细胞的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样的HLA及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原的抗体,所有患者在12个月~15个月的随访期内反复筛查。结果在第一年的研究期间,19例(31%)患者产生了HLA抗体,13例(22%)患者产生了HLA抗体和血小板一特异性抗体,1例(2%)患者产生了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溶血(HDN)是一种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被动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在我国主要引起HDN最常见的原因是Rh血型系统的D、E抗原,其次是A和B抗原.由于临床普遍开展RhD血型常规检测,输血和妊娠过程中抗D产生的频率明显下降,抗D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相对上升[1],RhD阳性母亲与RhD阳性子女可发生因Rh系统以外的其他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RhHDN).由于正反定血型不合致交叉配血困难,本文进行血型血清分析、抗体筛查过程中发现,IgG类抗E引起RhHDN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改良的MAIPA法检测血浆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和抗GPIb/Ⅸ抗体)。若患者的OD值大于正常OD值的均数+3倍标准差则为阳性。结果表明:MDS组总阳性率为16.67%(5/30),ITP组总阳性率为46.67%(14/3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MDS患者的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为阳性,这表明部分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与免疫因素有关;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所致的血小板破坏在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这为MDS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血样进行抗球蛋白试验检查,查找导致临床患者配血不合的原因,配合性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性质。结果 6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抗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由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影响配血不合30例;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同种免疫性抗体31例,由Rh血型系统同种免疫性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占大多数,其中与抗-E抗体有关的患者17例,占由同种免疫性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54.84%。结论患者体内产生的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或者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等几种因素的影响,是造成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Rh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Rh血型同型输注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输血后产生抗E抗体引起溶血反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益琴  王惠姣  章丽琴 《检验医学》2009,24(10):768-769
临床上出现的溶血反应除ABO血型不合之外,少部分为Rh(D)血型不合所致,即由Rh(D)抗原阴性患者输入Rh(D)抗原阳性的血液后产生抗Rh(D)抗体所致。此类报道已不少见。由Rh血型其他抗原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各地虽均有报道,但金华地区报道少。我院最近遇到1例Rh(D)阴性患者(表型为CcDee),当输入含E抗原血液后,导致输血后溶血反应,因临床少见,为避免出现漏诊、误诊,提高临床输血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特报道。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表面的抗原主要有3类:ABO系统血型抗原、HLA-I类抗原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HPA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目前已有22个HPA被正式命名。血小板同种免疫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它与输血后紫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输注无效有关。HPA在不同种族、地区人群中的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中抗 Dia 合并抗 E 抗体致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对该院1例因抗 Dia 合并抗 E 抗体致多次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吸收放散实验来确定患者的血型、可能的不规则抗体、细胞谱反应格局。结果患者血型正定型:抗 A 抗体(-)、抗 B 抗体(-);反定型:Ac(++++)、Bc(++++)、RBC (-)、Oc(-);Rh 血型定型:抗 c 抗体(-)、抗 C 抗体(++++)、抗 D 抗体(++++)、抗 e 抗体(++++)、抗 E 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患者血清中含有抗 E、抗 c 抗体。结论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交叉配型对改善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血小板抗体是由机体对血小板表面或相关抗原免疫而产生,长期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易出现血小板抗体,从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对已产生抗体的部分患者,给予血小板交叉配型,从任意献血者中选出血型配合的血小板输注,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源性抗血小板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表达系统构建一个经血小板主动免疫的人抗体组合文库 ,并筛选与人血小板结合的噬菌体抗体 (Fab片段 )。方法 从一反复输注血小板并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 ,提取mRNA ,逆转录合成cDNA ,用半巢式PCR扩增重链Fd和κ轻链基因。依次将PCR产物插入载体pComb3相应的位点 ,构建噬菌体抗体Fab组合文库。并以人血小板膜蛋白包被 96孔板 ,对抗体库进行 3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亲和选择 ,获得与人血小板膜抗原结合的噬菌体抗体 (Fab片段 )库。结果 半巢式PCR有效地扩增出重链Fd和κ轻链基因 ,以此构建了噬菌体呈现文库。通过特异性筛选 ,获得可与人血小板特异结合的Fab噬菌体抗体次级库。结论 构建的人抗体组合文库通过筛选得到与人血小板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抗体 (Fab片段 )次级库。其对抗血小板抗体药物研究、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关的疾病研究、血小板血型抗原表位研究、进而进行血小板血型分型研究等 ,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血小板交叉配合前后输注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140例3次以上输血史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其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43例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患者,通过检测随机输注和配合性输注1h后和24 h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观察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对比血小板交叉配合前后输注的疗效.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0.71%;ABO同型机采血小板的不同输注次数(3~5次、6次以上)患者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交叉配合后输注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随机输注后的效果,配合性输注有效率为83.72%.结论 对于≥3次输血的临床患者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应检测血小板抗体,对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者应做交叉配型,提高输注疗效,减少血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抗原与抗体的研究,在各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与红细胞血型遗传和免疫血液学技术相比,血小板抗原、抗体的基础研究和免疫检测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国内,在新的种族特异性血小板抗原的发现、血小板抗体特异性鉴定、血小板输注同种免疫问题等方面,亟需加大研究力度,以推动我国血小板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体内存在与胎儿不配合的IgG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所致的同族被动免疫性溶血。人类血型系统26个,Rh及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见。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为Rh阴性、胎儿Rh阳性时,但母亲为Rh阳性时亦可发生,其中抗-E较多见,是由抗-E(母为ee)引起。且RhE抗原仅次于RhD。本例即是由抗-E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6.
正Duffy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之后第8个被国际输血协会(ISBT)确认的血型系统~([1])。该血型系统主要涉及Fy~a和Fy~b抗原,其对应的抗体大多是通过输血或妊娠免疫产生的Ig G类抗体,"天然抗体"很少见。此类抗体可引起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N)、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3])。笔者发现1例少见的抗Fy~a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母婴间红细胞Rh系或ABO系血型不合,可引起Rh或ABO新生儿溶血病。同样母婴间血小板血型不合的妊娠免疫可导致早期流产和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NAITP)^[1]。为了预防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对早期流产进行实验诊断,我们对100例不同妊娠期的孕妇进行了血小板抗体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的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进行分析,探讨供受者间血小板ABO血型不同输注的可能性,以期提高患儿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单采血小板ABO血型不合输注的患儿111例,计算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采用Х^2检验分析ABO血型不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疗效。结果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78.4%,其中主侧相合的输注有效率为77.4%,次侧相合为87.8%,主次不合为37.5%。Х^2=10.06,P〈0.01,三组不相合的输注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同的单采血小板输注应尽量选择次侧相合(血浆相容)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5例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相合的原因,为临床解决疑难配血提供参考。方法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等实验,并对其中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相合的标本和原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交叉配血试验主侧阳性205例,有自身抗体为21.46%(44/205),仅有自身抗体为15.61%(32/205);有同种抗体为76.59%(157/205),仅有同种抗体为70.73%(145/205);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为5.85%(12/205);其他原因引起为7.80%(16/205),其中高粘滞血症引起的为2.44%(5/205),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引起为1.46%(3/205),不明原因引起的为5.37%(11/205)。157例含血型系统抗体,其中29例因血型抗体的特异性无法鉴定,未能确定血型系统,占18.47%(29/157),128例血型系统抗体涉及ABO、Rh、MNSs、Lewis、Duffy、Kidd 6个血型系统,其中Rh血型系统抗体占血型系统抗体的75.16%(118/157),Rh血型系统抗体又以抗-E和抗-c为主,分别为85.59%(101/118)、24.58%(29/118)。结论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合的主要原因是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其中血型系统抗体以Rh血型系统抗体为主,特别是抗-E抗体和抗-c抗体。  相似文献   

20.
正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是指患者在至少连续两次输注ABO血型相合且其中至少一次保存时间在48 h以内的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升,临床出血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1])。大约30%~70%患者多次输注血小板制品后会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同种免疫反应而发生PTR~([2])。引起同种免疫反应的血小板抗原分为两类:一类是血小板相关性抗原,包括HLA-Ⅰ类抗原、ABH、Lew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