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梁新威  覃云鹏 《右江医学》1998,26(3):185-18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田阳县参加健康体检的9920名饮食服务行业人员,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麝香草酚(TTT)的检测,结果表明HBsAg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12.98%和2.84%;ALT和TTT异常率为2.64%,HBsAg检出率1992年最高,1995年最低(χ2=5.81,P>0.05);HBeAg阳性检出率1995年最高,1993年最低(χ2=11.23,P<0.0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TT、ALT异常率1992年最低,1994年最高(χ2=4.62,P>0.05);城乡HBsAg、HBeAg感染率无差异;18~27岁感染率最高,46~65岁最低;男性感染率比女性高(χ2=5.42,P>0.05)。  相似文献   

2.
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对百色市1449例孕妇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阳性率为12.49%(181/1449),城镇孕妇与乡村孕妇的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 ̄2=6.13,p<0.05),不同职业孕妇的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 ̄2=5.99,p<0.05),但民族之间孕妇的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 ̄2=0.04,p>0.05).提示百色市孕妇的HBsAg携带率较高,应加强对孕妇产前HBsAg的检测工作,阻断母婴HBV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3.
对6428名壮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及其传染性进行调查,结果HBsAg携带率为10.07%,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但各年龄组间HBsAg携带率无显著性差异(x2=1.81,P>0.05),男性HBsAg携带率非常显著高于女性(x2=15.75,P<0.01)。用ELISA法对354名HBsAg携带者系统检测"两对半",结果表明,87.29%的HBsAg携带者有明显传染性,并对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尿毒症患者HBsAg携带率及对血清白蛋白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0例尿毒症患者中HBsAg携带者18例,携带率10.59%,对照组169例中HBsAg携带者6例,携带率3.5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尿毒症组血清白蛋白定量36.2±6.5g/L,对照组42.9±8.5g/L,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对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尿毒症组1.42±0.47,对照组1.84±0.4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显示:尿毒症患者易携带HBsAg,且尿毒症对肝脏的蛋白质代谢有明显影响,易产生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虫草术酱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进行评价。②方法240例慢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0例采用虫草术酱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保肝、对症、支持治疗。③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3%及80.8%,对照组为15.0%及28.3%.治疗组ATL与ALB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05,6.98,P均<0.01)。治疗组HBeAg与HBV-DNA阴转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5.45,31.05,P均<0.01)。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9.4%,对照组38.6%,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4.47,P<0.01)。④结论虫草术酱汤对慢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重庆市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进行动态分析。方法:采用ELISA法,对人群进行HBV血清标志物调查检测。结果:均为常见的九种模式,本组与1994年比较变化较小,但单项抗—HBs阳性模式的出现率由21.9%升到26.2%(χ2=5.833、P<0.05);本组HBsAg的阳性率为8.3%,比1986年报道的低,男性为9.7%仍明显高于女性的6.5%(χ2=9.310、P<0.05),10岁~30岁年龄组的HBsAg阳性率均在平均阳性率8.3%之上,男女皆如此。流动职业人群感染率高于稳定职业人群(χ2=6.190、P<0.05)。结论:HBV感染模式的动态分析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建和 《广州医药》2000,31(5):77-78
对1150名中学生HB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HBsAg阳性131人,阳性率为11.39%;在初中与高中学生中,HBsAg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的感染率(13.90%)高于女生(8.39%),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有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学生中,未发现有HBsAg阳性者;在HBsAg阳性的学生中,HBV-DNA阳性占54.96%,表明病毒处于复制阶段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HBsAg阳性肝病患者体内C3,C4水平,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检测了103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血清C3,C4含量。以30例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组同步检测。结果显示:重症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C3,C4含量升高,重症肝炎民和肝癌C4升高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其中C3水平与肝炎病情呈正相关,C4含量对诊断肝癌意义较大;肝硬化患者C3,C4含量降低,C3降低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BsAg阳性健康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放射法检测34例大肠癌患者血清MG-Ags水平,并与32例大肠良性疾病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大肠癌组血清MG-Ag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血清MG-Ags水平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关系密切,A期低于B、C、D期(P<0.01),高分化癌低于中低分化癌(P<0.01);MG-Ags水平与大肠癌病变环绕肠管的程度及肝转移与否均相关,环绕程度>1/2者高于≤1/2者(P<0.01);有肝转移者血清MG-Ags水平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此对大肠癌的诊断、治疗及估计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人血清高效价抗-HBs免疫球蛋白治疗了64例HBsAg携带者,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BsAg的阴转率分别为23.2%和7.4%(P<0.01),配合干扰素治疗24例乙型慢性活性肝炎,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83.8%和66.6%(P>0.05),停药后半年,两者HBeAg阴转率分别为62.4%和24.2%(P<0.01),结果提示:高效价抗-HBs免疫球蛋白对HBsAg携带者的转阴治疗有较好作用。高效价抗——HBs在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时,配合干扰素治疗比单用干扰素者有较明显的使HBeAg持续转阴作用。文章对高效价抗——HBs抗乙肝病毒作用机制及远期疗效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C型肝炎传播途径之一──接触传播,即性病患者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的情况,用血球凝集法检测167例性病患者和159例正常人群血清抗HCV抗体.结果,正常人群抗HCV抗体阳性率为13%,性病患者为36%,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再用间接血球凝集法对性病患者血清检测HBsAg,结果,其阳性率为12%,与抗HCV抗体阳性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山区不同人群HBsAg携带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993~1997年山区不同人群进行HBsAg检测,结果表明:山区人群HBsAg阳性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不同人群HBsAg携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13.
对13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re-S2、HBeAg、抗-HBe和HBVDNA的检测,结果发现HBeAg(+)组的pre-S2检出率为81.25%。阴性组为45.31%,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pre-S2阳性的病人中HBVDNA的检出率为86.84%,阴性组则为35.48%,两者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r<0.01)。提示pre-S2与e系统和HBvDNA密切相关,可作为HBV体内活动性复制及传染性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江建宁  周桂英 《广西医学》1998,20(6):1005-1008
对374乙型肝患者血清用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用酶联法检测HBeAg、抗HBe、HBcAg、抗HBc-IgM。结果:HBV-DNA与HBeAg、抗HBeAg、抗HBe无明显相关(P〉0.05),与HBcAg、抗HBC-IgM呈正相关关系(r=0.18-0.2,P〈0.01);HBeAg组与抗HBe组HBV-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以HBV-DNA为标准评价HBeAg、HB  相似文献   

15.
干扰灵联合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26例,并与18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HBsAg转阴率154%(4/26),HBeAg转阴率772%(17/22),HBVDNA转阴率577%(15/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一年1例患者HBeAg、HBVDNA转阴,2例患者HBsAg、HBeAg、HBVDNA转阴后变阳,其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结果表明: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疗法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提高抗病毒疗效。本文并对影响抗病毒疗效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5例,分黄疸组和无黄疸组两组对比。结果表明两组血象三系细胞不同程度减少,而黄疸组以血小板减少为著,有显著差异性(P<0.001),并与血清脸红素呈正相关(r=0.41)。谷丙转氨酶升高与血小板无相关性(P>0.01)。乙肝标志物呈三项阳性者(HBsAg、抗HBC、HBeAg)血小板明显减少,有差异性(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A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方法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HBeAg、HBVDNA均阳性慢乙肝患者治疗前后IL-2水平。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4%和68.6%。治疗前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有显著提高(P<0.005)。依HBV标记阴转情况分组:1组HBeAg(-)、HBVDNA(-)16例;2组HBeAg(+)、HBVDNA(-)9例;3组HBeAg(+)、HBVDNA(+)15例。1、2组治疗前IL-2均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05,P<0.01)。3组治疗前IL-2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IL-2比对照组低(P<0.02)。结论IL-2水平明显降低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LAK细胞回输治疗HBV标记阴转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脂质代谢与AMI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用磷钨酸钠Mg2+一步沉淀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其亚组分(HDL2C和HDL3C);用单向火箭负度电泳法检测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对AMI患者(5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取血检测。结果:疾病组血清TG,apoB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4,3.389,P均<0.05);而HDLC,HDL2C,apoAI水平及HDL2C/HDL3C,apoAI/apoB比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1.996~2.762,P<0.05,0.01);结论:血清apoB水平升高可促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层粘蛋白表达与肺鳞癌和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内层粘蛋白的表达与肺鳞癌和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9例肺鳞癌和腺癌间质中层粘蛋白的表达。③结果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在不同分化的肺鳞癌中差异具有极显著性(Hc=10.29,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肺鳞癌的层粘蛋白表达类型明显不同于转移阴性组(χ2=11.13,P<0.05),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在术后不同生存期的肺鳞癌病人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c=8.67,P<0.05),5年以上生存组明显不同于0.5年内死亡者(t=2.85,P<0.01)。但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与肺腺癌的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术后生存期间均差异无显著性(Hc=1.56,0.49,2.60,P均>0.05)。④结论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可作为判定肺鳞癌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及病人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0.
应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检测54例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L-2R,CD25及TfR,CD71的表达。结果表明,Graves病亢进期患者IL-2R与Tf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缓解期IL-2R及TfR迅速恢复(与亢进期比,P<0.001),但IL-2R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TfR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2R与T3(r=0.5868,P<0.01),T4(r=0.4985,P<0.01)呈正相关,TfR与T3(r=0.4852,P<0.01),T4(r=0.4238,P<0.01)呈正相关,并对Graves病出现IL-2R及TfR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