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急诊输液中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对危重病人存在的问题、沟通问题、护理人员技术问题、责任心问题等进行分析,从2010年起我们对危重病人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和输液泵、加强护患沟通和医护沟通、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加强责任心等相应的护理对策,急诊输液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无医疗护理差错发生,患者满意度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标护理措施对急诊护理质量及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采用目标护理措施的急诊患者为观察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急诊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急诊护理质量、护患纠纷、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患者管理、规避纠纷等护理质量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12例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门、急诊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输液厅发生的12例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归类,提出对策并观察效果。结果:明显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2005年上半年护理满意度由原来的85%提高到98%。结论:有针对性地分析护患纠纷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林爱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27-3227
目的 探讨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如何防范.方法 针对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和对策.结果 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减少了护患纠纷.结论 门诊输液室通过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门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方法通过对2013年~2015年36例护患纠纷进行原因分析、讨论,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2016年护患纠纷的例数下降至2例。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优质的护理服务,扎实的护理技能是减少护患纠纷,提高输液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何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218-1218
目的:为了有效地防范输液过程中的护患纠纷,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容易造成患者误解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由静脉输液引发的护患纠纷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达99.8%。结论:认真分析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纠纷的常见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能有效地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儿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急诊科发生的小儿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急诊儿科护理纠纷率降低.结论 通过对急诊儿科护患纠纷原因的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防范措施,加强护士质素教育培养,可大大地减少急诊儿科的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穿刺后药物输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手段,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χ2=4.1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t=11.12,P<0.01)。结论: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位服务在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急诊补液室推行补位服务,即当某一岗位的护理有缺陷或瑕疵时,其他岗位医护人员即刻补位为患者提供及时服务,取得患者谅解,防止护患纠纷发生,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推行补位服务后,急诊补液室护患纠纷及护理差错均为零。结论在急诊补液室推广补位服务,能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患纠纷,有利于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急诊补液室护理质量的提高,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收集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实施前后1年急诊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及健康知识普及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后急诊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业务水平、健康教育、满足需求及时性及总体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急诊抢救成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P<0.05),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患沟通管理流程能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降低护患纠纷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品管圈护理与常规传统输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0例外伤经清创缝合后需头孢呋辛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PDCA品管圈输液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传统输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一针见血率、无痛和无肿胀输液率、患者配合度和输液顺利完成率等护理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等候时间、输液技术、护患配合程度和输液效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PDCA品管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有利于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患者、护士满意度表及质控评分三维评定绩效管理模式在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10年和2011年5、6、7月各随机抽取实施绩效管理模式前后患者满意度表和护士满意度表各60份,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施护理绩效模式前后的护、患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实施护理绩效管理模式前后相应月份的质控评分.结果 实施护理绩效模式后护、患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护理质控评分提升(P<0.05).结论 护理绩效管理模式能激发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柯玲 《当代护士》2013,(12):182-183
总结了儿科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主要护理纠纷类别包括护患沟通不足、护士服务态度淡漠、护理操作技术不过关、就医环境欠佳等,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完善医院管理、改善输液室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护患沟通等。认为护理工作中只有不断总结、分析采取防范纠纷对策,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满意度,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9例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输液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李敏 《妇幼护理》2023,3(18):4488-4489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措施在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4 例输液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患者投诉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的输液 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患者投诉、输液不良事件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输液护理中的实施,能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患者投诉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观察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4例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对护理工作过程的满意程度情况以及发生护患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情况以及焦虑因子评分情况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对护理工作过程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护患纠纷概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结论在急诊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从管理、护理人员、患者等方面分析,并针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制定对策。通过改变服务理念、优化输液护理服务流程、增加并落实便民服务措施等化解了护患矛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近2年急诊科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后接诊的8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前的850例患者作对比,观察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接诊时间、出车时间、输液差错次数及护患纠纷次数较实施前显著减少;而专科考核得分、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结论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吴幼香 《当代护士》2014,(10):186-186
为加强输液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科室自2009年5月实行了输液巡视卡,经临床应用,及时有效地发现了护理过程中各类问题,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服务态度和患者满意度,确保了输液质量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静脉输液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保证输液安全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输液质量控制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提高社区卫生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站对静脉输液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测、防范和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