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多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鼻饲2周内发生肠内营养并发症情况,患者鼻饲前、鼻饲1周时、鼻饲2周时的营养指标,鼻饲前、鼻饲2周时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鼻饲2周后吞咽障碍治疗有效率、住院死亡率、住院天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和呕吐、反流、误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饲1周时和鼻饲2周时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鼻饲2周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鼻饲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相比,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水平和治疗有效率、降低其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组(研究组80例)和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组(对照组80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呕吐、反流、腹泻、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患者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5例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量过少、进食后易呛咳致吸入性肺炎的老年患者随机选择23例设为营养组,采用鼻饲肠内方式提供营养支持,选择22例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及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2个月时各项血液学指标、人体测量指标较营养支持前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如果存在进食困难的情况时,审慎选择肠内方式提供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对营养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肠内营养的实施与护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合并Ⅱ型糖尿病41例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术前营养支持,全组术中置鼻肠管,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对肠内营养过程中血糖的护理管理、监测及控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1例均按计划完成肠内营养,平均输注营养液时间(10.2±3.5)d.术后发生低血糖2例,高血糖5例,其余均控制满意.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酮症酸中毒2例.均顺利度过围术期,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需要严格监测和控制血糖,加强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合理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利用营养泵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开展注射器鼻饲,研究组开展营养泵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记录两组肠内营养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腹泻、呕吐/反流及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支持是诱发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尤其是鼻饲患者,营养供给方式有其特殊性,食物通常采用流食、半流食等,供给方式也有少量多餐或鼻饲等多种形式,血糖控制困难。通过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配合适当的血糖控制方式、鼻饲输注方式以及给予鼻饲膳食教育有助于糖尿病肠内营养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7.
王永顺 《临床医学》2009,29(3):67-68
目的探讨尽早鼻饲饮食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感染性并发症及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发病后48h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于发病10d后给予鼻饲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1d后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感染率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后吞咽困难早期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提高近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轻型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83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需要营养支持,10例患者均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后在家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营养状况良好.其中8例肠内营养时间为2周,2例为3周.在肠内营养治疗期间,10例患者均无腹痛、血淀粉酶升高、鼻空肠营养管脱落及吸入性肺炎等情况发生.结论:在轻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ICU危重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包括对100例ICU危重患者鼻肠管的置入方法、鼻饲液的选择与输入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与总结.认为ICU危重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易于掌握与实施,应提倡早期行鼻肠管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化鼻饲喂养对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98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肠内营养,干预组实施规范化鼻饲喂养,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后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水平,并发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胃肠道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鼻饲前、鼻饲7 d、鼻饲14 d在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鼻饲7 d、鼻饲14 d在胃肠道评分、APACHE-Ⅱ评分上均低于鼻饲前(P 0. 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规范化鼻饲喂养流程能降低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1.
总结118例老年病人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包括鼻饲管的选择、插管注意事项、营养剂的要求、鼻饲前的准备、鼻饲时及鼻饲后的观察与护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2种营养液在中重型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中重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使用自制的匀浆膳和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进行鼻饲.于入院时和营养支持治疗21d后,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肢体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经21d治疗后,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肢体肌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自制匀浆膳与商家生产的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价值相当,具有同等的疗效,而自制匀浆膳还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可随意调整配方等优点,是脑卒中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理想肠内营养液.  相似文献   

13.
不同鼻饲法在脑梗死鼻饲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梗死鼻饲患者不同鼻饲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最适合患者的鼻饲模式.方法 将80例脑梗死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一次性营养泵管连接鼻胃管匀速滴注;对照组采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缓慢注入,一次注入200~300 ml,时间10~15 min,注入前后均用温开水冲管,鼻饲4~5次/d.比较2组患者鼻饲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护理工作量.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工作量.结论 采用肠内营养泵鼻饲法是一种更为安全、方便、有效的鼻饲方法,可降低鼻饲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脑梗死鼻饲患者不同鼻饲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最适合患者的鼻饲模式.方法 将80例脑梗死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一次性营养泵管连接鼻胃管匀速滴注;对照组采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缓慢注入,一次注入200~300 ml,时间10~15 min,注入前后均用温开水冲管,鼻饲4~5次/d.比较2组患者鼻饲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护理工作量.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工作量.结论 采用肠内营养泵鼻饲法是一种更为安全、方便、有效的鼻饲方法,可降低鼻饲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营养泵用于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泵用于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需肠内营养支持的ICU危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液采用能全力,按患者平均总热量100kJ.kg-1.d-1:研究组患者1 000~1 500mL.d-1,用肠内营养泵24h均匀持续滴注;对照组患者进入ICU后3d胃肠功能正常时给予鼻饲流质,按定时推注法,150~200mL.次-1,3次.d-1,逐渐递增至6~8次.d-1。对2组患者并发症(腹泻,便秘,呕吐、反流,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研究组腹泻,便秘,呕吐、反流,误吸和堵管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少(均P〈0.01)。结论对于ICU危重患者,营养泵持续泵入法安全、有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运动神经元病为一种病因未明的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及(或)锥体束的进行性变性疾病[ 1]。本病生存期长者10 a 余, 平均3~ 5 a , 大多数患者由于神经麻痹导致吞咽、咀嚼障碍, 需长期肠内营养。营养状态的管理可能对延长MND患者存活期及提高生存质量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我科收治了一例运动神经元麻痹患者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行肠内营养治疗。通过院内的护理操作指导和宣教,患者回家后能够进行家庭肠内营养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17.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及(或)锥体束的进行性变性疾病[1].该类疾病患者的生存期长者为10 余年,平均为3~5 年[1],大多数患者由于神经麻痹常导致吞咽、咀嚼障碍,需长期进行肠内营养.营养状态的管理可能对延长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存活期及提高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科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序贯肠内营养对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鼻饲3d,第4天起改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鼻饲,共进行14d;对照组给予14d普通流质食物鼻饲,两组营养液注入方法和热量需求标准相同。14d内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便秘及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序贯肠内营养能有效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护理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按我院危重症质控小组制订的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在常规鼻饲护理基础上,加强了护理培训、鼻饲体位、营养泵使用和质量监督等管理。比较两组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VS13.8%,P〈O.05)。结论肠内营养专案改善能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两种鼻饲方法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抽签方式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ICU病房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88例,以鼻饲方法的差异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间隔使用注射器鼻饲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营养泵恒温恒速鼻饲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老年危重症患者采取营养泵恒温恒速鼻饲行肠内营养支持,不仅有效提高患者机体营养成分,还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概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加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功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