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评价以CBL教学法为指导制定的阶段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神经内科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71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的80名实习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跟班制带教方法,观察组按照"CBL责任制带教路径表"4个阶段完成教学任务。结果 :出科时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认知程度、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教学查房成绩及教学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按照"CBL责任制带教路径表"进行分阶段临床带教可使护生更好地理解优质护理服务及责任制的内涵,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杨彦芳  滕艳娟  钟丽  周丹  杨显红 《全科护理》2016,(16):1707-1708
[目的]探讨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肝胆外科实习的37名护生作为观察组,运用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进行带教,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肝胆外科的39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出科前的考核结果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知识技能、操作技能、健康教育能力、病情汇报能力考核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实现了对临床护理教学全程持续的控制和管理,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校教育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实习护生护理非技术技能培训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实习的61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习的61名护生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护生观察培训方案改进后的非技术技能各项指标得分、临床患者对两组实习护生的满意度评价、临床指导带教老师对两组实习护生的评价。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的各项非技术技能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临床患者对研究组实习护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临床导师对研究组实习护生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对实习护生护理非技术技能的培训方案进行改革,能够提高实习护生的非技术技能各项评分、临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指导带教老师评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冯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51-1953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在出科综合考试成绩和对带教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各项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法更有助于提高护理实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案例引入PBL教学法提升妇产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 以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在妇产科实习的48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人.采用传统实习带教方法对对照组护生进行护理施教;采用案例引入PBL教学法对观察组护生施教.比较2组护生妇产科护理实习期满后,护士核心能力提升情况及2组带教护士对护生的满意度.结果 实习期满后,观察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观察组护生的带教护士对实习生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的带教护士.结论案例引入PBL教学法在提升护士核心能力的同时,对带教护士的经验总结归纳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专科护理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泌尿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均为护理专科实习生。其中选取2016年4月—2016年9月的62名实习护士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4月的69名实习护士为实验组。实习期间,对照组按照常规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进行带教。每组实习结束后,由临床路径带教小组进行效果评价,比较运用不同带教方法后护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带教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引入到泌尿外科的护理带教中,结合泌尿外科的特点,使护生带教流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更好地完成实习目标,可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及实习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内分泌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找出更适合的教学路径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2010年、2011年两届在本院实习的护生分为两组,即2010年护生为对照组,2011年护生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操作成绩、综合考评以及对带教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内分泌科采用临床路径带教可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流程,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实习护生108名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54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54名护生作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带教方法,即构建愉快和谐的科室学习氛围、一对一带教、实习手册的应用、多种能力的培养、分期教学法等。比较两组护生出科时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病例分析得分和护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出科考试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病例分析得分、综合成绩及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元化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可强化护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程家娥  王虹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117-118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乳腺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7月~2009年3月在乳腺科实习的81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模式;将2009年7月~2010年3月在乳腺科实习的78名护生作为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综合考核成绩和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出科综合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对带教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肝胆外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5月在肝胆外科的实习护生60名,依据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对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及肝胆外科常规带教,对照组实施肝胆外科常规带教。实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组护生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并对2组护生发生风险事件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知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而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科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中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风险的认识水平,降低护生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带教中应加强对肝胆外科本科护生的护理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的护生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干预1个月后的学习成绩和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成绩(96.32±1.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成绩(74.03±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带教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护生带教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带教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普外科护理带教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8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带教制定带教要求,对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带教。两组均在实习末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操作考试及综合素质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可使护生尽快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护生对带教的满意率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均明显提高,保证了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妇科实习护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护生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两组护生经过4周的临床实践后,比较其理论、操作考核结果及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4周的临床实践后,实验组护生的出科考核结果及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方法,能明显提高临床实践带教质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教学路径表在护理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7月-2008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47人分为观察组76人和对照组71人,两组护生均实行一对一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教学路径表,实习姑束后对两组护生分别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及综合测评.并对护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理论、操作考核及综合测评成绩量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生对教学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护理临床教学中,运用教学路径表,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及责任感,提高了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基于雨课堂的T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9日至9月22日在急诊科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9年9月23日至11月17日实习的60名护生为观察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TBL教学法.最后比较两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同时调査观察组护生...  相似文献   

16.
王璐  王文颖  张洁 《全科护理》2020,18(22):2912-2914
[目的]探讨"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肝胆外科实习的48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护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应用"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培训成绩、综合护理技能及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培训结束后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护理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结束后观察组问题解决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综合护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及实习管理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有利于提高肝胆外科护生教学质量及综合护理技能,从而提高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教学路径表在护理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7月-2008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47人分为观察组76人和对照组71人,两组护生均实行一对一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教学路径表,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分别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及综合测评,并对护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理论、操作考核及综合测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生对教学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护理临床教学中,运用教学路径表,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及责任感,提高了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以解决带教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促进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方法 将2007年至2008年度护理实习生150人列为传统带教组;将2008年至2009年度护理实习生159人列为分层目标教学组,分别实施传统带教法与分层目标教学法.比较2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及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相互满意度.结果 分层目标教学组护生各项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带教组;带教老师、护生之间相互满意度,分层目标教学组也明显好于传统带教组.结论 分层目标教学法运用于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效果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护理带教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将6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4周后对2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理论和操作成绩、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带教老师的作用,提高中医护理临床教学的质量,同时亦能够提高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习结束时分别对两组综合成绩进行考核并对带教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临床路径组综合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优于传统带教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