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熊杰  涂莉娜  肖琦  李秀云 《护理研究》2012,26(19):1812-1814
[目的]研究正性暗示法对男护生毕业后择业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42名男护生毕业后择业意愿及影响择业的因素,对毕业后择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男护生择业意愿的相关因素,并在临床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正性暗示法,比较实施正性暗示法前后男护生择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结果]实施正性暗示法前,男护生受传统观念、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自我与角色的冲突、社会地位低、人际关系窄等因素的影响,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总体意愿不强,评分(1.87±0.74)分;正性暗示法后男护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总体意愿显著加强,评分(3.88±0.81)分。[结论]在ICU临床教学中实施正性暗示法,可提高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增强其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择业意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性暗示法对男护生毕业后择业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42名男护生毕业后择业意愿及影响择业的因素,对毕业后择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男护生择业意愿的相关因素,并在临床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正性暗示法,比较实施正性暗示法前后男护生择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结果]实施正性暗示法前,男护生受传统观念、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自我与角色的冲突、社会地位低、人际关系窄等因素的影响,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总体意愿不强,评分(1.87士0.74)分;正性暗示法后男护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总体意愿显著加强,评分(3.88±0.81)分。[结论]在Icu临床教学中实施正性暗示法,可提高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增强其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择业意愿。  相似文献   

3.
本科男护生择业心态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本科男护生择业心态,了解影响择业的有利因素和阻碍因素,为稳定本科男护生的职业态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中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即将毕业的22名本科男护生参与专题小组讨论。结果:22名本科男护生中l6名选择了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影响本科男护生择业的有利因素包括性别优势、医院部分认可、体力充沛、新兴专业有发展前途。阻碍因素包括社会责任大,社会地位低,认同感差,实习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人际关系范围窄,就业范围受限以及其他同业人员转行的影响。结论:应针对本科男护生开设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强化临床护理教育者的教育信念,实习中增加倾向科室实习的时间,轮转中相对定位,增加男护生参与其他职业的知识储备及机会,发展护理专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校实习护生择业焦虑状况,分析自尊及心理韧性对其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哈尔滨市某医科大学的306名临床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学生择业焦虑问卷、自尊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择业焦虑、自尊及心理韧性得分分别为(74.65±5.75)分、(29.06±2.38)分、(85.42±8.90)分。其中,自尊总分、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择业焦虑呈负相关(P<0.05或P<0.01)。性别、生源地、自尊及心理韧性是择业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实习护生就业前择业焦虑水平较高,自尊及心理韧性有待提高。可结合实习护生个人特点,提升其自尊水平,帮助实习护生进行心理韧性提升训练,降低其择业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暗示疗法对男护生未来择业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实习的28名男护生,采取“一对一”带教方法,将暗示疗法应用于临床教学与就业理念的指导工作中,通过问卷调查比较男护生入科与出科时未来择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结果男护生入科时未来择业倾向中愿意从事临床护理者较少,仅14.3%;经暗示疗法后,出科时愿意从事临床护理的比例显著增加,达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P〈0.05)。在影响未来择业倾向的诸多因素中,暗示疗法可明显减少男护生因传统观念、理想与现实差距、自我与角色冲突等原因而不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比例(x^2=3.92,4.11,4.64;P〈0.05)。结论正确运用暗示疗法可提高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增强其未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择业倾向。  相似文献   

6.
秦淑英 《护理研究》2014,(17):2069-2070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护生择业焦虑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编高职护生择业焦虑原因问卷对116名临近毕业的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高职护生择业焦虑总体标准分为(49.27±9.07)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护生择业焦虑主要与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自信心不足、担心就业前景等因素有关。[结论]临近毕业高职护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择业焦虑,管理者应重视护生的焦虑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降低高职护生的择业焦虑水平,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秦淑英 《护理研究》2014,(6):2069-2070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护生择业焦虑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编高职护生择业焦虑原因问卷对116名临近毕业的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高职护生择业焦虑总体标准分为(49.27±9.07)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护生择业焦虑主要与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自信心不足、担心就业前景等因素有关。[结论]临近毕业高职护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择业焦虑,管理者应重视护生的焦虑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降低高职护生的择业焦虑水平,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男护生的择业现状,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更有针对性地对男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择业效能感问卷对330名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男护生择业效能感总分为(133.10±22.54)分。不同年级男护生择业效能感总分、收集信息、问题解决3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男护生制订规划能力高于大专男护生(P<0.05)。结论总的择业效能感、收集信息、问题解决3个方面随年级而变化,本科生制订规划的能力高于专科生。  相似文献   

9.
吴桐  章鹏翔  娄凌婕  曹梅娟 《全科护理》2021,19(33):4750-4752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当前职业认同和择业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高校护生职业认同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量性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基本信息问卷、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对浙江省304名在校护生当前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8名符合要求的护生进行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并提炼主题.结果:护生总体职业认同评分为(93.21±12.25)分,处于一般认同到高度认同之间水平;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级与学习成绩(均P<0.05).质性研究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自主选择护理专业;护理责任感增强择业信心;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结论:当前背景下护生的职业认同较积极,但未来择业规划不明确,需要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高校应针对不同层次护生职业认同与择业意愿的差异,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护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胡霞  潘佳林  权梦婕  曹榆  张丽梅 《护理研究》2015,(12):1427-1430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职业期望与择业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探讨不同性别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基本的人口学特征调查表、职业期望量表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本科二年级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不同性别的职业期望和择业效能感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男护生和女护生的职业期望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职业期望条目中,男护生比女护生更重视容易成名成家,而择业效能感方面,男护生比女护生更重视收集职业相关的招聘信息,而女护生则在学绩方面的自信表现较高;护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期望总体上呈正相关,且男护生两者的相关性高于女护生。[结论]男女护生在职业期望与择业效能感方面,各有其侧重点,建议护理教育应因人而宜,制定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教育,同时职业期望与择业效能感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增强护生职业期望值来提高其择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对118名本科男护生进行择业动机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为护理学教育者在护生人格教育方面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进  林婕  李君洁 《护理研究》2015,(6):704-706
[目的]探讨专科护生职业期望对择业效能感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职位期望量表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493名专科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专科护生职业期望为中等水平,得分3.52分±0.55分;择业效能感为呈中等水平,得分3.59分±0.44分。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期望总分、声望地位、自我发展及稳定性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期望总分可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而稳定性因素可负向预测择业效能感,二者共解释总变量的19%。[结论]职位期望对专科护生的择业效能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培养护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位期望和纠正护生过度重视稳定性因素的心理,是提高护生择业效能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男护生择业时的心理状况,为男护生就业前的心理资助提供依据;确立对策,解决男护生择业及在岗时的压力问题。方法通过症状自测量表(SGI-90)对面临就业的40名男护生进行匿名自测评估,对其总分及相关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心理障碍的男护生人数(总分>160分)明显高于无心理障碍(总分<160分)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62.5%的男护生表示在面临护理工作时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偏见,37.5%的男护生准备选择从事其他行业。结论男护生面临就业时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心理障碍,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其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偏见,部分来源于工资待遇不高及社会地位低。解决此种现状,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男护专业的教育质量,加强男护生心理素质培养;另一方面应改善社会对男护士这一职业的认识,增加正面宣传,从而提高其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男护生心理特点及其心理调适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男护生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方法针对男护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心理行为及特点,采取适当的心理调适,激发男护生学习兴趣,使其正确认识男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强化男护生心理素质,增强挫折承受力,增强责任感。结果男护生自信心增强,能准确地进入护士角色,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结论在临床带教中根据男护生心理特点给予适当的心理调适,对增加男护生自信心、树立良好职业观、保证实习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30-4330
目的使男护生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应外科护理工作。方法针对外科的专科特点对男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出现心理压力大、重理论轻操作等心理行为及特点,通过改变传统带教模式,激发男护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男护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结果男护生自信心增强,适应外科护理工作,能准确地进入护士角色。结论在外科临床带教中根据男护生心理行为特点,对增加男护生的自信心,准确地进入护士角色,保证实习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在校男护生心理压力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全日制1~3年级本科男护生及1~3年级高职大专男护生进行调查,从各层次、各年级随机抽取20名男护生进行访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统计,筛查影响男护生安心学习护理专业的相关因素。结果:无论是高职大专男护生还是本科男护生,影响其安心学习护理专业前几位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与护理专业知识教学环节密切相关的方面,而社会对护士职业的偏见、女性是护士职业主体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对较少。影响男护生安心学习护理专业的相关因素在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大一新生的心理困惑主要来源于非护理专业知识教学环节,而大二、大三男护生心理困扰主要与护理专业知识教学相关,同时,大三的男护生已经高度关注日后所从事的护士职业对其生活所带来的广泛影响。结论:对男护生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的教育,应注意教学方法、职业形象设计、专业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性别差异。缓解在校男护生心理压力的措施应体现不同年级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本科护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现状,探讨心理弹性对本科护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和亲社会行为倾向调查问卷对807名高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生心理弹性所得总分为(86.06±7.46)分,亲社会行为倾向所得总分为(96.54±11.97)分。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弹性是影响护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重要因素。[结论]护生心理弹性及亲社会行为倾向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育者应针对性地提高其心理弹性,以提高其亲社会程度。  相似文献   

18.
48名男护生择业观念调查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调查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择业观念及其心理,利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8名男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动机是就业,大多数男护生认为男护士比女护士更有发展潜力,但担心今后会遇到来自社会偏见的压力,有放弃护理专业的可能。结论为了稳定男护士队伍,尽力排除传统观念障碍,加强护理教育改革,融合男性智慧,进一步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护理本科生就业心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护理本科生的就业心态,为护理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题小组讨论(FGD)的方法,对河南省某普通高校护理本科毕业班1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了解到影响护生择业的主要因素、护生对就业现状的看法以及护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论: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护生应拓展就业思路,更新择业观念;学校应协助护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积极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要注意临毕业护生的心理疏导,帮助护生树立专业信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了解教师行为与护生焦虑心理的相关性,以及各项行为中对护生影响最大的行为。方法:对95名北京护校实习护生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实验证明带教教师的行为与护生焦虑心理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带教教师应该注意到他们的临床行为会影响到护生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