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51-6352
目的 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01—2010-12 540例急诊科转运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建立完善的转运规程、转运前风险权衡与评估、与相关科室的协作、充分准备和预处理;提高转运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转运途中做好记录;转运后好交接工作.结果 540例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例、转运死亡0例、转运科室间满意528例、检查零等待,转运用时10 min;护理零投诉,与2006-01—2008-12 460例转运途中35例、4例、380例、13例、15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急诊科室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联合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对比PDCA循环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6个月及实施6个月后急诊患者护理质量、意外风险发生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安全管理、急救药品器械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接收科室满意率高于实施前,而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护理纠纷事件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意外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接受初步诊断和治疗后需要进行院内转运的128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输液、平车护送等常规院内转运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内转运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中病死率为1.56%,低于对照组4.69%(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中意外发生率为4.69%,低于对照组12.50%(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中护理纠纷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14.06%(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79.69%(P<0.05)。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影响因素和防范对策。方法:对该院急诊科2005年1~8月126例危重症患者转运时意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126例转运途中发生意外42例。讨论:要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准备工作,以及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加强相关科室的协调,提高护送人员的责任心,以确保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0年1~12月急诊科实施院内转运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转运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送,观察组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转运缺陷发生率1.43%,护理纠纷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8.33%,3.33%;检查等待时间(0.23±0.34)min,转运时间(10.53±4.43)min,短于对照组的(2.87±1.85)min,(10.53±4.43)min;转送科间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5.56%(P〈0.05),结论: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是医院各类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急诊诊治后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而转运途中由于条件限制可能发生各类风险事件。虽然院内转运时问不长,一般10~20min,但风险大,甚至大于ICU的患者。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为了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现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JCI标准用于儿科危重症院内安全转运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本院急诊科接诊并进行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传统的转运方法,观察组则运用JCI标准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实施转运前、转运中和转运后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纠纷例数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转运并发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JCI标准运用于儿科危重症院内转运可以保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意识障碍病入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春英 《护理研究》2005,19(7):629-630
急诊科是接诊各类危重病人的前沿窗口.危重病人绝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有人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并发症,转运病人的死亡率比平常高9.6%[1].如何做好各种意识障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446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在转运中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病人安全,降低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由急诊科转入各科室的123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105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和转运病人,交班时用口头交接班。观察组在急诊科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内科和外科转运病人时要求严格遵守转运流程,必须使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比较《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应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可提高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预防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病人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7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86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发生供氧不当24例,输液中断11例,管道滑脱8例,运送方式不当25例,护士对患者病情缺乏了解15例,转运前未联系接收科室26例,接收科室不满意43例,送错科室3例.结论:危重病人院内转运风险不容忽视,应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做好转运前准备工作及预处理,正确实施转运,并做好转运后交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科中护理干预管理对危重病人转运的影响。[方法]将28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46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转运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转送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检查等待时间为0.56min±0.54min、转运时间为11.33min±0.59min、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为0、护理纠纷为0,低于对照组(3.00min±0.86min、18.24±1.36、7.5%、2.1%),观察组转送科室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3%,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管理,可降低病人意外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敏感指标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需进行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采用危重患者分级转运标准实施转运,并实施院内转运敏感指标监测。比较两组转运72 h内死亡例数、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例数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72 h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敏感指标可有效降低转运病死率、意外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院内转运的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0例。其中,甲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乙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乙组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还可以对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急诊科及ICU的日常工作中,患者的转运过程是非常常见的,主要包括院间转运和院内转运.在院间转运过程中,基本配备了专业的医师、护士、治疗设备及急救药品.相比而言,院内转运无论是设备还是人员安排都明显不足.因此,"相对安全"的院内转运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性[1].院内转运是指患者因各种需要,在院内各个科室之间进行的必要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是指各种危重患者经过初步处理、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为了明确诊断,或得到在目前科室无法得到的专业治疗,在院内科室间转运的过程~([1]),也是抢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转运安全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1相关概念1.1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院内转运(intrahospital  相似文献   

16.
张妙音  蔡友锦  高明榕 《全科护理》2011,9(26):2416-2417
[目的]探讨ICU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方法]对140例重症病人的院内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转运前进行病情评估,与转运科室做好沟通,征得家属同意,通知医送中心派工人协助转运病人,做好病情观察、病人及物品准备。l结果]140例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安全到达目的科室。[结论]ICU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前病情评估、物品和手续准备、转运途中的密切监护及对运送人员资格要求,是ICU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室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室2006年1~6月142例危重症患者转运时意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2例转运途中发生意外32例。结论:做好危重患者转运前的认真评估、转运途中的严密看护,"绿色通道"的及时开通及相关科室的紧密协调,护送人员责任心的提高,是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3月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转运方法,观察组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提高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肿瘤急危重患者由于肿瘤本身的特点及其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特殊性,使得转运过程存在很多高危因素,因此转运的安全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科在2004年1~12月因诊断性检查或治疗性需要进行转运的231例肿瘤危重患者回顾性分析,认为转运前对病情的准确评估、相关科室人员的充分准备、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预防抢救措施得当、环环紧扣,对减少转运过程意外情况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此类患者院内转运危险系数大。以往,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对危险因素估计不全,物资准备不足,转运交接实行口头交班,易发生意外和交接科室相互推诿责任。合理的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应该针对性的对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计划,合理安排护送人员并实施,做好与相应科室的交接工作,环环相扣,各科合作,保证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因此,本文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