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胃返流液的潜在致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 Z  Wang Z  Zh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64-766
目的探讨长期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十二指肠胃返流液的潜在致癌性,阐明十二指肠胃返流与残胃癌的内在关系.方法通过细胞二阶段转化实验,分别检测3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患者胃肠返流液的肿瘤启动性和促癌性.结果仅11.1%的患者返流液表现出明显的肿瘤启动性,而47.4%的返流液明显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灶的形成,2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毕Ⅱ式组患者返流液与毕Ⅰ式组相比,启动性无明显差别(P>0.05),在促癌实验中却表现出更强的活性(P<0.05);患者的胃肠吻合区病理类型与返流液的促癌活性亦明显正相关(rs=0.625,P<0.01).结论通过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返流液证实了残胃癌的病因学假说-返流学说.胃肠吻合区的病理类型与返流液的促癌活性显著相关,与返流液的启动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在预防贲门癌术后返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2例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患者术中行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作为 A组,另选未行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的18例贲门癌手术患者作为 B组对照,通过术后进行食管24 h pH监测,电子胃镜检查评价抗返流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40例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手术患者不同术式两组间 24 h pH监测参数显示:24 h酸返流的总的返流次数、长于 5 min的返流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pH<4.00 的总时间以及最长返流的时间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返流性食管炎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综合抗返流术式方法简便,临床抗返流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抗胃食管返流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返流病是上消化道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发生并发症的部分病人需外科治疗。作从1988年7月至1996年12月用各种抗返流手术方法治疗87例胃食管返流病人,其中包括77例滑动型食管裂孔症,8例短食管,2例食管旁疝。48例用Nissen胃底折叠术,11例用Belsey4号手术,3例用Collis-Nissen手术,1例用Thor手术,24例用作自己设计的贲门斜行套叠术。3例Nisson手术术后复发,全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9%(6/87)。从1993年开始施行贲门斜行套叠术,全部病人术后24h食管pH监测证明手术成功。结论:Nissen手术虽应用广泛,但难于操作和并发症多;相反,贲门斜行套叠术易于传播,疗效确实,有效地建立了肮返流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完全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Delta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4月-2014年5月,15例患者因胃癌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并采用Delta吻合完成胃十二指肠吻合。统计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狭窄等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病灶和近、远端切缘间距离,随访生存情况。结果15例手术没有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74.9±55.5)min,Delta吻合平均耗时(32.6±4.9)min。没有吻合El瘘,1例患者在术后第10天、辅助化疗第2天上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经保守治疗缓解。平均每例清扫(23.0±7.8)枚淋巴结,无阳性切缘,肿瘤距近、远侧切缘平均距离分别为(5.8±2.6)cm和(3.8±2.1)cm。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83%。结论Delta吻合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胃窦部和胃体下部胃癌完全腹腔镜手术可供选择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胃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对21例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的效果作后期临床观察,效果艮好。本术式除具有胃大部切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作用外,尚有以下主要特点:①人工幽门有一定的收缩和扩张功能、调节斑胃的排空、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消化;②发挥机械性阻挡作用,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减少了碱性返流性胃炎发生;③能维持消化道正常的解剖生理功能。不影响胆汁胰液的正常分泌与排泄,从而降低了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大部切除的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胃大部切除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平均用时278m in(237~356m 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m l(60~300m l),病理检查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2例,高分化腺癌1例,均未见残端肿瘤残余,切缘距肿瘤边缘5.9 cm(3.5~8.5 cm),平均清扫淋巴结14.2个(7~21个)。术后患者第1次排气时间34.2h(18~69h),第1次离床活动时间42.7h(38~77h),术后24h即鼓励患者少量喝水,未出现腹胀或呕吐。术后平均住院8.4d(7~11d),未进行化疗,随访2~13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安全、可行,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切除术后中下段食管癌术式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期以来外科切除食管癌后,习惯用胃重建消化道;对曾因胃及十二指肠疾患而行胃大部切除的食管癌病人,常采用结肠或空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或改行放疗。我们自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对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病人改进术式,将残胃、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  相似文献   

11.
12.
贲门癌切除术后残胃功能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Liu J  Wang Q  Tian Z  Cao F  Zhao X  Zhang Y  Gu G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2):82-85
目的 观察贲门癌术后残胃功能变化,以探讨改善贲门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7例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次全切除附加幽门托约肌“捏断”术。术中在幽门托约肌“捏断”前后分别行幽门测压。术后第5天抽取胃液测定总胆汁酸含量,第18 ̄20天行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查,并与单纯近端胃次全切除患者及正常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近有次全切除后,幽门收缩压高于正常(P〈0.01),幽门括约肌“捏断”后低于正常(P〈  相似文献   

13.
连续性空肠间置在胃次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胃次全切除术时采用连续性空肠间置完成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远端胃癌患者34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16例,B组18例。胃次全切除后,A组行残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再行空肠侧侧吻合,将胃空肠吻合的输入袢空肠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的输出袢空肠分别结扎阻断,形成完整的连续性间置空肠代胃。B组行Billroth Ⅱ式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Visiek分级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每餐进食量和体重,并用胃镜检查残胃和吻合口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年观察,Visiek分级指数两组比较,u=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所有患者平均每日进食量均在术前水平的85%以上,B组只有14人达到该水平。两组手术前后体重减少值比较,t=-2.1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变化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5);A组在1年后显著增加,与术前相比(t=-2.1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年胃镜复查,A组残胃未发现胆汁反流,吻合口通畅,吻合口黏膜和间置空肠无充血、水肿,而B组发现残胃内胆汁潴留11例(61.1%),吻合口炎症13例(72.2%),吻合口溃疡2例(11.1%)。结论 连续性空肠间置能够恢复消化道生理通道并避免反流性胃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dumping syndrome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Y Mao  S M Lu  L X Rong 《中华外科杂志》1986,24(10):608-10, 639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GARCIA LUNA A 《Cirugia y cirujanos》1958,26(8):377-411; discussion 4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