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行为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82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2组干预时间均为60d,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FD评分进行对比,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FD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FD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SAS及SDS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FD患者临床症状,同时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怡 《护理研究》2007,21(34):3152-315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的影响.[方法]75例门诊FD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心理干预组、综合治疗组3组,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对各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6周精神心理进行评分,计算减分率,同时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电节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周心理干预组及综合治疗组FD病人情绪障碍评分减分率较高,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电节律紊乱得到有效改善,综合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FD病人心理及情绪障碍评分减分率,改善胃电节律紊乱,可以作为治疗FD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怡 《护理研究》2007,21(12):3152-315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的影响。[方法]75例门诊FD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心理干预组、综合治疗组3组,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对各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6周精神心理进行评分,计算减分率,同时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电节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周心理干预组及综合治疗组FD病人情绪障碍评分减分率较高,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电节律紊乱得到有效改善,综合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FD病人心理及情绪障碍评分减分率,改善胃电节律紊乱,可以作为治疗FD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63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筛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以供临床护士参考。方法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4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1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69例,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和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得分水平的差异。结果 44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33.2%有焦虑症状,45.3%有抑郁症状,25.6%合并焦虑和抑郁症状。11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27.8%有焦虑症状,44.3%有抑郁症状,21.7%合并焦虑和抑郁症状。69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36.2%有焦虑症状,66.7%有抑郁症状,30.4%合并焦虑和抑郁。3种功能性胃肠病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分组组内差异显著,小学及以下学历者的焦虑、抑郁阳性率最高(P0.01或P0.05)。结论 1/3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近1/2有抑郁症状,焦虑合并抑郁者占1/4,学历低患者的焦虑、抑郁阳性率最高。提示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和学历低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更应重视心理检测;对于伴有心理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除了对症治疗护理外,应给予抗焦虑、抗抑郁和心理辅助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对一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10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消化内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一对一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消化系统症状评分、SAS与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服药总依从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精神心理护理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75例F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精神心理护理组、常规治疗加精神心理护理组3组,每组各25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电图的变化.结果 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FD患者症状,改善胃电节律紊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心理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FD患者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心理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L-90评分的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焦虑等指标情况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易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需实施相关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16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干预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加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症状、睡眠、疼痛、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敌对、恐惧、偏执、强迫、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因素、PSQI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监护时间、拔管时间、下地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执行集束化护理标准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无菌保护、护理维护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焦虑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焦虑情绪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2组抑郁情绪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抑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开展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保证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实证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80例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实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联合实证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病人心理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理社会因素及疾病因素相关,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支持一表达式疗法、音乐疗法、教育性干预等心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病人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阐明了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治疗及康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理社会因素及疾病因素相关,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支持-表达式疗法、音乐疗法、教育性干预等心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病人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阐明了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治疗及康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希望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评分、希望总体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康复的希望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过程中常用心理量表的特点,对可推荐应用的心理量表种类和组合进行分析。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2000~2012年期间发表、以"个性化心理护理"为主题的222篇文献进行分类计数分析和统计。结果:2007年以前个性化心理护理文献年发表数基本为10篇以内,2008年起每年文献发表数明显增长,2011年已达到50篇;在222篇个性化心理护理文献中使用心理量表的文献为51篇(22.97%),常用心理量表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论:在个性化心理护理过程中使用心理量表对患者进行有效客观的心理评估时,建议使用2~3种心理量表,可选择SCL-90量表、SAS和SDS(或HAMA和HAMD)量表,以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施以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术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程金莲  梁执群 《护理研究》2005,19(5):385-387
实施人工流产者的主要心理变化为焦虑、恐惧及抑郁 ,心理疏导、行为干预是主要的心理干预手段 ,其心理干预效果可通过心理测评量表、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刘婴  秦波  刘玉琦 《全科护理》2012,(18):1640-164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眼球穿通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眼球穿通伤病人,心理治疗贯彻始终,总结458例眼球穿通伤病人的护理经验与效果。[结果]本组病人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手术及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康复效果较好。[结论]心理治疗贯彻始终、调动积极情绪,使病人正确对待人生中突如其来的挫折,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使病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共同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儿心理行为障碍的影响。方法对108例烧伤患儿于入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其心理行为障碍状况,并根据评定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于心理干预后再次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后烧伤患儿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及阳性症状总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烧伤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提高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对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贫困护生心理健康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贫困护生与非贫困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贫困护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ASA)、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在校的231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贫困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非贫困护生。实施干预:开设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健全帮困体系、成立"自强自立爱心会"之后,贫困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采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心理状态,并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h PG、Hb Alc、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which involved 50 nurses from several departments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he State Clinical Hospital of the Collegium Medicum,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in Cracow. The results are based on the Statement Response Questionnaire. They show that the most common responses of the nurses in the face of anxiety expressed by patients are cheering up the patient,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symptom, and offering explanation of the symptom. The least common responses included expressing one's own positive emotions and showing empathy towards the pat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