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我科实行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改革,比较改革前后平均住院日、术前等待日、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 术前等待日由5.51 d降至3.75 d(P<0.01),平均住院日由11.9d降至10.68 d(P<0.05),患者满意度从85.36%提高到94.01% (P<0,01),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由3.16%提高到3.90%(P<0.01).结论 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缩短平均住院日,缓解“住院难、住院贵”的问题;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深化护理工作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在头颈肿瘤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构建并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进行医护联合查房,健康教育路径,流程再造,临床科研医护合作;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未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比较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前后医生对护理工作了解率、护士对治疗方案了解率、护士对科研的兴趣和方法掌握情况、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满意度.结果 实施前,医生对护理工作的了解率、护士对治疗方案的了解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0.0%,85.0%,87.5%,实施后上述指标分别提高至100.0%,99.0%,95.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720,15.231,4.364;P <0.05);实施后护士对科研有兴趣、文献查阅方法的掌握率和论文撰写方法的掌握率分别为100.0%,100.0%,75.0%,均高于实施前的35.0%,35.0%,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9.259,19.259,6.465;P <0.05).结论 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医护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促进护士对科研知识的掌握,培养科研兴趣,提升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将整体护理的各项延伸服务运用到眼科日间手术病人管理中,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延续性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通过在日间手术病人入住前介入至出院后持续开展各项专业,全程,全面的护理延伸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入住体验度的征询。结论:眼科日间手术病人实施全程延续性护理延伸服务,患者入住体验满意度达98.9%,体现了专科护士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张健  邢燕  徐静静  黄桂玉  伍金花 《现代护理》2013,(23):2829-2831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放疗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实施医护一体化、人力资源优化、护士按能力分层管理的护理模式,比较活动开展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服务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从医、护、患三方对护理服务现状评价,在护理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专业技能与照护及护患关系方面得分均高于实施前[(7.86±0.61)/(6.12±0.47),(8.42±0.65)/(6.51±0.49),(9.03±0.78)/(6.78±0.52),(9.11±0.80)/(7.21±0.58),(8.15±0.63)/(6.32±0.45),(7.91±0.62)/(5.78±0.4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35,-9.987,-8.538,-16.637,-7.651,-6.876;P<0.05)。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x~2=24.335,P<0.01)。结论在肿瘤放疗病区开展医护一体化、人力资源优化、护士按能力分层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护理服务现状,提高病员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在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设置护理岗位层级,制定各岗位职责,强化护士岗位培训,实施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模式等护理方法。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均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是一种优化组合的护理工作模式,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密切了医护配合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额叶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额叶胶质瘤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皮质醇、IL-6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DASI-BT、HAD评分低于参照组,KP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额叶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中,可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疾病状况、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出院准备服务在眼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完成的90例眼科日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办理出院,观察组给予出院准备服务,比较两组从入院评估到出院后药物使用、康复指导,并发症的发现处理,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准备服务应用于眼科日间手术,使患者得到连续性医疗服务,有利于疾病康复并提升对治疗护理的获得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眼科手术患者的预后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至我院眼科治疗的患者120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SAS及SDS评分,根据比较结果评价优质护理对提高眼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F-36生活质量评分中的各项目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提高眼科手术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在促进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以2014年6~7月132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片段式产科医疗护理模式;以2015年3~4月13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初产妇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并对初产妇体质量控制、自然分娩、社会因素剖宫产、母乳喂养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后,初产妇与医护的满意度都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P<0.01);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后,有效降低孕期体质量异常与社会因素剖宫产发生率,对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率有明显作用( P<0.01)。结论产科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可改善护理服务现状,提高了医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科日间手术患者当日手术取消原因,提出对应改进措施,以降低手术取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的585例次眼科日间手术当日临时取消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及相关原因分析。结果眼科日间手术当日手术取消率为3.97%。按病种分,白内障450例(76.92%),斜视76例(12.99%),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5例(4.27%),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7例(2.9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3例(2.2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4例(0.68%)。按原因分,疾病因素461例(78.80%),医疗因素34例(5.81%),患方因素87(14.87%),其他因素3例(0.51%)。结论眼科日间手术手术当日取消原因多样,应从不同角度采取有效措施,如强化眼科日间手术管理,细化患者就诊流程,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等,以最大程度减少可控因素导致的手术取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外科日间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 762例小儿外科患儿行日间手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周~6个月,复发1例,麻醉穿刺部位感染并脓肿形成1例,经再次手术及切开引流后2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小儿外科患儿日间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生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青光眼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了解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早期再出血发生情况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降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5个科室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建立责任小组,确立不同级别人员的职责。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认同感等。结果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护士职业认同感均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老年科护理满意度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本科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优质护理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需求满足程度及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需求满意度均较佳分别为86.67%和90%,均高于对照组,且对护理效果和护理态度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1.67%和100%,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医院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 CSSD )为手术室、病房、门诊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至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0例,其中未采用优质护理457例设为对照组,另543例采用优质护理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同时对各科室113名医护工作者开展优质护理前后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各科室对 CSSD 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SSD优质护理和一体化管理能够降低患者感染率,提高各科室医护人员对CSSD的满意度。同时,一体化操作更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为各项治疗和手术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传染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00例传染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语言性沟通护理,实验组施加非语言沟通技巧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相关指标、依从性、护理不良事件与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专业操作评分、综合素质评分、患者重视度与护理舒适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实施后依从性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传染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To identify current ED models of care and their impact on care quality, care effectiveness, and cost. A systematic search of key health databases (Medline, CINAHL, Cochrane, EMbase)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literature on ED models of care. Additionally, a focused review of the contents of 11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emergency medicine, nursing and health economic journals (published between 2010 and 2013) was undertaken with snowball identification of references of the most recent and relevant papers.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1998 and 2013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ere included for initial review by three of the authors. Studies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and not addressing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excluded. Relevant detail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retrieved literature, and analysed for relevance and impact. The literature was synthesised around the study's main themes. Models described within the literature mainly focused on addressing issues at the input, throughput or output stages of ED care delivery. Models often varied to account for sit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e.g. onsite inpatient units) or to suit staffing profiles (e.g. extended scope physiotherapist), ED geographical location (e.g. metropolitan or rural site), and patient demographic profile (e.g. paediatrics, older persons, ethnicity). Only a few studies conducte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service models. Although various models of delivering emergency healthcare exist,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make accurate and reliable assessments of their safety,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