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根据患者咳嗽反射、痰液的黏滞度、痰液的量将气道管理级别分为A、B、C、D四级,按气道分级制定护理措施,实施不同频次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每2 h胸部物理治疗1次。结果:机械通气第7天,实验组潮气量、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动脉血气氧分压/氧气浓度PaO2/Fi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不同频次胸部物理治疗的气道分级管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有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艳 《全科护理》2021,19(23):3225-3227
目的:观察气道分级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 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医院IC 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病人均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呼吸道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气道分级评分表评估气道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气血指标[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肺顺应性(TC)、气道阻力(R)、潮气量(Vt)]、预后情况[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OI、PaO2、PaCO2、TC、R、V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病人血气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提高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氧合状态,减少病人机械通气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急性肺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急性肺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上机后每隔2 h行胸部物理治疗1次,观察组根据患者痰液量、痰液黏滞度、咳嗽反射等指标将气道管理分为A、B、C、D 4级,并根据气道分级标准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第7天呼吸频率(f)、潮气量(VT)、氧合指数(Pa O2/Fi O2)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急性病理生理学及长期健康评分(APACHE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降低肺部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杨丽  李爽爽  靳英楠 《全科护理》2020,18(16):1988-1990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机械通气期间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痰液量、痰液黏滞度、咳嗽反射等指标实施气道分级管理,并制定气道分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潮气量、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而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减少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纠正患儿血气指标,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新生儿肺炎行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1日~2020年12月1日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2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道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动脉血气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  相似文献   

6.
廖聪娜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2912-2915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机械通气期间的应用。方法2016年6月~2018年6月选取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儿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气道管理,每2 h行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根据患儿气道评分情况实施气道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5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气血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潮气量(VT)、呼吸频率(f)、血气氧分压值(PaO2)/氧气浓度(PaO2/FiO2)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儿的呼吸功能,降低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正压通气拔管技术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在拔除气管插管时分别采取传统负压拔管方法(对照组)和正压通气拔管技术(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后5 min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技术可以降低拔管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需要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密闭式吸痰法在降低VAP发生率、维持血氧饱和度、简化操作程序等方面均优于开放式性吸痰法。结论:这些结果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有效吸痰方式及预防与控制肺部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采用气道分级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按患者入科顺序将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常规气道管理,每2h予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按气道评分实施气道分级管理,行不同频次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第5天、第10天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问和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第10天,观察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值优于对照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谵妄流程管理在ICU机械通气(MV)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M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干预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谵妄管理,干预组采用谵妄流程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镇痛镇静药物用量、MV时间、ICU住院日、总住院日及谵妄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谵妄流程管理能优化MV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导致呼吸衰竭而接受机械通气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ICU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胃潴留、高血糖、误吸、黏膜糜烂、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花费营养费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所花费的营养费用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节约医疗资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3年1月~12月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注射液和鲁米那注射液进行镇静。实验组采用咪达唑仑注射液和丙泊酚注射液进行镇静。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32%),实验组治疗总满意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丙泊酚注射液镇静效果优于地西泮、鲁米那注射液,有效减少人机对抗,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ICU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流程模式,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发生气管坏死2例、声带受损1例、声门水肿1例,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7例、气管坏死10例、溃疡9例、声带受损6例、声门水肿7例、气道糜烂4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护理质量评分为(112.54±24.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3±15.21)分,且各项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可显著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患者机械通气与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道优化护理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实施优化的气道护理方案,比较2组的排痰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第2天、第4天、第6天时的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痰液粘稠程度好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优化护理能够促进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顺利排痰,减少VAP的发生,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6.
动态监测气道闭合压在预测脱机成功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气道闭合压(P0.1)在预测成功脱机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各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在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脱机时,每8小时测定1次P0.1,同时记录患者的潮气量(VT)、通气量(VE)、呼吸频率(RR)、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压力支持(PS)水平,将患者分为脱机成功组(24例)和脱机失败组(1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PSV期间,脱机成功组P0.1、VE均无明显变化(P>0.05);脱机失败组P0.1结束前值(0.75±0.36kPa,1kPa=10.20cmH2O)与基础值(0.41±0.28kPa)以及与脱机成功组同期值(0.27±0.09kPa,0.28±0.15kPa)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1),VE较脱机成功组明显升高(P<0.05)。P0.1与VE明显相关(r=0.62,P<0.05)。结论:动态观察P0.1,对于常规参数处于边缘值欲脱机患者将可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刘晓荣 《全科护理》2013,11(4):371-373
综述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包括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方式的选择、吸痰压力和时间、吸痰管插入深度以及声门下吸引、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病人的管理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杨爱民 《护理研究》2006,20(22):1980-1982
从人工气道的湿化、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呼吸管道的管理以及机械通气时病人出现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方面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Supraglottic jet ventilation (SJV) via the “jet endotracheal tube” (JET) designed by Wei (WEI JET; Wei Medical LLC, Cherry Hill, NJ) provides adequate oxygenation and ventilation during direct laryngoscopy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in animals. It has facilitated intubation in apneic pigs with a simulated difficult airway.

Objective

To report on the first clinical study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using SJV via the WEI JET, in combination with end-tidal CO2 pressure (PetCO2) monitoring during SJV, in maintaining oxygenation during direct laryngoscopy, and in facilitating placement of the WEI JET, and comparing it to the standard intubation technique using a conventional endotracheal tube. The relative safety of using SJV via the WEI JET in airway management was also addressed to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a larger-scale clinical study using the WEI JET,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future.

Method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ntubated with a conventional endotracheal tube, and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tubated with a WEI JET. The effectiveness of SJV through a WEI JET in maintaining proper oxygenation, and the use of PetCO2 monitoring to facilitate intubation,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Complications such as sore throat, laryngospasm, and barotrauma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and 24 h after extubation.

Results

In the WEI JET group,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 was 100% in all patients during intubation.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were detected, and the incidence of minor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able to the control group. Under PetCO2 guidance, 100% of patients in the WEI JET group were intubated on the first attempt, compared to 30% of Grade III view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ho required two attempts.

Conclusion

Using the WEI JET with SJV provides adequate oxygenation during tracheal intubation in apneic patients fo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with no difference in complications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intubation technique. PetCO2 monitoring facilitated in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a Grade III glottis view.  相似文献   

20.
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人工气道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