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提高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炎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6月于我院采用臭氧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治疗效果、膝关节Lysholm评分、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HAMA和HAMD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膝关节Lysholm评分,保持患者健康心理状况,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熏洗方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名老中医丁锷的经验方熏洗方外用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5周为1个疗程。通过观察2组患者膝关节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熏洗方可以显著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1次/周,共5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周、6个月、12个月,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3.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3.3%与9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关节镜手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n=22)和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复方倍他米松痛点注射,n=28),关节腔注射治疗均为每周1次,5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结束后1周记录安静时疼痛、运动时疼痛、疼痛消失的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或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次数、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除治疗1周时对照组症状减轻程度较研究组明显(P0.01)外,其余各时间段两组疗效均相当(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及罗哌卡因混合液对膝骨关节炎(O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77例OA患者分为观察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罗哌卡因混合液)与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相关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下降,Lysholm评分、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IL-1β、TNF-α、CRP、Lysholm评分、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罗哌卡因混合液能明显缓解OA患者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促其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周痛点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60例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病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A组):痛点注射组,行膝周痛点注射加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观察组(B组):膝周痛点冲击波组,行膝周痛点冲击波治疗加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3月和治疗后6月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后1周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或P <0.05);B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3月及治疗后6月的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或P <0.05);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6周、3月和6月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1或P <0.05)。两组病人治疗后1周骨关节炎指数均降低,B组骨关节炎指数治疗后6周、治疗后3月及治疗后6月显著低于A组(P <0.01)。两组病人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膝周痛点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比痛点注射治疗效果更持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周神经射频热凝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严重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患者,共57个患膝,随机分为两组:射频加玻璃酸钠组(R组),行膝周神经射频热凝加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对照组(C组),单纯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周和治疗后12周,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患者对治疗效果综合评估(patient’s global assessment,PGA)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的12周内,R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R组PGA在第1周和第12周均显著高于C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膝周神经射频热凝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可成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不同放射学特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46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玻璃酸钠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组患者则采用糖皮质激素,比较2组患者Ontario和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总体治疗效果、疾病相关关节液、血清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玻璃酸钠组患者治疗后各维度WOMAC评分与总分均显著低于糖皮质激素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糖皮质激素组,治疗后MMP-1与MMP-13水平均显著高于糖皮质激素组,IL-1β水平显著低于糖皮质激素组(P 0. 01)。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不同放射学特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温针灸、银质针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KOA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银质针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步态参数(步频、步速、步幅)、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量表)、膝关节活动角度(最大屈膝角度、直立时伸膝角度)变化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步频、步速、步幅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同一时间内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同一时间内观察组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同一时间内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内,观察组关节积液、骨刺、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银质针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可显著提升KOA患者步态参数,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角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检测玻璃酸钠注射前后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评价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具体机制。方法:纳入膝骨关节炎患者37例(40膝),根据日本膝骨关节炎指征等级分轻度组10例10膝、中度组17例18膝、重度组10例12膝,患膝关节注入玻璃酸钠25 mg,每周注射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注射前及注射4周后检测关节液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以及按照日本膝骨关节炎指征等级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临床评分。结果与结论:轻度组、中度组注射4周后临床评分较注射前显著降低(P〈0.05),重度组注射前后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注射4周后关节液丙二醛水平均较注射前显著下降(P 〈0.05),关节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较注射前显著升高(P 〈0.05)。结果表明玻璃酸钠可通过降低关节液中丙二醛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治疗膝骨关节炎,并且更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踝置换术(UKA)及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踝组(42例,UKA)与全膝组(42例,MIS-TKA)。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单踝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直腿抬高时间短于全膝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膝组(P<0.05)。术后1个月,单踝组KSS各项评分均优于全膝组(P<0.05)。术后6个月,单踝组动态步态指数及ROW均高于全膝组(P<0.05),但术后12个月时无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HSS评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AIMS2-SF评分均升高,但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UKA与MIS-TKA均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术式,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但UKA的创伤及出血少,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恢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肌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肌肉功能。方法:应用TELEMYO2400RG2表面肌电图遥测仪对25例双膝骨关节炎单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在平常自然步态下进行双下肢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内侧的表面肌电信号测试。在肌电图测试前,对患者双膝关节功能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与结论:患者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置换侧平均分91.44,其优良率达100%;未置换侧平均分54.52。置换侧在疼痛、关节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膝关节置换后置换侧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的肌电振幅、肌电积分、平均频率、中位频率的(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与未置换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侧腓肠肌内侧肌电振幅值及肌电积分值显著大于未置换侧(P〈0.05);置换侧腓肠肌内侧平均频率、中位频率与未置换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膝关节置换后置换侧的下肢肌没有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活动水平,因此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要特别重视患者的肌肉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双侧同期组(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n=50)、单侧分期组(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n=50)。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骨关节功能、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单侧分期组患者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小于双侧同期组,VAS、WOMAC评分降低幅度及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双侧同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分期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双侧同期组,但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双侧同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双侧同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分期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双侧同期组的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较好,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背景:膝关节外翻畸形临床相对较少,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不如膝关节内翻畸形。对于置换入路、软组织松解方法步骤及假体选择目前均无统一看法。目的:总结病例资料,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一科同一组医师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37例(42膝)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13个膝关节;女26例,29个膝关节。年龄56-78岁,平均63.7岁。对比分析患者置换前后膝关节活动范围、股胫角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的差异,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由置换前平均68.5°提高到置换后末次随访时平均108.5°,置换前股胫角平均16.82°。减少到置换后末次随访时平均5.62°,置换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平均39分提高到置换后末次随访时88分,末次随访时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疗效肯定,是改善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早期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化脓性膝关节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灌洗术、滑膜次全切除术、置管冲洗引流,同时结合全身性抗生素的应用和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等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并通过体温、皮温、关节积液、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功能的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术后2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4周,无伸膝功能受限者,屈膝活动度均超过110°。术后3个月,90%患者的患侧屈膝活动度恢复正常,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5)分,与术前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关节镜技术早期治疗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创伤小,清创彻底,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外科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能够最大程度的切除病变滑膜,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膝关节功能和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4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行手术治疗患者,治疗后病检均为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其中24例患者行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10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后根据病情行辅助放疗。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组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组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间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与结论:34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2-66个月,平均41.3个月。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组治疗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为(86.3±10.3)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5.5±13.2)分(t=3.81,P=0.016,P〈0.0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由治疗前的(40.7±2.2)分提高到(90.2±1.1)分(t =6.27,P 〈0.01);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由治疗前的(34.2±3.9)分提高到(80.8±1.9)分(t=16.58,P〈0.01)。证实,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结合辅助放疗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可取得较好效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可较好恢复膝关节功能,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膝关节镜检+单髁关节置换对前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前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镜检+单髁关节置换。其中,56例行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Outerbridge分级为Ⅲ级或Ⅳ级),44例行分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Outerbridge分级为Ⅰ级或Ⅱ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3、6和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和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与对照组的88.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和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不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OKS和WOMAC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 0.05);观察组治疗后WOMAC和OKS评分较对照组低(P < 0.05);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同期与分期行膝关节镜检+单髁关节置换治疗前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相当,但同期膝关节镜检 + 单踝关节置换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镜术后肌力强化训练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86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康复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力强化...  相似文献   

19.
背景: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或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在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膝同期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60例(90膝)分为2组:单膝组(30例,30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30例,60膝)行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在感染、肺栓塞、死亡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双膝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均高于单膝组(P〈0.05)。置换后1年随访时,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双膝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 〈0.05),提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风险略高,对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合并症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完成的62例(80膝)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早中期优良率为91%~94%.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