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所有患者血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水平。将入选患者按血浆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n=56)和高Hcy组(n=54),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生化、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将入选患者按照血压不同昼夜节律分为非杓型组(n=45)、杓型组(n=40)、极度杓型组(n=10)、反杓型组(n=15),对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浆Hcy、血生化进行比较。对患者血浆Hcy与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Hcy组男性比例较正常Hcy组高(P0.001);高Hcy组患者白昼、夜间、24h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较正常Hcy组高(P0.05);高Hcy组高密度脂蛋白较正常Hcy组低(P=0.036),高Hcy组血肌酐水平较正常Hcy组高(P=0.001)。反杓型组患者血浆Hcy较其他3组高(P=0.001)。患者血浆Hcy与白昼、夜间、24h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线性相关(P0.05);血浆Hcy与血压变异、变异系数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血浆Hcy水平可能与高血压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有关,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积极降低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监测,并运用放射免疫法对其进行血、尿β2-MG、尿Alb测定。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血、尿β2-MG、尿Alb明显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肾损害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可加重和促进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4.
何皓颊 《华西医学》2009,(7):1844-1846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片治疗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对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每日晨8时顿服氨氯地平5~10mg/d,服药前及治疗8周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80例完成治疗的患者中,60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逆转,同时改善AASI。而20例血压昼夜节律无逆转,AASI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结论:经氨氯地平片治疗后,75%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可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AASI。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21-2822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尿微量白蛋白(MAU)、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选取100例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将之作为高血压组,并选择正常对照组60名,检测三组MAU和Hcy水平,比较MAU、Hcy和BPV的关联性。高血压组患者MAU、Hcy和收缩压变异与血压高低有关,MAU、Hcy与24h昼夜收缩压变异及舒张压变异呈正相关,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人脑梗塞、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总同型半胱氨酸(serumtotalhomocysieine,tHcy)水平,给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改变.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脑卒中组80例,男71例,女9例,年龄63~80岁,平均(73.6±3.1)岁,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颈动脉硬化组80例,男71例,女9例,年龄62~79岁,平均(72.0±3.6)岁.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B超检查存在颈动脉硬化及或粥样斑块,年龄及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吸烟的程度及年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程度及服用的药物均予以控制,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肾功能减退者除外,避免影响结果.160例入选者在测定空腹血总Hcy、叶酸、维生素B12及生化指标后,各组各随机分成干预治疗组及非干预治疗组,每组40例,干预治疗组患者予服用叶酸1.25mg隔日1次,VitB122μg1次/d,10个月后,再复查上述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基础血tHcy水平存在差异,脑梗塞组(16.11±5.26)μmol/L,颈动脉硬化组(14.17±4.73)μmol/L,P=0.017.脑梗塞组的血叶酸水平较低,维生素B12及其他生化指标无差异.给予叶酸,维生素B12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tHcy水平均有下降,与非干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0).相关分析显示血t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在脑梗塞组分别为r=-0.392,-0.36;在劲动脉硬化组r=-0.287,-0.339.随访期间,干预组因脑梗塞或再次脑梗塞入院治疗的人数少于非干预组.结论不同程度的脑缺血性疾病与血tHcy水平有一定的联系,给予补充营养元素有助于降低血tHcy水平,以减少高Hcy对血管的毒性作用,有助于改善颈动脉硬化或脑梗塞患者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症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为A组、50例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为B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对三组进行Hcy血清浓度检测。结果 A组、B组、正常对照组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8.51±3.65,20.65±5.77及9.82±1.91μmol/L,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高Hcy血症和高血压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90-2991
选取在我院确诊的31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105例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205例为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且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和动态心电图记录仪监测两组患者24h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异性。结果试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血压平均值与白天血压的平均值的比值分别为0.99±0.05k Pa和0.96±0.05k Pa明显大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针对此变化,临床上应积极的采取手段治疗,减慢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24 h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高血压患者1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高血压1级41例,高血压2级41例,高血压3级41例。分析三级高血压患者DD、Hcy变化及其与24 h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结果高血压3级患者血清DD、Hcy水平和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均高于高血压1级患者及高血压2级患者(P 0. 05),高血压2级患者高于高血压1级患者(P 0. 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清DD、Hcy水平均与24 h SSD、24 h DSD呈正相关(P 0. 05)。结论高血压患者DD、Hcy水平可随病情进展、24 h BPV的升高而升高,临床可据此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肾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节律正常各40例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尿β2微球蛋白。结果,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偶测血压,白昼血压无显著差异,血、尿β2-MG均较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11.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8例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与24h血压节律正常组(杓型组)及异常组(非杓型组)的关系。结果 78例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水平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呈正相关;血浆NT水平与24h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结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二者含量的改变与血压波动相关。NPY、NT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并促进其发生、发展。血浆NPY和N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按照血 Hcy 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 组85例(血 Hcy<15.0μmol/L),B 组72例(15μmol/L≤Hcy<20.0μmol/L),C 组51例(≥20μmol/L)。分别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SD)。结果3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血 Hcy 水平增高,患者的24小时 BPV 亦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 Hcy 水平与24小时 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相关性(r =0.570,0.512,P <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 Hcy 血症可增加其 BPV,应该在关注血压水平的同时,关注血 Hcy 及 BPV,从而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初诊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早期正规降压治疗后能否改善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以及靶器官损伤。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体检中心初步确诊未经降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降压治疗,按3个月内血压能否降至<130/80 mmHg将研究对象分为达标组(87例)和未达标组(13例)。分析入组前以及1年后两组患者的一般生化检查、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BP、DBP均可控制达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24 h SSD、dSSD、nSSD均改善,且达标组优于未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24 h DSD、dDSD、n D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达标组杓型血压占比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未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BaPWV、LVMI、尿微量白蛋白均改善,且达标组优于未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靶器官损伤改善率高于未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1年的降压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以及靶器官损伤可被改善,早期降压,早期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 入选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超声资料.根据颈动脉是否狭窄将其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n=35)和狭窄组(n=55).比较两组之间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以及血压节律曲线.结果 颈动脉狭窄和无狭窄组之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服用药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狭窄组脑卒中发生率更高(P=0.046).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但颈动脉狭窄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非杓型节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颈动脉狭窄组反杓型节律更多(P=0.032).结论 夜间收缩压升高,即反杓型血压节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狭窄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与神经降压肽(NT)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其动态血压监测的特征将其分为杓型与非杓型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2: 00、8: 00、16: 00分别测定其血浆NPY、NT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而N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非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在2: 00时NPY水平明显升高(P<0. 05),NT明显降低(P<0. 05)。结论 不同昼夜血压分布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6.
纯收缩期高血压脑出血与年龄、脉压及昼夜节律变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纯收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与年龄、脉压及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方法总结收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年龄、脉压及昼夜变化规律,再计算出昼夜各时段发病例数距平均值的百分率。结果①收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为60~69岁年龄组,其次为70~79岁年龄组。②发病最多的60~69岁年龄组患者的脉压差最大。③发病时间以9:00~10:00、17:00~18:00、15:00~16:00为高峰,以凌晨1:00~5:00为低谷。结论收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60岁以上居多,脉压差越大发病率越高,出血时间具有一定生物钟关系。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出血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血压昼夜节律性对高血压病时主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对64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以二维超声检测主动脉重构指标,对比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和非杓型的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重构的差异及程度,同时以36例正常血压者作对照。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非杓型组患者与正常血压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面积增大,内膜中层厚度,腔径比值及内膜中层面积,管腔面积比值显著增高;主动脉还有管腔内径及面积增大,脉搏波速度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可能的影响后,差异的显著性仍然存在。讨论高血压病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能加重主动脉重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病理生理变化特征,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9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测定。结果93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非杓型组,在非杓型组中,TXA2、NPY明显增高(TXA2:P<0.01,NPY:P<0.05),PGI2,CGRP明显降低(P均<0.001);且夜间血压下降与TXA2、NPY呈负相关(TXA2:SBP:r=-0.254,P<0.05,DBP:r=-0.229,P<0.05;NPY:SBP:r=-0.277,P<0.01,DBP:r=-0.245,P<0.05),与PGI2,CGRP正相关(PGI2:SBP:r=0.302,P<0.005,DBP:r=0.324,P<0.005;CGRP:SBP:r=0.289,P<0.01,DBP:r=0.33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XA2,PGI2,NPY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直线相关(F=7.554,P<0.001),TXA2,PGI2,CGRP与夜间舒张压下降直线相关(F=7.242,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TXA2,PGI2,NPY,CGRP可能参与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长期地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2例65—78岁I-Ⅱ级高血压病患者在1年的有氧运动前后用动态血压进行监测。另选20例病情相似者作为不运动对照。结果:有氧运动1年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改变,血压水平也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有助于调整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0.
王云  常志文 《临床荟萃》2005,20(21):1207-120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脉压指数(PPI)的变化,以及二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测量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昼夜PP、PPI水平,及PP、PPI变化幅度.根据PP水平分为两组:PP≤60 mm Hg组和PP>60 mm Hg组;又根据PPI水平再分为两组: PPI≤0.40组和PPI>0.40组.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下肢动脉、肾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不同个体PPI变化幅度(0.203±0.026)明显低于PP的变化幅度(0.327±0.034)(t=2.534,P<0.05);PPI昼夜变化(昼:0.420±0.074;夜:0.433±0.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P≤60 mm Hg组与PP>60 mm Hg组比较,年龄、PP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P<0.05),PPI≤0.4组与PPI>0.4组比较,年龄、TC、HDL、LDL、PP、SBP、DBP、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I是一个反映血管硬化的良好指标.其克服了脉压评价血管硬化的相对性,在反映血管顺应性中比PP更敏感,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