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微创套扎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骶尾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4d随访,观察组无创面感染,对照组创面2周按期拆线37例,延期拆线2例,感染1例。术后2个月后做排粪造影检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5.00%,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7.5%,对照组为4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套扎术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中医挂线疗法配合手术治疗因耻骨直肠肌肥厚痉挛综合征而引起的排便障碍,临床观察18例,结果术后排便障碍情况消失,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结果证明,挂线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及20例盆底正常女性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断层成像,观察肛门内括约肌的厚度、形态、连续性,盆膈裂孔左右径、前后径、面积、耻骨直肠厚度等。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测量所有患者肛门内括约肌厚度、缺损面宽度、盆膈裂孔大小、耻骨直肠厚度,与正常对照组数据相对比,提示所有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断层成像实现女性盆底影像学检查,通过测量患者肛门内括约肌厚度、缺损面宽度、盆膈裂孔大小、耻骨直肠厚度可定量分析其盆底功能障碍程度,指导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经阴道分娩后女性耻骨直肠肌形态结构和收缩力度改变,判断耻骨直肠肌有无损伤,并与MRI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在观察耻骨直肠肌损伤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经阴道分娩后女性2 271例,分析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获取双侧耻骨直肠肌图像,观察耻骨直肠肌在静息和缩肛动作下的形态及收缩力度改变,诊断耻骨直肠肌损伤,总结出耻骨直肠肌完全性损伤后二维超声声像图改变,并与MRI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可以显示正常耻骨直肠肌形态及走行。2 271例经阴道分娩后女性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显示32例耻骨直肠肌完全性损伤:静息状态下,32例患者显示一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形态异常;缩肛动作下,31例患者显示一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形态及收缩力度异常,1例患者无法行有效缩肛动作。均经MRI证实。耻骨直肠肌部分性损伤:二维腔内超声诊断9例,MRI诊断14例。不同观察者在静息和缩肛动作下分析耻骨直肠肌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1。结论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能观察耻骨直肠肌形态结构和收缩力度改变,判断耻骨直肠肌有无损伤,方法简便,重复性好,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行盆腔螺旋CT扫描的新生儿24例,用腹窗(窗宽300HU、窗位40HU)在横轴位观察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5例正常新生儿盆腔CT图像比较,其发育主观评为良好、一般、差。结果:CT扫描所有病例均显示耻骨直肠肌,发育良好22例,高位畸形中2例发育一般。低位畸形中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均发育良好;中位畸形中8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2例括约肌发育一般;高位畸形中2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括约肌发育一般及发育差各2例。结论:螺旋CT可显示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位置及发育状况,从而指导临床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并能较为准确地推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排粪造影、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限度,为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88-03/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经诊断证实且均进行了排粪造影、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的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分别测量出肛直角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深度和厚度并与56例健康自愿者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中49例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压迹,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3.52±0.65)cm,深度(1.68±0.49)cm,另外13例静息、力排时肛直角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较正常人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能显示耻骨直肠肌功能性异常,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位置、形态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等,并更进一步了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解剖结构改变、邻近结构异常及盆底其他功能性疾病。故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排粪造影、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限度,为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88-03/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经诊断证实且均进行了排粪造影、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的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分别测量出肛直角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深度和厚度并与56例健康自愿者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中49例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压迹,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3.52&;#177;0.65)cm,深度(1.68&;#177;0.49)cm,另外13例静息、力排时肛直角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较正常人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能显示耻骨直肠肌功能性异常,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位置、形态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等,并更进一步了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解剖结构改变、邻近结构异常及盆底其他功能性疾病.故将它们三者有机结合对早期而全面诊断该疾病并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便秘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强调“治病求本”,即诊病先辨虚实。西医所称弛缓性便秘(结肠慢传输、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盆底下降综合征等)表现为肠鸣音减少,自然便次减少,排便不尽感,会阴胀满,便意缺乏,在中医称之为“一派虚象”。西医所称失弛缓性便秘(结肠易激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等)表现为肠鸣音亢进,自然便次增多,用力排便肛门也不放松,甚至反而收缩更紧等,在中医称之为“一派实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正常成人肛周肌群的显示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腹部体外相控阵线圈对38例正常成人[16例男性,2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6.3±19.7)岁]行肛周MRI。观察耻骨直肠肌与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及联合纵肌的构成。测量肛管、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并比较不同性别组之间的差异。结果:38例正常志愿者肛周MRI对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均能清晰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与其上方的肛提肌及下方的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之间有脂肪间隙分隔,属于独立的结构。肛门外括约肌分为深部、浅部及皮下部3部分。肛门内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内可见两层纵行的纤维。男性的外括约肌厚度为(4.1±0.7)mm,较女性的(3.4±0.6)mm厚(P=0.003)。男性与女性之间肛管、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内外括约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MRI可清晰地显示肛周肌群及其周围间隙,为肛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未产妇耻骨直肠肌的三维超声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观察未产妇耻骨直肠肌的形态结构,为女性盆底结构的形态学观察提供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方法 应用三维超声对80例未产妇经会阴进行检查,获得耻骨直肠肌的三维超声重建声像图,观察耻骨直肠肌的起止与走行及与盆底组织脏器的联系,测量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和角度,并将三维超声图像与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耻骨直肠肌前方起于两侧耻骨支背面,呈腹背走向,走行于尿道、阴道和直肠两侧,绕行于直肠后方,呈"U"或"V"形.两侧耻骨直肠肌基本对称,连续性好,无撕脱无断裂.内侧借助于盆筋膜与盆底脏器联系紧密,耻骨直肠肌的平均厚度为(6.59±1.01)mm,两侧耻骨直肠肌后成角为(49.86±4.47).,三维超声图像与磁共振成像表现相近.结论 三维超声是观察女性耻骨直肠肌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育龄期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盆隔裂孔的超声特征。【方法】选择未育及生育两年后育龄期无盆底功能障碍者各30例,经会阴三维超声扫描,以矢状面取耻骨联合内下缘、直肠肛管连接部及尿道的平面,重建三维超声图像,观察盆膈裂孔的形态、结构。【结果】两组患者盆隔裂孔均显示清晰,形态呈菱形,结构完整紧凑,盆隔裂孔内尿道、阴道、直肠从前至后呈直线依次排列,左右侧耻骨直肠肌对称且连续性好,两组盆隔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及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和夹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超声技术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是观察女性盆底结构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袁和学  潘春来  刘宗剑  张勇  罗芳  朱娜 《实用医学杂志》2023,(9):1123-1126+1131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割挂线引流术。对比两组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恢复(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达到了临床治愈效果,两组在治愈率、术前肛门功能(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术后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手术时间、术后1、3、5天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以上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静息压和肛门缩榨压)、Wexner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与传统切割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相比在功能保护(肛管直肠压力测定、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术后疼痛有明显的优势。临床证实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相似文献   

13.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属功能性便秘的一种,由于病因复杂.其症状也很顽固,在治疗上颇感棘手,以往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疗效差。近年来。随着对盆底功能认识的深入以及排粪造影、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等在临床上应用而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深.部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手术(Wasserman)为肛缘后1.2cm的后正中切口,直接将部分耻骨直肠肌分离切断.但容易并发感染,而且复发率也高,有效率为75%。因直肠内的黏膜具有较强的分泌免疫能力.经肛门手术比传统术式感染的机会更少,我们设计了直接经肛门将肥厚的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来治疗耻骨直肠肌肥厚型便秘。1999—2004年,我科对99例OOC患者采用肛门后方切开扩肛加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或(和)改良Block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指由于患者排便时盆底部肌肉反射性弛缓功能失常,导致耻骨直肠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等反常收缩,以粪便不能顺畅排出体外为基本特征,是由于支配盆底肌肉的神经反射异常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排便时盆底肌不松弛甚至反常收缩,从而阻塞盆底出口,引起排便困难,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盆底三维超声断层成像(TUI)技术观察经阴道分娩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女性80名(其中72名自然阴道分娩,8名接受产钳助产)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利用TUI观察耻骨直肠肌在耻骨支的附着情况,对撕脱进行诊断,并比较自然阴道分娩与产钳助产肛提肌损伤率的差异.结果 69名耻骨直肠肌完整.11例耻骨直肠肌出现撕脱,包括双侧撕脱4,右侧撕脱4例,左侧撕脱3例;其中7例自然阴道分娩,4例接受产钳助产,后者肌肉撕脱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应用TUI技术可以较好地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撕脱情况;接受产钳助产者耻骨直肠肌撕脱的发生率高于自然阴道分娩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评估初产妇肛提肌裂孔面积(LHA)变化及耻骨直肠肌的弹性,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经阴道分娩产后6~8周行盆底超声检查的初产妇50例(产后组)及同期健康未育女性41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两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LH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SWE分别在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测量耻骨直肠肌前部的杨氏模量值,比较两组耻骨直肠肌弹性及收缩功能的差异。结果产后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LHA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弹性参数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SWE评估初产妇耻骨直肠肌功能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临床思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经阴道弧形切开,荷包缝合直肠前突,多余黏膜切除,肛提肌缝合加强直肠阴道隔。治疗直肠前突31例,对伴有耻骨直肠肌痉挛及内括约肌失弛缓者均一并处理,取得了良好疗效,经6个月~2年的随诊,复查,排便困难的临床症状消失效果优者21例,良好7例,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8%。我们认为出口梗阻性便秘宜采用综合术式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续上期 (第11期 )文4具体介绍目前处理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几项常用技术(1)切开术的应用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中对肛管直肠环的处理 :肛门括约功能的主要结构基础是肛管直肠环 ,高位复杂性肛瘘常与此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Hass认为外括约肌深部有联合纵肌纤维鞘 ,形成一个主体肌纤维网络。如果单独切开外括约肌深部 ,一般不会造成失禁 ,因为该网络不至于使外括约肌纤维完全分开回缩。耻骨直肠肌是肛直环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往认为耻骨直肠肌内无联合纵肌纤维鞘 ,因此切断耻骨直肠肌会导致肛门失禁。但近年来临床实践证实 ,单纯切断耻骨直肠肌并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照观察经直肠超声正常男性耻骨直肠肌的超声与磁共振表现,探讨男性盆底正常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新方法.方法 应用经直肠超声对36例正常男性耻骨直肠肌进行检查,观察耻骨直肠肌的起止和走行、与盆腔脏器的关系,测量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并将结果与磁共振进行对照.结果 经直肠超声和磁共振比较,超声同样能清晰显示耻骨直肠肌的走行、方向、内部回声和毗邻关系.超声静息状态下测量耻骨直肠肌的平均厚度,右侧(6.22±0.57)mm,左侧(6.19±0.59)mm;磁共振测量右侧(6.20±0.61)mm,左侧(6.17±0.53)mm,超声与磁共振测值之间比较及左右两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耻骨直肠肌厚度超声及磁共振测值与年龄、身高、体质量、前列腺体积、髂棘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是观察男性耻骨直肠肌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对正常耻骨直肠肌声像图的识别,为进一步诊断盆底疾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便秘患者行结肠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检查。结果:直肠前突者41例,直肠粘膜脱垂及直肠内套叠18例,乙状结肠疝6例,会阴下降到1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骶直分离症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其他(包括器质性病变)5例。结论:结肠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对便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