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红霞  吕天河 《右江医学》2003,31(6):538-539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法测定血清IL 6和酶免疫分析 (ELISA)法测定血清sIL 6R含量。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 3日内血清IL 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至两周时降至正常水平 (P >0 .0 5 ) ;sIL 6R含量 3日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两周时接近正常 (P <0 .0 5 ) ;二者呈正相关 (r =0 .69,P <0 .0 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清IL 6和sIL 6R的水平变化与其临床表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炎性细胞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6(IL -6)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 8例ICVD患者血清IL -8和IL -6含量。结果 ICVD组发病初血清IL -8、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CVD患者发病 1周内血清IL -8、IL -6浓度明显高于发病 1周后 (P <0 .0 1) ;而且大面积脑梗塞者较小面积脑梗塞者高 (P <0 .0 1)。结论 脑缺血损伤引起IL -8、IL -6的表达 ,而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则与脑缺血的缺血面积大小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髓鞘碱性蛋白 (MBP)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方法:对 3 4例脑出血和 48例脑梗死患者与 2 4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加心酶联法测定。 结果 :脑出血、脑梗死组 2 4小时内及 3周时血清和脑脊液中MBP、NSE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为P <0 .0 1) ,并且出血较梗死增高更为明显 (P <0 .0 5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高于轻中度者 (P<0 .0 1)。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清和脑脊液中MBP、NSE明显升高 ,病情严重者升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NSE)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出血 48例 ,脑梗死 3 4例 ,正常对照组 2 4例。患者分别在发病 2 4h内及 3周时采集血和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NSE,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按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标准进行。结果 脑出血、脑梗死组 2 4h内及 3周时血清和脑脊液 NSE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 P<0 .0 1) ,并且出血组较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 ( P<0 .0 5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血清、脑脊液中 NSE高于轻、中度者 ( P<0 .0 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清、脑脊液 NSE明显升高 ,病情严重者血清、脑脊液 NSE增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IL-1β,IL-6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峰  屈秋民  韩建峰  乔晋  杨华  武成斌 《医学争鸣》2004,25(16):1496-149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血清IL 1 β,IL 6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AD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严格按照1∶1配对的原则选择AD患者、健康老人各 2 8例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 1 β ,IL 6含量 .结果 :血清IL 1 β含量AD组(2 4± 1 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NC)组 (7± 5ng/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血清IL 6含量AD组 (4 9± 2 3ng/L)虽高于NC组 (4 4± 2 3ng/L)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严重程度AD组之间血清IL 1 β,IL 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AD患者血清IL 1 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 ,可能与AD脑内炎症反应有关 .而外周IL 6水平与AD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探讨宫颈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 ,IL la和IL 6水平。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 35例宫颈癌 ,2 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18例腺肌瘤和 2 4例正常对照者血中VEGF ,IL la和IL 6。结果 :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L 6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L la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血清中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L la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血清中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L 6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L la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腺肌瘤患者血清中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L 6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L la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腺肌瘤患者血清中VEGF和IL 6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1 1 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脑出血 5 6例 ,脑梗死 5 9例 )及 5 0例正常对照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TNF -α、IL - 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清中TNF -α与IL - 6水平呈正相关 (r=0 .4 5 3,P <0 .0 5 ) ;大病灶和中病灶患者血清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小病灶患者 ,而且大病灶与中病灶患者血清TNF -α、IL - 6含量比较存在差异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急性期血清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 ;经治疗无效和死亡的患者血清IL - 6含量明显高于治疗有效者 ,而血清TNF -α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TNF -α和IL - 6不仅参与急性脑血管疾病时脑细胞损伤过程 ,而且IL - 6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 6 )的变化关系。方法 测定4 5例UA患者(UA组)和36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血清TNF -α和IL - 6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A组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UA组患者12周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MI)者TNF -α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肌梗死者,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结论 UA患者血清TNF -α、IL - 6水平明显升高,12周后发生MI的患者血清TNF -α、IL - 6水平明显高于无MI者,血清TNF -α、IL - 6可作为冠心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 ,检测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观察组 ) ,2 5例非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其血液及脑脊液NSE的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液和脑脊液NSE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和对照组 (P <0 0 1) ;ACI患者脑脊液NSE显著高于血液 (P <0 0 1) ;血液和脑脊液NSE含量与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脑脊液或血清中的NSE浓度 ,是脑组织破坏程度较合适的生化标记物 ;对预测病人出院后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恢复程度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血液T细胞亚群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及荧光免疫法测定 3 0例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血液T细胞亚群水平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患者血清IL 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T细胞亚群中CD+ 3 、CD+ 4均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CD+ 8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经治疗缓解患者IL 2 ,CD+ 3 、CD+ 4、CD+ 8达正常水平。结论 :IL 2和T细胞亚群可作为AL辅助诊断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8,IL-10,NSE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IL-8、IL-10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新生儿HIE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5例HIE新生儿为研究对象(HIE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同时选择2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健康足月儿为正常对照组.HIE组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对照组于生后1 d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分别检测血清IL-8、IL-10和NSE的水平变化.结果:HIE组急性期血清IL-8、NS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HIE组血清IL-8、NSE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组,而IL-10水平则明显低于中度和轻度组;恢复期血清IL-8、NSE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组,而IL-10水平则明显低于中度和轻度组;恢复期血清IL-8、NSE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IE血清NSE浓度与IL-8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结论:IL-8、IL-10、NSE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其水平与HIE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小儿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 (APN)病理定量与临床的关系 ,为APN治疗与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30例APN患儿进行肾小球、肾小管病理评分。结果 :肾小球病理评分 ,0级 0例 ,1级 6例 (2 0 % ) ,2级 17例 (5 6 7% ) ,3级 7例 (2 3 3% ) ;肾小管病理评分 ,0级 2例 (6 7% ) ,1级 6例 (2 0 % ) ,2级 14例 (46 7% ) ,3级 8例 (2 6 7% )。肾小球与肾小管病变程度呈等级正相关 (r =0 .783,P <0 .0 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病理评分高于非肾病综合征组 (P <0 .0 1) ;单纯性蛋白尿、急性肾炎组肾小球病理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单纯性蛋白尿、肾小管病理评分高于单纯性血尿及急性肾炎组 (P <0 .0 1和P <0 .0 5 ) ;肾小球、肾小管病理评分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 (r =0 .5 6 3,P <0 .0 1) ;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APN患儿同时存在肾小球与肾小管病变 ,两者呈平行关系 ;长期蛋白尿、病程长是APN肾小球、肾小管病理进展的危险因素。血清尿素氮、血肌酐正常不能反映肾脏病理改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 (a) [Lp(a) ]水平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CHD组患者 39例 ,健康人对照组(CG) 5 2例 ,分别检测血清Lp(a)、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组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 (P <0 .0 1) ;Lp(a)与TC ,HDL C ,TG ,apoAI,apoB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Lp(a)与CHD的发病密切相关 ,检测Lp(a)含量对临床预测和诊断CHD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儿童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测定,另有10名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也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测定。TNF-α、IL45应用ELISA法检测。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45、NSE水平均明显增高,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脑脊液中TNF—α、IL-6、NSE水平与血清中TNF—d、IL-6、NSE水平呈正相关[r(TNF—α)=0.338,P〈0.01;r(IL-6)=0.256,P〈0.01;r(NSE)=0.374,P〈0.01];病繇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中IL-6与NSE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s)=0.108,P〉0.05;r(csf)=0.145,P〉0.05],TNF—α与NSE水平有直线相关性[r(s)=0.387,P〈0.01;r(csf)=0.401。P〈0.01]。结论脑脊液和血清中NSE可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组织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TNF—α、IL-6参与了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Th1 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对5 8例SLE患者 ,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 ,比较其差异。结果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SLE患者体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0 5 ) ;在治疗后SLE患者体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 .0 5 ) ,但Th1类细胞因子较Th2类细胞因子降低更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 ,体内Th细胞因子平衡向Th2偏移 ,这可能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SLE患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卫勤芳 《右江医学》2003,31(4):325-326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方法 对 15 7倒ICP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 ,并将其与围生儿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皮肤瘙痒开始时间 <3 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者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 ,分别高于皮肤瘙痒开始时间≥ 3 5周 (P <0 .0 1或<0 .0 5 ) ,单纯转氨酶升高而胆红素正常 (P <0 .0 1)、低浓度胆汁酸 (P <0 .0 1)、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者 (P <0 .0 1)。结论 皮肤瘙痒开始时间 <3 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胎心监护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为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沈晓明  马丹  王兴山 《华夏医学》2002,15(2):141-14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d,3d,7d的血清IL-6水平,并与32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在1,3d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1天达高峰,而第7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L-6升高的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的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结果:IL-6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在影响像学这前用来预报脑部损害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于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HIE新生儿4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临床分度分为轻度21例,中度19例,重度5例;同期选取正常新生儿24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患儿血清中PA和NSE的水平,比较其在不同临床分度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出生后第1、3天,各组P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随着HIE分度增加,PA水平下降(P < 0.05~P < 0.01),3组HIE患儿的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出生后第10天,3组HIE患儿的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重度组与轻度组、重度组与中度组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生后1、3、10天,各组血清NSE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轻度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度组和重度组均高于对照组(P < 0.01);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 < 0.01)。结论新生儿HIE患儿的血清PA水平随着HIE分度增加而下降,而血清NSE水平随着HIE分度增加而增加。新生儿血清中PA、NSE水平可用于预测、诊断HIE的发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别检测脑血管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应用TaqMan实时PCR技术检测各组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结果 脑血管病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Hcy血症是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T基因突变及低水平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引起血清Hcy水平升高的遗传和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柳结 《右江医学》2002,30(3):181-182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 (D Dimer,DD)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意义及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 ,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 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 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亚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 =49.878,P <0 .0 1) ,恢复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腔隙性脑梗死各时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D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不明显 ,亚急性期明显升高 ,恢复期又降至正常 ,DD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