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道乳头状瘤(EP)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1月30例EP患者,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的感染,随机抽取同时期食道鳞癌和慢性食道炎患者各30例做对照研究,新鲜的标本同时做电镜检测,结果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道乳头状瘤患者HPV广谱型阳性18例,阳性率为60.00%,明显高于慢性食道炎患者2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道乳头状瘤患者HPV6/11型阳性10例,阳性率为55.56%,明显高于食道鳞癌患者10.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EP标本做电镜检测见病毒样颗粒。结论 HPV感染,特别是HPV6/11型的感染与EP的发病有关,食道乳头状瘤伴发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可能与HPV16/18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乳头状瘤是引起外阴瘙痒的常见原因。亦称绒毛状小阴唇、乳头状多毛症、多毛状乳头瘤,从各国医学家给于的这些名称看,可知道乳头状瘤的某些特征。其发生部位多在小阴唇的内侧面,偶而波及尿道口和阴道口四周,以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喉乳头状瘤患儿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免疫功能变化,探讨HPV感染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浙江省舟山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一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52例喉乳头状瘤患儿为观察组及5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喉乳头状瘤患儿组织HPV及分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测定血清IgM、IgA和IgG含量及血清IL-10、IL-6、IL-4、TNF-α和IFN-γ水平,测定外周血CD4+、CD3+、CD8+含量。结果 52例患儿中HPV11感染32例,HPV6感染20例;观察组发病时间和HP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341,P=0.043),两组患儿血清IgM、IgA和Ig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CD4+(29.87±7.83)%和CD3+(59.89±9.78)%均低于对照组(36.41±7.67)%、(67.2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L-6[3.07(2.45~8.34)pg/ml]、IL-4[(2.59±1.43)pg/ml]、TNF-α[2.68(1.47~4.37)pg/ml]和IFN-γ[(4.76±2.68)p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12(1.56~2.67)pg/ml、(1.78±0.73)pg/ml、[1.39(1.06~1.98)pg/ml]、(2.41±0.7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1型和HPV6型为儿童喉乳头状瘤HPV感染类型,发病时间和HP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喉乳头状瘤HPV感染表现为免疫抑制,免疫功能变化主要以细胞免疫改变,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4.
<正> 近10余年来,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发生率显著上升,而婴幼儿喉乳头状瘤的发病也日渐增多。这两种病是否有相关性,后者的发生是否与母婴人乳头状瘤病毒垂直感染有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对本院7例婴幼儿喉乳头状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人乳头状瘤病毒——抗原(HPV-Ag)进行检测,同时详细询问患儿父母于分娩患儿前有无性病史而作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5.
1945年Foote和Steward最早使用乳头状瘤病(papillo-matosis)一词,是指乳腺中小导管上皮的乳头状增生,部分或全部填充乳腺导管的管腔,并使其不同程度的扩张,细胞排列有极性,无异形,无坏死,存在肌上皮细胞.目前国内外对于乳头状瘤病的定义及病理诊断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乳头状瘤病是乳腺增生症多种病理组织学形态改变的一个类型,其病变主要发生在小导管和终末导管,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一种增生性改变[1-2].  相似文献   

6.
乳头状瘤病毒,目前主要是根据脱氧核糖核酸的不同来分类,人们已经知道的关于人的乳头状瘤病毒有15个型,而且认为病毒的型和病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据报告,在人的皮肤感染乳头状瘤病毒的病例,在赘疣样表皮发育异常症条件下皮肤癌发病率高,以及在已发生的癌细胞中并未发现病毒颗粒,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还有数例患者癌细胞中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是以游离的状态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河南灵宝读者仇某来信说:我今年58岁,两年以前始觉左鼻通气不好,逐渐加重,曾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鼻息肉”,不久就作了手术。术中术后出血较多,术后半年又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人疱疹病毒(EB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旨在了解EBV与HPV在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40例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石蜡包埋组织中EBV与HPV;选择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40例为试验组,其中10例乳头状瘤恶变,30例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且另外选择20例鼻息肉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患者HPV检出阳性27例阳性率67.5%,EBV检出阳性17例检出阳性率42.5%,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10.0%及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30例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HPV单独感染14例,EBV单纯感染4例,HPV与EBV混合感染8例;10例乳头状瘤恶变HPV单纯感染5例,EBV单纯感染4例,HPV与EBV混合感染1例;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64.7%、65.2%,EBV感染率分别为47.1%、8.7%,EBV感染率在复发组与未复发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存在有EBV、HPV感染,且二者病毒与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临床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食管乳头状瘤(EP)来源于上皮组织,是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良性肿瘤,呈外生性生长,无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生长的现象.过去被认为是罕见的疾病,但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有报道本病发病率为0.01%~0.43%.  相似文献   

10.
一定型别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备条件,预防性HPV疫苗可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治疗性疫苗通过早期HPV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表位产生免疫反应,预防性疫苗研究日渐成熟,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而治疗性疫苗还缺乏相应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该综述介绍了HPV防治性疫苗作用机制、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现状等,提出了疫苗应用及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来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NIP)是起源于鼻腔鼻窦粘膜的上皮源性肿瘤,组织形态上属良性肿瘤,因有无限生长的潜力,术后易复发和有恶变的倾向,目前成为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最近十年的文献,从NIP病因、与NIP生物学行为密切的相关因子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乳头状瘤内镜下诊断、治疗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3例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食管乳头状瘤检出率为0.12%(23/19 166),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生于食管中下段者共22例(95.65%),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者10例(43.48%),经内镜下钳除、微波或高频电凝切除治疗者17例,均无明显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及恶变.结论 食管乳头状瘤是食管发病率较低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食管中下段,其发病可能与黏膜的慢性炎性刺激等因素有关,内镜下容易治疗,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颈癌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新发病例,其中80%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始动因素,几乎在所有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标本中可检出人乳头状瘤病毒DNA,这项检测已被作为宫颈细胞学检测的辅助手段来识别可能进展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该文对近年来有关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刘本刚 《医疗设备信息》2011,(9):155-156,154
目的探讨小儿脉络丛乳头状瘤的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小儿脉络丛乳头状瘤病例的完整临床资料及影像特点,全部病例均经过CT增强检查,6例同时行MRI检查,均经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1例病例中,发生于左侧侧脑室后角内3例、左侧侧脑室三角区4例、左侧侧脑室前角1例、右侧侧脑室三角区3例。影像表现呈分叶状或菜花样等密度或高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3例伴有点状钙化。结论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均有典型影像学特征,对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并发症的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5例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结果及结论25例并发症中总治愈率69%;窒息、皮下气肿、肺炎经及时处理均能治愈。喉蹼、瘢痕、肉芽手术切除及激光治疗,除遗留发音欠清晰外,未出现喉气管狭窄。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参与抗原抗体反应,使细胞的膜通透性增强,利于荧光标记抗体染液渗入,从而更快速、广泛地接触抗原,更有效的抗原抗体的嵌合交联。新技术的应用,增强了染色效果,缩短了实验时间,简化了操作,提高了阳性检出率,使实验准确性提高,为临床确诊、疗效观察及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发病以及恶变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2010年9月-2012年1月的69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将患者按照病理学检查分为不伴恶变组(41例),伴恶变组(28例),选择同时期的32例鼻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HPV6、HPV16、HPV11以及HPV18四个型别的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69例NIP患者的HPV-DNA总阳性率为62.32%(43/69),不伴有恶变的组中HPV-DNA的阳性率为56.10%(23/41),伴有恶变组的HPV-DNA阳性率为71.43%(20/28),恶变组与不伴恶变组HP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对照组无一例阳性结果出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3,P<0.01)。在检出的43例HPV-DNA阳性患者中,以HPV16、HPV18为主,分别占39.53%和48.84%。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人乳头状瘤16、18型与鼻内翻乳头状瘤的恶变具有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18.
乳管内乳头状瘤是妇女较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2001年收治的12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和X射线钼靶对27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作对比检查。结果 27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中,超声显示乳腺导管不同程度扩张21例,占77.8%;显示乳腺肿块22例。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超声确诊23例,符合率85.2%;误诊2例。钼靶X射线片发现肿块16例,漏诊11例,阳性率59.9%。结论 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射线钼靶平片。超声简便、经济、无创、重复性强等优点,诊断符合率较高,是筛查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3月9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治疗的85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对两组患者HPV16、18表达及不同组织分型的乳腺癌与HPV16、18表达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为74.23%,对照组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为15.30%,研究组患者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73,P<0.05);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80.85%,单纯癌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69.56%,其他类型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74.07%,各组间患者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HPV16、18感染阳性率较高,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分型的乳腺癌患者间HPV16、18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