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住院收治的妊娠28~34周112例阴道菌群失调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112例患者中以假丝酵母菌最多70例(62.5%)。观察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失调,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多。可明显增加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妊娠28~34 周130 例妊娠中晚期患者,根据其阴道菌群情况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 130 例患者中检出菌群阳性者76 例,以假丝酵母菌、衣原体感染最多.阴道菌群失常组在妊娠结局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阴道菌群与产妇结局、新生儿结局间的相关系数r 分别为0.789 和0.811.结论 妊娠中晚期阴道菌群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多,可明显增加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100例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对妊娠结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发生率,母婴垂直传播及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定期产科检查的孕妇200例,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未检出者为对照组,分娩时及产后3d评价妊娠的结局。结果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为40%,发病率22%。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造成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占80%。与对照组相比,VVC感染阳性组胎膜早破及产褥感染发病率无明显增加,但增加早产的发生。结论孕期VVC发病率高,与孕期无明显相关性,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孕期感染VVC对胎膜早破和产褥感染的发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冯桂婷  赵芳 《河北医药》2009,31(12):1435-1437
目的 研究不同孕期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病及其与围生期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我院常规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376例,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假丝酵母菌培养鉴定,完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生期资料.结果 376例患者假丝酵母菌涂片或培养阳性率为30.32%,发病率19.15%,共检出假丝酵母菌菌株11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总数的62.28%,早、中、晚孕的VVC发病率分别为32.77%、22.76%、3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VVC患者组和携带组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胎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假丝酵母菌携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妊娠期VVC发病率与孕期无相关性,妊娠VVC可致不良围生期结局,早期诊断、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研究晚期妊娠胎膜早破(PROM)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住院的晚期妊娠胎膜早破孕妇404例,均经阴道分泌物检测培养,其中142例阴道分泌物未见异常(A组),128例培养出霉菌(B组),134例培养出致病细菌(C组)。分析比较3组孕妇阴道培养结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包括剖宫产、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死亡的比例。B组剖宫产、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的比例较A组升高(P<0.05);C组与A组比较,妊娠各项不良结局均升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妊娠结局中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比例较B组升高(P<0.05)。胎膜早破合并阴道感染可加重妊娠感染严重程度,增加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而妊娠妇女比非妊娠期患病率高10~20倍.妊娠期阴道炎可引起胎膜炎,导致胎膜早破,甚至早产,对胎儿及新生儿可发生假丝酵母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并观察分析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360例28~38周孕妇进行BV检测,检出BV阳性62例,将其中40例BV阳性孕妇列为治疗组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剩下22例BV阳性孕妇不做干预列为观察组,而BY阴性的298例孕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为17.2%,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2.5%,且观察组患者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会提高患者的早产、产褥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几率,而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可以有效改善BV阳性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国外文献报道BV在妇科及计划生育门诊的发病率为15%~29%,在妊娠妇女的发病率为16%~29%。妊娠合并BV与早产,胎膜早破,及产褥期感染有关。为探讨药物治疗晚期妊娠合并BV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效果,本文采用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晚期妊娠合并BV,观察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47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的结局。方法选择ICP产妇47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非ICP孕妇100例(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早产、剖宫产、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均P〈0.01),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也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的影响主要是早产、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陈磊 《安徽医药》2003,7(1):55-56
目的 探讨初产孕足月胎膜早破不同潜伏期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134例初产孕足月不同潜伏期胎膜早破患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潜伏期间,手术产率、阴道分娩率差异有显性(P<o.05)。并且随潜伏期延长,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率均升高,差异有显性(P<o.05)。结论 初产孕足月胎膜早破,潜伏期越长,难产机率越大,对母儿危害越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行产检时诊断感染了霉菌性阴道炎(VVC)、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BV)或支原体感染的孕产妇340例为实验组,排除其他妊娠的合并症及并发症,选择同期未发现下生殖道感染的孕产妇360例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结果两组孕产的胎膜早破、早产、低体质量儿、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例数与比率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感染会影响妊娠结局,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对出现症状的孕妇应给予及时的治疗,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阴道微生态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患者采用口服克林霉素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干预后效果及妊娠结局等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白带增多、白带腥臭味、阴道pH≥4.5、线索细胞、氨试验等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胎膜早破患者共计22例,剖宫产18例,早产10例,新生儿窒息4例。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应进行及时干预,避免不良妊娠结局胎膜早破的发生,从而减少母体感染和新生儿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延长孕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族溶血链球菌感染对胎膜早破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取阴道和肛拭子应用实时定量PCR进行B族溶血链球菌检测,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并对观察组中链球菌阳性及阴性孕妇的IL-6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链球菌阳性率为15.0%(12/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球菌检验阳性孕妇羊水中IL-6含量为(175.9±77.9)ng/L,显著高于检验阴性孕妇的(121.3±58.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球菌检验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6.7%(8/12),显著高于链球菌检验阴性孕妇的26.5%(1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族溶血链球菌感染是导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妊娠结局,应及时检查并加以控制,以降低母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患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按期定时产检并分娩的妊娠妇女581例采用Amsel法检测,将无临床症状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妊娠妇女256例设为观察组,未检测出细菌性阴道病的妊娠妇女325例设为对照组。探讨妊娠妇女患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对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患者分别为68例(26.6%)、53例(20.7%)和50例(19.5%),对照组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患者分别为34例(10.5%)、25例(7.7%)和27例(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妇女患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有显著的影响,应加强产检时对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的筛查和治疗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产科就诊的12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内早产无胎膜早破孕妇120例设为对照组。通过结合观察组产妇的具体情况,适时采取促胎肺成熟、引产及剖宫产等措施。对比观察两组孕妇的异常情况,如感染、宫腔内手术史、宫颈口松弛、头盆不称、胎住异常等;分别观察两组的母儿状况,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异常情况占比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行剖宫产、出现胎儿窘迫、产后出血者,以及新生儿出现早产、肺炎、窒息情况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应注意孕妇的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胎膜早破的发生,减少母儿的危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病因、诊断、预防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348例胎膜早破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9.20%、新生儿窒息率为6.61%、新生儿肺炎率为2.01%,产后出血率(4.02%)、产褥感染率(3.4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膜孕周越小,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胎膜早破对孕妇及胎儿均有不良影响,应重视对胎膜早破的预防和处理,保障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性胎膜早破孕妇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关系的分析。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69例早产性胎膜早破孕妇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结果 169例产妇中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阳性139例,感染率为82.2%,解脲支原体阳性组与解脲支原体阴性组比较早产、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肺炎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升高,差异显著(P<0.05)。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两组相比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UU感染与早产性胎膜早破密切相关,且解脲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诺前列酮对足月胎膜早破宫颈成熟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118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有59例。对照组采用催产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诺前列酮治疗。观察两组12 h促宫颈成熟程度,剖宫产、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及胎儿窘迫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4.7%;观察组分别为32例,24例,3例,总有效率为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 P〈0.05)。对照组剖宫产、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及胎儿窘迫为27例、13例、(492.1±177;38.4)ml、6例、4例;观察组分别为6例、4例、(301.1±177;33.7)ml、2例、1例。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6.94,χ2=5.78, t=3.0692,χ2=4.72,χ2=5.06, P〈0.05)。结论±对足月胎膜早破产妇采用地诺前列酮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宫颈成熟程度,减少产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分娩时确诊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40例同期正常分娩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72.5%、胎儿窘迫率37.5%、早产率52.5%、产褥感染率1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17.5%、1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率、死胎率、产后出血率、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52.5%、47.5%、75.0%,均高于对照组的17.5%、22.5%、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具有密切关系,加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早期预测和干预,对于提高妊娠结局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