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定义和描述经前期综合征(PMS)定义缺乏主观标准,是以排卵后期出现身体、情感、认识和习惯上的紊乱并在接近经期时迅速消失为特征的一组异常情况。PMS的重要特点是症状有周期性、定时性。 PMS有150多种症状,又可分为二组:机体性的和精神性的。机体的症状有肿胀感,乳房胀痛,盆腔疼痛,头疼,自感体重增加,皮肤异常,大便习惯改变。精神症状有急躁、易怒,情绪低落或不稳定,抑郁,焦虑精力不集中,紧张,嗜睡、失眠、食欲和性欲的改变、心绪不宁及喊叫。 相似文献
2.
江英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2,(5)
经前期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情绪变化、焦虑、悲伤、躯体疼痛感和体液潴留,症状可持续5天或到月经来潮前,随月经开始症状迅速消失。过去曾用内分泌学说解释经前期情绪变化,这些学说同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和孕酮有关。近来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睾丸素和抗利尿激素等等之间有广泛联系的提法仍有争论。 Horrobin根据以前许多研究的同一性提出:催乳素在经前期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因本症患者的黄体存在时间延长,且与催乳素血浆水平升高一致,即有严重经前期紧张症状的妇女在经前期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而且由溴隐亭(bromocriptin,一种多巴胺受体促效剂,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的治疗结果加以印证。许多研究者认为,高水平催乳素同卵巢激素相互影响可产生经前期综合征,当雌 相似文献
3.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反复在黄体期出现周期性的以躯体和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伴有严重情绪不稳定的PMS称为经前焦虑性障碍(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其作为抑郁症的一个亚型。PMS由于没有明确的生理诊断依据,各研究者使用的评价方法、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不同,发病率报道不一,有报道高达50%的育龄妇女都曾经历过,其中PMDD的患病率在3%~8%;约旦妇女的PMS和PMDD患病率分别为80.2%和10.2%,高于多数文献;东亚PMDD的患病率(1.3%~2.8%) 低于西方(3%~8%)。按照DSM-5关于PMDD的诊断标准,绝经前妇女符合PMDD诊断标准的比例少于10%。PMS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卵巢激素变化、神经递质改变、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本文对PMS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口服避孕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月经来潮前周期性出现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躯体、精神及行为的一组症候群,发病率较高,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其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P)由于其特殊性质近来被考虑应用于治疗PMS。第三代孕激素屈螺酮的出现让OCP治疗PMS出现曙光,研究表明含屈螺酮的OCP可以显著改善PMS症状,包括躯体、精神、行为症状,其效果优于其他OCP,且缩短OCP无激素间隔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中重度经前期综合征症状表现形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重度经前期综合征(PMS)的症状表现形式.方法 对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在医院张贴告示招募的月经正常、总体健康、符合PMS初筛问卷的女性,前瞻填写两个连续周期月经症状日记(PMSdiary,PMSD),确诊67例患有中重度经前期综合征.分析其症状的时间表现形式、症状的周期变异、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及频率.结果 PMSD中的各项症状得分和所有症状总分的平均值均在经前第7天到经期第3天较高,且在月经的前2或1d最高(P相似文献
6.
7.
8.
丁螺旋酮是一种非镇静、非苯二氮(艹卓)类的抗焦虑药,作者比较了该药与安慰剂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患者的疗效。2个周期安慰剂治疗后,患者在月经周期的最后12天以双盲,随机方式分别服用日均量25mg 的丁螺旋酮(17人)或安慰剂(17人),共连续3个月经周期。患者平均年龄31岁,均达到 PMS 标准,经后几乎无疵状,经前有中至重度症状。严重抑郁症者除外。最终测定是病人完成17条日记录,包括急躁、抑郁、肿胀、痛性痉挛、食物瘾等,每条每日按0(无症状)至4(症状严重)级来评价。鉴于丁螺旋酮作用缓慢,作者选择月经周期的第26~28天的日记得分作为经前期痛苦的标志,第8~10天的得分作为经后症状的标志。结果:与安慰剂相比,丁螺旋酮降低 PMS 症状显著(P<0.03)。总的17条中,丁螺旋酮对下列几条的疗效明显:酸痛(P<0.01)、疲劳(P<0.05)、痛性痉挛(P<0.05),社交力受损(P<0.05)和应激性(P<0.10)等。这些结果符合血清素激活剂在 PMS中起作用的假设,如果本文结果得到证实,丁螺旋 相似文献
9.
10.
11.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0,(5)
经前期综合征(PMS)的病因学中,曾有人提出因前列腺素(PGs)过多的假设,但至今才进行对照研究,而且用PG抑制剂治疗PMS,出现了与此假设相矛盾的结果。为了确证PGs在PMS病因学中的作用,作者对PGs抑制剂——甲氧萘丙酸钠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采用的方式为双盲式并与安慰剂相对照。受试者共28人,年龄为20~34岁,月经周期为22~33天,患PMS 2~7年,无任何其它疾病并经检查排除任何精神病疾患。试验中,将病人分为安慰剂组(A组)和药物组(B组)。前三个月经周期中,A组服用安慰 相似文献
12.
阎国来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75,(1)
黄体期与之相继而来的月经期,差不多在所有的妇女中,多少均有程度不同的一些症状。从这一点看,黄体期与月经期可为妇女的不适时期。一般来说,此不适时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可认为是生理范围以内的。但有时超过生理范围,难以忍受,而有疾病之感,此时称之为经前期紧张症或痛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的疗效。方法:60例PMS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观察组,30例)及维生素B6组(对照组,30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及抑郁进行评分,并比较患者血浆醛固酮、血钾、血钠及尿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D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醛固酮及血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尿量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但2组治疗后的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对PMS患者具有较理想的抗焦虑作用,并且可以改善体液代谢紊乱,其疗效优于维生素B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压力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chinese nurses stressor scale,CNSS)和经前期综合征调查问卷(daily record of severity of problems,DRSP)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321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护士职业压力得分(89.87±18.42),护士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47.4%,压力与经前期综合征呈正相关(r=0.225,P〈0.01)。结论护士职业压力大,经前期综合征得分高,管理者应注重护士的行为心理管理,减轻护士压力,促进护士身心健康,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育龄妇女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北京市15~49岁的育龄妇女454例。结果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0.4%,轻度占61.6%,中度占34.1%,重度占4.3%;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的症状为易激动,其次依次为抑郁、焦虑、腹胀腹泻、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文化程度高、对生活有压力感、痛经、讨厌月经、有抑郁情绪者的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高于文化程度低、对生活无压力感、无痛经和无抑郁情绪者(P<0.05)。结论经前期综合征是育龄妇女较常见的疾病,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并应针对妇女生理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的疗效.方法:60例PMS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观察组,30例)及维生素Bs组(对照组,30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及抑郁进行评分,并比较患者血浆醛固酮、血钾、血钠及尿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上述指标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刘雪莉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7,(3)
经前期紧张(PMT)包括乳房痛、腹胀、手指肿胀、头痛、焦虑、嗜睡、易激动、挑衅性、悲哀、不灵活、食欲增加和口渴感。既往曾用很多药物缓解PMT。本文观察丹那唑对PMT的疗效。作者选4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丹那唑胶囊每粒含丹那唑100mg。A组早、晚各服2粒;B组早、晚各服1粒,同服外形相同的安慰剂1粒,C组每天服1粒加服安慰剂3粒,仍早、晚各服2粒;D组早、晚各服安慰剂2粒。各组年龄及月经周期长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12)
目的分析氟西汀联合维生素B6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115例与对照组114例。对照组进行氟西汀治疗,观察组进行氟西汀联合维生素B6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联合组不良反应率为9.5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5.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维生素B6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较单纯氟西汀治疗更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个性类型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syndrome,PMS)相关症状及其应对方式的差异,为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国不同地区12所大学,72个班2508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月经症状量表以及月经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资料分析利用SPSSWindowsProgram18.0进行单向分类-方差分析。结果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8,P<0.001)。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的PMS症状6个领域即疼痛、注意力下降、行为改变、自主神经反应、钠水潴留、否定情绪反应分数之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向稳定型和外向稳定型、内向不稳定型和外向不稳定型分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向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分别与内向不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分数进行比较,不稳定型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同个性女大学生PMS各种应对方式即一般应对方式、积极行为应对方式、积极认知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的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向稳定型分别和内向不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的PMS相关症状及其应对方式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个性类别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为女大学生个体化性健康教育程序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胎盘免疫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免疫球蛋白IgG、IgM沉积在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正常妊娠妇女、子痫前期非肾病综合征组和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组患者各30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胎盘绒毛病理改变和血管壁内皮细胞中免疫球蛋白IgG、IgM表达,并与终止妊娠周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围生儿病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组胎盘绒毛合体细胞结节增多,细胞滋养细胞增生、绒毛血管减少或淤血及绒毛纤维素样坏死的发生率明显升高,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gG、IgM在3组胎盘绒毛血管壁内皮细胞表达依次增强.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患者终止妊娠周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围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gG、IgM在胎盘绒毛血管壁内皮细胞中表达均与终止妊娠的周数、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负相关,与围生儿病死率正相关.结论:胎盘组织免疫复合物损伤是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与围生儿病死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