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忠  张军 《河南中医》2016,(11):1871-1873
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比较,两者理论基础不同,中医诊断是一门经验医学的诊断,而西医诊断是在解剖、生理、生化等现代医学基础上的实验诊断,客观性、科学性、专指性强。西医诊断重视疾病对人体局部的器质性改变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像的异常,却忽视社会、环境、自然、气候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治疗不注意改变人体整体的病理功能状态。中医诊断要借鉴西医的系统的病史询问,详细的体格检查,把现代检验技术、影像学检查等纳入到中医诊断中来,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客观性。中医诊断要与西医诊断结合,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适当地统一中西医诊断的病名,增加中西医工作者之间的理解,避免误解,有利于辨证论治和治疗。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和谐地促进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的中医院医生诊断疾病时,不仅仅要作出疾病的中医诊断病名,也要对其作出西医诊断病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已成为一种趋势。中医不仅仅局限于古代的传统医学范畴,更是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手段对中医医学作出科学性的分析和验证,与时俱进。"周痹"的一系列临床症候与现代医学的诸多疾病的表现相似,因此可将这类疾病归属于周痹的范畴,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角度对周痹作出现代医学的相关解释,这使得中西医联系更为紧密,更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有利于中医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诊断是一系列归纳、判断的过程 ,可分三个阶段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依据—病名 ,中西医诊断均应如此。下面 ,笔者从这三个阶段对中西医诊断进行比较 ,希望通过比较能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中医诊断的实质 ,也希望通过比较寻找到中西医结合的契合点。1 病名的比较病名是诊断的最后结论 ,它应是疾病发展全过程特点和规律的总概括 ,其中必定包含临床表现的变化规律 ,也必定包含病理的变化规律。葡萄胎是西医的一个病名 ,它代表的是患者绒毛膜呈水泡样变化并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变化规律。西医大部分病名均这样 ,它们是高度抽象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西医双重诊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林 《四川中医》2007,25(9):11-12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这两种医学共同的切入点,所以要使中医诊断的指标客观化是十分困难的。中医诊断的原理与临床思维方法独具特色,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西医诊断的客观性在疾病诊治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临证中采用中西医双重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 明确诊断在西医诊治疾病中的重要性似乎不言而喻。对于中医临床,一般地强调辨证施治较多,病名诊断鲜为人用。在通常情况下,沿用西医诊断、施行中医辨证已成为临床工作者的惯例。这种现状揭示了中医病名中的某些缺陷,即名称庞杂、标准不一,临床指导价值不大等问题。如何克服这些缺陷,完善中医病名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其系统性、严密性、科学性得到加强,确立中医病名诊断在临床上和法律上的合法地位,使其能和西医诊断并驾齐驱,互相补充。这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广大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病因多种、病情复杂,目前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方法均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要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肝硬化的病证结合诊治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诊断上宜据病分证,即依据西医病名,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分类、程度分期及其并发证等,而后根据主症表现而中医辨证分型。我们发现肝硬化的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有关,可进一步研究分期辨证与据因辨证的中医证候特征。治疗上,当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我们观察证实西医病因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可提高肝硬化疗效。但需注意具体病因肝硬化的病证结合治疗策略,如中西药物序贯或同时治疗,更要强调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疗效评价的可靠性。以优化疗效显著、宜于推广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发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作用,促进提高肝硬化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糖尿病肾病的西医诊断相关指标及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做了简要综述,对糖尿病肾病的诊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临床中医诊断与治疗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特色。现代影像学是人体运用视觉诊断疾病即望诊的延伸和发展。发生于疾病不同阶段的证候,以该病病理生理或/及病理解剖的变化为基础,是中医证候与医学影像可能具备相关性的立论依据。探索并逐步阐明西医常见病中医证候与该病医学影像诊断指标的相关性、诊断与疗效评价价值及其生理病理基础,构建中医证候影像学体系,对于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一方面受大内科辨证体系的影响缺乏特异性,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病名量少而大量采用西医的病名和疾病分型或病理分型替代中医证候分型,有悖于中医理论,既不利于发挥中医辨证特色施法与用药,又不能满足骨伤科快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建构一套系统的、适应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辨证论治模式来指导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骨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中医 ,临证实施中、西医“双重诊断”,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 ,尤其对于急危重症、疑难病症 ,不能动摇。“双重诊断”是患者的呼唤 ,法规、法律的指向 ,“双重诊断”功在病人 ,也利在医生 ,并且是合理应用中、西医治疗手段的前提。中西医毕竟共处于医学科学的矛盾统一体内 ,其研究的疾病对象是共同的 ,因而中、西医各自的诊断方法、诊断内容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转化、互相统一。通过辨主症、辨病名、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机 (病理生理 )、辨病性、辨疗程七个方面的分析 ,表明西医“辨病”(指西医的诊断及其方法 )可以帮助中医“辨证”(泛指中医诊断 ) ,借鉴西医“辨病”的方法和内容 ,关系中医自身学术的发展 ,尤其是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新病种的出现或发现,它的中医命名,是否符合中医术语习惯或中医疾病诊断的规律,因此,对于一个临床疾病的中医诊断命名,在中医病历书写或病案记录的规范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临床诊疗和实验中大量的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诊,中医医务人员面临病案记录或病历书写,其中的病名诊断,西医的诊断是明确的乙型肝炎,中医的病名诊断呢?笔者认为乙型肝炎之中医命名用“肝毒”的诊断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12.
为使中医学的表述符合现代的习惯,可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概括为"状态医学"。"状态"是中医对"证"的描述,"病因病理"是西医对"病"的描述。从状态与病因病理的关系、状态的诊断、状态的治疗3个方面阐述了状态医学理论与现代病因病理学说的各自特点。认为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医学体系。中医现代化的要点是中医学的状态诊疗理论的确立和现代病因病理学说的全面引入;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是如何面对实际,接受状态的客观存在和相关理论,其难点是怎样用西药体现状态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是通过对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既源于中西区又高于中西医的新医学派。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和学习思考,现不揣冒昧就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的思路谈几点看法,以供同道商榷。1临床诊断面临的趋势临床诊断是对疾病认识的重要环节,是治疗疾病的依据。临床诊断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起了沟通医学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桥梁作用。对疾病是作出正确诊断还是错误诊断,是及时诊断还是延误诊断,是仅作出一般疾病分析还是上升到个体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上的动态诊断,它既显示了医疗…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中西医诊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何忠海 《河南中医》2009,29(6):620-623
从中西医诊断标准、治疗两方面综述了抑郁症中西医诊疗进展。认为抑郁症是目前常见心理疾病。提出了中医的病名、病类、证类诊断标准及分型、专方专药治疗;西医的分类、分型及药物、心理治疗方法。同时指出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中医诊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释了辨病治疗、辨证论治、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后者包括基于中医诊断疾病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中医病证结合模式,和基于西医诊断疾病而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病证结合模式,并探讨不同诊疗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提高中医治疗疾病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急症的治疗工作可以分为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中西医结合诊治中西医采用的是按照中医的证型诊断,以西医的病名命名的形式。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急症是分别按照中西医的特长来拟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且从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补液,中医补气;西医升压,中医稳压;中西合用,治疗高热这4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病证结合治疗糖尿病思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是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诊疗疾病的主要模式。西医诊断: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病),再进行辨证论治是多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对糖尿病所采取的诊疗方法,其他模式还有:糖尿病专病专药的应用;或忽略糖尿病诊断,单纯中医辨证论治。笔者认为,糖尿病病证结合治疗是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对其病证结合模式的探索是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疗效优势,明确中西医结合切入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制订出中医西医公认的、融合的诊疗方案,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神经内科专家围绕具有代表性的脑卒中、头痛、眩晕、多发性硬化、癫痫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环节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优势病种的中西医治疗建议,为临床实际诊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无论中、西医学的病名,都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演进。对当代中医辨病的发展趋势分析如下。一、从临床需要看:中医接诊时,应问病史,而大部分病人的病史中都有西医的诊治过程,必然涉及西医病名以及用西药后的情况,这是中医辨证论治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果只有中医病名的诊断,在向病人或其家属交待病情时,特别是危重患者或死亡病例,将会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西医脑出血与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43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CT诊断结果及分型、中医临床诊断,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438例患者临床症状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喎言、头痛及眩晕为主,出血部位以壳核区和丘脑多发,中医临床诊断以中脏腑为主。西医壳核出血、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均以中医中风病中脏腑为主,2种诊断均确诊者322例,均未确诊者52例。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灵敏度为94.43%,特异性为53.61%,诊断符合率为85.39%,假阳性率为46.39%,似然比为2.035 6,X2=128.30,P<0.05。结论中医病名诊断联合西医诊断可对中风病定位、定性、定量诊断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中风病病名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