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云  张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57-257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效果和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3年间于我院确诊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诊断过程,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效果和方法。结果所有36例患者初诊确诊的患者27例,均行2次以上的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发现阳性例数分别为27例和24例。另外9例误诊的患者中,仅行1次甚至不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未发现阳性结果。误诊的患者中,包括误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7例,误诊呼吸系统疾病2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其临床症状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的症状相似,可能被误诊,通过重复多次的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可以确诊。因此诊断过程中,对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重复多次的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减少误诊,以免延误病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临床对单纯心肌酶学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认识,以防漏诊、误诊。方法对26例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心绞痛3例,急腹症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左侧肩周炎1例。结论对心电图正常,而心肌酶学异常的患者,要注意心肌酶学的复查,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以腹痛为主症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探讨误诊原因.结果 1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均无典型胸痛症状,首发症状以腹痛为主,伴消化道其他症状.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均升高,心电图有动态改变.结论 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就诊时常规进行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查,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8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痛、头晕、心悸,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有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T波高耸,活动平板试验可使ST段暂时降至基线.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的心电图变异,临床上常以胸闷、胸痛作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需结合病史、年龄、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酶学、心脏彩超等检查,并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Brugada波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包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学特征的异同.方法 对24例急性心包炎患者及2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和心电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包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在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均有区别.结论 急性心包炎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可根据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和心电学演变特征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改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5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24h内行颅脑CT,标准导联心电图(ECG)及心肌酶学检查。结果15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ECG呈AMI改变者38例,经查肌钙蛋白CtnI确诊AMI38例其中前壁5例;前间壁5例;下壁7例;下壁及前壁1例;下壁及右心室4例,非Q波型心肌梗死16例。发现AMI组中出现异常Q波伴ST-T改变,前壁或前间壁AMI时rv1〉rv2〉rv3及SV3下降支出现切迹或挫折,非Q波型心肌梗死ST段呈下斜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有重要意义。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AMI的心电图改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表现为心律失常的非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表现为心律失常的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其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结果 37例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均无典型胸痛,首发症状以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急腹症为主,梗死部位以下壁、前壁,前间壁心梗为主。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均升高。结论非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化,对可疑病例需及时进行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36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分析和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石平 《江西医药》2010,45(2):141-14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36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结果36例被误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时无典型心绞痛,首发症状为胸闷、气促、咳嗽、出冷汗、上腹部疼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多数患者心电图不典型。结论提高内科医师的心血管专科知识水平,熟练掌握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的特征性演变规律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宋世英  赵树武 《天津医药》1998,26(9):566-56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以溶栓后患者胸痛的变化、心电图ST段下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酶峰值前移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判定指标。本文对溶栓后T波早期倒置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3例,均符合世界心脏病协会和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3例,平均年龄52.5(33~69)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5例、前壁心肌梗死7例、下后壁心肌梗死8例、广泛前壁伴下壁心肌梗死3例。具备以下条件者给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方法及急诊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42例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1例在入院后初诊误诊,误诊率26.19%,其中误诊为胃炎者3例,急性心功能衰竭2例,急性胆囊炎1例,急性肠炎1例,心律失常3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电图检查定位心肌梗死部位,其中前壁占30.95%,前间壁,占21.43%,心内膜下占16.67%,广泛前壁占14.29%,侧壁占9.52%,后壁占7.14%。以速率法检测心肌酶,CK为(532.27±73.28)U/L,CK-MB为(94.23±26.42)U/L,LDH为(632±127.38)U/L,AST为(125.42±26.36)U/L,均升高与正常参考值2倍以上。经过积极治疗,18例患者最终痊愈,痊愈率42.86%,21例患者好转,好转率50.00%,3例死亡,病死率7.14%3。结论早期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有助于协助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时恰当的急诊处理能减少心肌受损,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 分别以6项诊断标准对3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进行分析,同时观察心电图改变的持续时间,并与35例单纯下壁心肌梗死对照。结果 6项诊断标准均具一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时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远少于合并右室梗死者,两者比较,除一项标准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且常规导联改变持续时间较右胸前导联持续时间长。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通过常规12导联分析可以诊断合并总性右室心肌梗死,同时可观察时间较右室导联更长。  相似文献   

12.
李勇  丁广贵  马祥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64-2065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表现,提高AMI诊断水平。方法对不典型AMI26例,典型AMI40例,根据性别、年龄、既往史、临床特征、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不典型AMI症状不典型,女性、高龄及合并高血压多见,前壁梗死较少。结论提高对不典型AMI的认识,有助于减少AMI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分析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28-29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变化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方法:对3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与4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多为左前降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多为右冠状动脉,少数为回旋支;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时有Ⅱ、Ⅲ、aVF导联ST段上移。结论:通过对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可以对梗死相关动脉做出预测和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存在典型心电图表现,比例为45.2%。ST段抬高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有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8%。有3例(4.8%)患者表现为心源性休克,2例(3.2%)患者为心力衰竭。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需密切观察其心电图变化情况,必要情况下,实施肌钙蛋白、心肌酶谱、18导联心电图检查,便于使临床疾病诊断率大大提高,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两例特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道,告诫医务人员多掌握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对突发的身体某一部位疼痛,如牙痛、咽痛、腹痛、后背痛、手痛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对急性心肌梗死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将两例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治疗、抢救的全过程如实报道。结果目前临床上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虽有个案报道,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误诊率较高。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早发现、早治疗。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特征,特别是心电图的演变过程,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水平,减少诊断失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其急救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40例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患者入院后出现误诊,误诊率为8.3%,其中,5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0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5例误诊为气胸;220例患者最终痊愈,18例患者明显好转,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0.83%。结论早期的心电图以及快速的心肌酶谱检查是确定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及时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死亡风险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0例ERS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ERS以男性多见(85%)。ST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以V3-V5导联最为明显,大多伴J波,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至基线。结论 ERS是以J波和ST-T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心电图综合征,但易与有类似心电图表现的器质性心脏病相混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急性右室梗)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要点,提高对其特殊性的认识。方法对61例急性右室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如心绞痛、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多有诱因,主要由体力活动诱发;症状以心前区疼痛、发热、心悸为主,体征主要有血压降低、颈静脉充盈、三尖瓣听诊区3级以上收缩期杂音;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心肌酶谱、血清心肌肌钙蛋白-1呈动态变化。全部患者心电图均有V4R导联ST段抬高;23例行UCG检查,均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及右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结论急性右室梗死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左心室梗死相比,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正确及时的干预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常规导联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者应常规行右胸导联心电图,以免漏诊。多有右心功能不全、全心室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48例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1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对低血压者予以扩容治疗,60例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稳定,1例死于全心室功能衰竭,抢救成功率较高,为9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6例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人院后12小时内心电图检查,对有异常者再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进行干预,并观察其动念变化。结果: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3例心电图异常(76.04%),出血性卒中的心电图异常率与缺血性卒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3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心肌酶谱改变42例(57.53%),出血性卒中组心肌酶谱改变与缺血性卒中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52例有意识障碍与21例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心电监护,有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使可逆性的心肌损害得到恢复,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怀玉 《淮海医药》2005,23(6):454-455
目的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急诊处理。方法分析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ECG)特征。结果及早诊断及时救治,可减少漏诊、误诊防止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以突发症状为主,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ECG检查或动态变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