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衰患者不同阶段病机证候特点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阳晓  朱文锋  周小舟 《中医杂志》2000,41(6):350-352
通过大宗临床病例调查,揭示了慢性肾衰中医病机错综复杂,不同阶段主要病机及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在邪实方面,湿热、瘀血贯穿始终并且是导致病变进行性恶化的主要因素。浊毒的出现是慢性肾衰发展到晚期的特征性病理产物,是导致五脏衰败,阴阳离决的主要机理。浊毒可寒化而表现为寒湿浊毒证,热化而表现为湿热浊毒证。慢性肾衰病程中水停、外感等邪实病变出现率虽相对较低,但对慢性肾衰进展亦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琪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组方思路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可由水肿、淋证、尿血等多种病证发展而来。慢性肾衰的病程冗长,病机错综复杂,既有正气的耗损,又有实邪蕴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脾肾气、阳虚,邪实以湿浊毒瘀为主。脾肾虚衰,浊邪壅滞三焦,浊邪尿毒不能排出体外,继而并生变证。导师张琪教授,从医60余年,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成为导师的学术继承人,通过多方学习,对导师的学术思想略有体会,今就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的组方思路进行探讨。1 谨守病机,辨证处方导师认为,慢性肾衰病变涉及多个脏腑,正虚邪实,虚实并见,病情严重、病机…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可由水肿、淋证、尿血等多种病证发展而来。慢性肾衰的病程冗长,病机错综复杂.既有正气的耗损,又有实邪蕴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脾肾气、阳虚,邪实以湿浊毒瘀为主。脾肾虚衰,浊邪壅滞三焦,浊邪尿毒不能排出体外,继而并生变证。  相似文献   

4.
介绍牛春兰教授从浊毒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水湿、湿浊、湿热、瘀血、溺毒等为标,虚实互为因果,夹杂致病。水湿、湿热、瘀血等标实之邪均属"浊毒"之邪,主要指内浊、内毒,基本病机是脾肾气阴亏虚、浊毒内蕴。临床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依疾病分期论治,采用芳香化浊解毒及升清降浊法、通腑泄浊解毒法、淡渗利湿解毒法、通络化瘀解毒法、发汗散浊排毒法、清热化湿解毒法等,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张胜容教授认为“肾衰一病,脾胃先伤”,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肾两脏相互影响,逐渐走向衰败,并伴有湿、浊、瘀、毒等邪实混杂,贯穿全程.张胜容教授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将慢性肾脏病分为4种证型,分别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证、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浊毒内蕴证及气阴两虚浊瘀互阻证.治疗上主张早期就应顾护脾胃,并根据慢性肾...  相似文献   

6.
该文强调脾肾两虚,湿浊内停是慢性肾衰的重要病机,湿浊既是慢性肾衰病变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病理产物,又是加重慢性肾衰病情的重要致病因素。湿热内蕴是慢性肾衰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清热利湿泄浊,急则治标,因势利导,移邪外出,常可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为标。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水湿、湿热、湿浊、血瘀等既是因虚致实的病理产物,又是慢性肾衰竭进展加重的病理因素。孔薇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为慢性肾衰竭多为正虚邪实,虚实错杂,临证应分清邪毒的轻重浅深、标本缓急,重视标本同治,治则虽离不开扶正祛邪,但亦需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不同各有侧重。以健脾益肾、化湿泄浊为治疗大法,多用"平补"之品以防滋腻碍胃,疾病中后期强调清热利湿。脏腑病变日久,各种病理因素均可导致瘀血阻络,临证中适当配伍活血和络药物以提高疗效,活血通络之法当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8.
痛风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肝脾肾功能障碍、气化失司、湿浊瘀毒内生密切相关,且贯穿痛风病的始终。本病常由外因诱发,湿浊留注四肢、痹阻关节而发病,随着病程变化演变为不同的证候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可见湿热浊毒证、寒湿浊毒证,并以湿热浊毒证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间歇期表现为痰浊阻滞证、脾虚湿阻证,进一步进展则表现为久痹正虚、气阴亏虚,或湿浊阻碍气血运行、湿热瘀阻;日久则痰浊阻滞、血脉瘀阻出现痰瘀互结而变生痛风结节;病久迁延不愈损伤肝脾肾,终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元衰竭,为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的主要证候类型。但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非表现单一证候,特别是中后期常为几个证型兼夹的多重证候,同时由于邪正、阴阳的盛衰不同,证候之间常又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论慢性肾衰"毒"的来源与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超  王钢 《国医论坛》2006,21(5):10-12
慢性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本病可归属中医"肾劳"范畴,其某些阶段与"癃闭"、"关格"、"肾风"、"溺毒"等相类似 ,乃脾肾衰败、湿浊瘀血内阻的本虚标实之证.笔者认为就其病因及病机而言,离不开毒邪 ,而肾之生理功用正在于藏泄有度、排泄浊毒,肾衰时其泄毒之用减退乃至废用,故本病的治疗可从泄浊解毒入手,俾开启治疗肾衰之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非典的中医命名、分期及病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非典起因于疫毒病邪,根据其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建议称其为“肺痹疫”。其病机特点突现一“毒”字,外邪引致湿热蕴毒,表里郁闭,再致湿热毒盛,表里俱实。且根据其在病程中外邪引发内毒,诸邪交织,杂而为患的特点,将病程分为发热期、喘憋期、恢复期3期,按期论治,在救治过程中,视随时出现的变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脾肾亏虚,标实是指水湿、痰浊(毒)、瘀血、湿热等,诸标实之邪均可归属于"毒邪"之范畴。"毒邪"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毒损"病机在CRF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此病机,本病的治疗当以解毒祛邪为主,中医内服外治法有一定的特色和疗效。  相似文献   

12.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分布特点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200例慢性肾衰病例调查分析,证实慢性肾衰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气阴两虚为主,阴阳两虚、脾肾气虚其次。单纯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少见。病位在脾、肾、肝三脏。夹邪主要为湿热,其次为风燥、风动、水气、瘀血、湿浊,一个病例可同时兼见数邪。慢性肾衰发病多在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慢性肾衰的治疗宜以益气养阴为主,兼顾祛邪,温燥之药须慎用。  相似文献   

13.
乙肝与湿、热、毒、痰、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肝由乙肝病毒 (HBV)感染引起 ,HBV持续感染是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HBV的中医属性当属湿热疫毒 ,痰浊、瘀血是乙肝病程中的病理产物 ,湿热毒痰瘀贯穿乙肝的始终。临证时应根据病邪的主次轻重 ,清热解毒、祛湿解毒、化痰降浊、凉血活血诸法配合应用 ,突出重点 ,分清主次 ,谨守病机 ,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李金生主任认为慢性肾衰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责之于脾肾,由气虚及阳及阴,标实主要为湿浊瘀血,湿浊内蕴化毒蕴结三焦,瘀血贯穿始终。临床辨证可以结合三焦辨证,分清标本,有是证用是药,治本当补益脾肾,治标当解毒泄浊、化瘀通络。  相似文献   

15.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总结近三十位名医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论述,湿热之邪、毒邪、瘀邪是慢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病机;三者之间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交结,相互影响,或偏重湿热之邪、或毒邪、或瘀邪;病因病机明确,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简析了肝硬化的中医归属、发病和发展机制及治疗原则,认为病因主要是疫毒、酒毒、药毒、浊毒等邪为患,病位以肝脾为主,病理过程常由气及血,病机是本虚(肝、脾、肾)标实(气滞、血瘀、痰浊、水停、湿热)、虚实交错,所以在治疗上要注意攻补兼施,补虚不碍实,攻实不忘虚。根据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病理变化,结合临床实际,从整体出发,按照“以方统证”法辨证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衰(CRF)代偿期即开始出现脾胃相关证候,随病情进展逐渐增多;脾胃相关虚证与实证所占比例均较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诊疗方案中,与脾胃相关症状占71.4%;应用崇土思想实践于CRF临床,未病防病、已病防传,发生慢性肾衰后,不论患者是否有脾胃虚弱相关表现,均应用健脾理气之品,如炒白术、茯苓等药物,以先安未受邪之地;病程日久,因虚致实,浊毒内蕴,更伤中气,更当调补脾胃,以期补后天以养先天。脾虚湿困治疗可用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或五皮饮、五苓散利水祛湿,或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逐水。湿阻中焦当以三仁汤清化湿热,二陈汤祛湿化浊,温脾汤温中降逆泻浊。寒热错杂,痞塞中焦,上则呕吐,下则腹泻,则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燮理中焦气机。胃气不降,浊毒内停,微型癥瘕形成,大黄通腑泄浊,祛瘀活血,与本病病机相合。木郁犯土,长期服药,多因情志抑郁,肝气郁滞,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此即《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具体实践,多用大小柴胡汤加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笔者认为本虚标实是其基本病机特点。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间夹血虚、阳虚;邪实以瘀血为主,或夹水湿、浊毒等。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病机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