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60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控制、非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40mg,1次/d口服,连续治疗18个月,分别观察第6、12、18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所上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8个月后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减小,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同一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的疗效。方法59例冠心病患者给予辛伐他汀20mg,1次/d,连续口服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均〈0.01),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TC、LDL.C、TG、HDL-C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伴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辛伐他汀10mg/d口服,B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口服,C组给予辛伐他汀40mg/d口服.3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及安全性指标(ALT、Cr、BUN及CK),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辛伐他汀常规剂量降低TC,LDL-C的作用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辛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活血治疗+辛伐他汀(20 mg,q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活血治疗,2组均治疗1年。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及心电图心肌缺血均较治疗前好转,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对冠心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用非诺贝特治疗,实验组采用辛伐他汀,对两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以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治疗以后,两组各项血脂指标明显优于治疗之前,其中实验组各项血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会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0)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20例A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0 mg/d)。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血脂水平、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治疗半年后,他汀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血脂水平、hs-CRP及I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状硬化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蚓激酶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蚓激酶胶囊60万单位,3次/d,2组均治疗8周.结果 治疗组下肢缺血症状、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水平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蚓激酶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对冠心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患者各7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非诺贝特治疗,实验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以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治疗以后,两组各项血脂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实验组的各项血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性高,保证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其中观察组48例同时加用辛伐他汀20mg/片,每日1次,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辛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血脂和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循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0):73-74
目的分析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2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予休息、饮食控制,选用强心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晚饭后顿服辛伐他汀20mg,1次/d,连续用药12周。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52例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后12周,TC、LDL-C和TG明显低于治疗前,1例出现头晕,2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但所有患者均能坚持治疗,并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抑制效应。方法 :冠心病病人 6 0例 ,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泡腾片、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等治疗 ,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辛伐他汀 2 0mg ,po ,qn。疗程均 8wk。结果 :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CRP ,TNF α ,IL 6和IL 8浓度明显降低 [(5 .0±s 0 .6 )mg·L- 1vs (3.7± 0 .6 )mg·L- 1,(6 .4± 1.4 )ng·L- 1vs (5 .6± 1.4 )ng·L- 1,(4.4± 1.2 )ng·L- 1vs (4.2± 1.2 )ng·L- 1,(2 8±7)ng·L- 1vs (2 7± 7)ng·L- 1,P <0 .0 5或P <0 .0 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降低冠心病病人血清中CRP和炎症因子 ,显示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晓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16):1288-129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合并轻度血脂升高冠心病患者和62名健康对照者,检测2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有无差异。78例冠心病患者再进一步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39例,观察2组在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内脂素与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三酰甘油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治疗4周后,辛伐他汀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阿司匹林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的基础治疗上,比索洛尔组加服比索洛尔10mg·d~(-1),qd,连用15d。用24h Holter资料对2组的心率变异性(HRV)、ST段偏移及心律失常进行对比。结果:比索洛尔组HRV明显提高,其中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节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比索洛尔组ST段偏移幅度较小(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冠心病HRV、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具有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与晚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ACS患者67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分别于发病当日及发病后1个月予以辛伐他汀20 mg/d口服,观察发病后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和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同时监测丙氨酸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结果 2组患者血脂改善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辛伐他汀早期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晚期治疗组.结论 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有助于减少ACS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一支或多支病变.对照组随机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对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起始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5±0.24) mm比(0.72 ±0.13)mm,(1.61±0.31)mm比(0.76±0.17)mm,(1.18 ±0.21)mm比(0.70 ±0.12)mm,均P<0.05];颈内动脉起始处IMT值和斑块积分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 ±0.22)mm比(0.68 ±0.12)mm,(2.2±0.6)分比(0.6±0.2)分,均P<0.01].结论 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进展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血脂水平正常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增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健康教育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0 mg,每晚1次),治疗及随访时间为1年。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颈动脉IMT及动脉僵硬度指标心踝血管指数( CAVI)。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在服用辛伐他汀3周时出现下肢肌肉疼痛,肌酸激酶增高2倍,退出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LDL-C、HDL-C、三酰甘油水平及颈动脉IMT、CA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6.8±0.6)mmol/L比(6.6±0.6) mmol/L、LDL-C:(3.6±0.4)mmol/L比(3.6±0.5)mmol/L、HDL-C:(1.0±0.4)mmol/L比(0.9±0.5)mmol/L、三酰甘油:(2.6±0.5)mmol/L 比(2.6±0.5)mmol/L、颈动脉IMT:(1.15±0.17)mm 比(1.14±0.17)mm、CAVI:(8.6±0.8)比(8.6±0.7)](均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1年后总胆固醇、LDL-C、颈动脉IMT、CAVI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胆固醇:(5.5±0.5)mmol/L比(6.6±0.6) mmol/L、LDL-C:(3.2±0.5) mmol/L 比(3.6±0.5) mmol/L、颈动脉 IMT:(1.12±0.17)mm比(1.14±0.17)mm、CAVI:(8.7±0.8)比(8.6±0.7)](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年后总胆固醇、LDL-C、颈动脉IMT、CAVI分别为(2.8±0.3) mmol/L、(2.8±0.3) mmol/L、(0.91±0.11)mm、(8.1±0.7),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均P<0.05),?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及早给予药物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还能积极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降低截肢率,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20 mg,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每次5.2 g加入250~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NP、TC和LDL-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VE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脂,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LDL-C(低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Braunwald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4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其中UAP-Ⅰ级18例,UAP-Ⅱ级20例,UAP-Ⅲ级12例,分别检测4组患者血清CRP及LDL-C水平,并行动脉造影术(CAG术),根据患者冠脉病变分为Ⅰ型、Ⅱ型及Ⅲ型,其中Ⅱ型认定为易损斑块.结果 4组患者血清CRP、LDL-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著,以SAP组患者CRP水平最低,以UAP-Ⅲ级血清CRP、LDL-C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三组.UAP-Ⅲ级以Ⅱ型为主,占88.34%,SAP组斑块以Ⅰ型为主,占90.00%,UAP-Ⅱ级以Ⅱ型为主,占55.00%,UAP-Ⅰ级以Ⅲ型为主,占72.22%,UAP-Ⅲ级斑块Ⅱ型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RP、LDL-C水平越高,Ⅱ型斑块比例越高,其中以UAP-Ⅲ级最多见,提示血清CRP、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关系密切,可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