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猪尾状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猪尾状导管组61例和中心静脉导管组59例,经彻底引流后胸腔内注入顺铂(45 mg/m2),分别对2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猪尾状导管组疗效与中心静脉导管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猪尾状导管组均较中心静脉导管组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生活质量改善率有显著差异( P <0.01)。结论猪尾状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具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16Ga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82例,经胸腔置入16Ga中心静脉导管,彻底引流积液后向胸腔内注入顺铂45mg/m2。结果 8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应用16Ga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后总有效率84.1%,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86.6%,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31.7%。结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16Ga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方法疗效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并发症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85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行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对照组(30例)行常规胸腔穿刺引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水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有效率为78.1%,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胸水吸收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微创法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120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60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微创法治疗;B组60例采用微创的外科手术方法来放置闭式引流管。观察2组主观症状明显缓解率、胸腔积液充分引流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主观症状明显缓解率及胸腔积液充分引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微创法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92例中等量以上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穿刺抽液组58例和置管引流组34例。穿刺抽液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置管引流组行胸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胸膜肥厚及不良反应。结果穿刺抽液组与置管引流组引流时间分别为(H.23±3.47)d、(7.67±1.97)d;引流量分别为(2304.5±1003.2)ml、(2325±903.7)ml;胸膜肥厚发生率分别为13.8%、8.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常规胸穿抽液术,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应用白细胞介素Ⅱ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意义及恶性胸腔积液的引流方法的改进.方法 本组患者共36例,治疗组20例,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白细胞介素Ⅱ;对照组16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胸腔内注入顺铂.结果 两组存活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胸水CR达60%,有效率达90%,对照组CR为37.5%,有效率为62.5%.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白细胞介素Ⅱ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P<0.05),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并且改进了胸腔引流方法,减少了副损伤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n=35)和心包积液(n=33)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置管组(n=26)和常规穿刺组(n=27),同时于胸腔或心包腔内注入顺铂(60~80mg和10mg/㎡)。结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微创置管组的疗效优于常规穿刺组(81.5%比52.6%)。对于心包积液患者微创置管组的疗效与常规穿刺组相差不显著(84.6%与54.5%)。但所有病例中微创置管组均较常规穿刺组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低,也能较好地改善生活质量(88.4%与51.86%)。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较好等优点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的可行性及胸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分次引流胸水至尽,1周内先后胸腔注射高聚金葡素3000U2次。结果36例恶性胸腔积液通过一次性穿刺置管引流,3d内有35例胸水排尽,成功率达97.2%。先后2次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达77.8%(29/36)。腔内注药后有36%患者出现低热,无其他特别不良反应。结论①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小,且可留管胸腔反复引流;②高聚金葡素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评价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热灌注化疗治疗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排尽胸腔积液,注入42.5~45.00c生理盐水800~1000ml,胸腔内保留1h后充分排尽,再注入化疗药(顺铂40mg/m。+地塞米松10mg+甘露聚糖肽30mg);对照组患者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直接注入相同的化疗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14例(46.7%),总有效27例(90.0%);对照组完全缓解7例(23.3%),总有效20例(66.7%),实验组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良反应小。结论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能改善生存质量,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70例需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观察组引流管脱出、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比对照组要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比普通硅胶管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临床效果更优,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患者的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可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常规穿刺术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腔积液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引流术,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2.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0%(17/25);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疗效优于常规穿刺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胸腔药物灌注治疗恶心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干净后给予不同药物灌注,并统计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CR12例,PR7例,NR4例,总有效率为CE+PR(19/23)82.6%;对照组:CR6例,PR7例,NR10例;总有效率CE+PR(13/23)56.5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胸腔灌注白介素-2,顺铂,干扰素等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顺铂胸腔内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惠 《中国实用医药》2010,5(5):123-124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顺铂行腔内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经胸水细胞学确诊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0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顺铂行胸腔内化疗,3周后复查B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1例,(NC)4例。总有效率(CR+PR)80.00%。结论置管引流后胸腔内注入顺铂控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局部化疗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6例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局部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胸腔穿刺抽液,局部化疗同观察组.两组均予相应护理措施预防化疗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次数、住院时间、胸水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操作简单、安全,可控性强,患者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提高局部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9例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行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引流胸腔积液,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并发症及导管阻塞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导管阻塞2例,经冲洗后1例再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治疗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安全有效,简便实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连接不同的引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某院处置的创伤性血胸30例,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接水封瓶闭式引流组(n=14例、水封瓶组)和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闭式引流组(n=16例、负压瓶组),对两组平均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负压瓶组平均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均较水封瓶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在临床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研究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两组的置管次数、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以及穿刺置管期间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置管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堵管和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类型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某院急诊内科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置引流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猪尾导管组(n=102)与中心静脉导管组(n=100)。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胸腔积液总体治疗有效率、分隔型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及置管成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尾导管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5.97±1.58)d、(10.07±4.38)d]短于中心静脉导管组[(8.05±2.03)d、(12.35±5.24)d],总引流量[(2 706.299±329.56)mL]多于中心静脉导管组[(2 326.53±291.31)mL],胸腔积液总体治疗有效率(92.15%)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83.0%),分隔型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91.8%)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猪尾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与中心静脉导管比较,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与优越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引流组与穿刺组(n=3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流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穿刺组直接实施胸腔穿刺抽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胸腔积液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穿刺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引流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患者平均胸腔积液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均高于引流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相对比较理想,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胸腔积液持续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5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B组(28例)采用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术,两组术后均用顺铂和胞必佳向胸腔内灌注.结果 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7.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4.073,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208,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能有效控制胸水,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