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快速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心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Triage诊断仪检测心衰组(106例)和对照组(32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各组血浆BNP(ng·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水平依次递增(P〈0.01)。血浆BNP与超声指标做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68,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5,P〈0.01)。房颤组血浆BNP水平(929.65±240.60)ng·L^-1,明显高于非房颤组患者(465.98±169.28)ng·L^-1。(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心衰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所选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选对象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平.结果 Ⅱ级、Ⅲ级、Ⅳ级组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Ⅳ级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高于Ⅲ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Ⅲ级组(P<0.05);Ⅲ级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平高于Ⅱ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Ⅱ级组,(P<0.05).结论 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平的改变对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血浆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诊断重症医学科心力衰竭患者,分析其水平变化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县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近年来确诊的45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BNP、CRP、cTnI水平。结果治疗后血BNP、CRP、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尤以Ⅳ级患者改善幅度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Ⅲ级治疗后CRP水平外,余患者治疗后各指标仍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血BNP、CRP、cTnI联合检测可作为心力衰竭评价的一项灵敏指标,为临床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时血B型利钠肽(BNP)水平意义。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诊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0例行药物治疗。比较PCI治疗与药物治疗者血清BNP水平。结果与入院时相比,入院1周后行PCI治疗患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药物治疗患者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116例患者血清BNP水平随着Killip分级的升高及LVEF的降低而显著升高(P<0.05)。结论 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法相关,同时是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探讨BNP与cTnI能否作为DHF诊断及其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判断指标。方法筛选DHF患者78例,按NYHA心功能进行分级,对心力衰竭进行规范治疗1个月,再次测定DHF、cTnI浓度。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BNP、cTnI浓度。结果DHF患者血浆BNP与cTn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0.01),治疗后BNP与cTnI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BNP与cTnI可作为DHF患者的诊断以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两者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并可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中脑利钠肽(BNP)的变化及诊断早期DHF的临界值。方法对老年DHF64例患者及34例SHF患者检测BNP,81例无心衰患者作对照。结果1NYHA心功能~级患者BNP水平分别为(281.47±247.60)pg/ml、(1235.60±926.79)pg/ml、(2838.75±1193.80)pg/ml,P=0.001;2BNP水平在SHF和DHF中分别为(746.3±823.0)pg/ml、(2468.9±1288.9),P=0.000;3在SHF、DHF,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5(P=0.001)、-0.333(P=0.016);4在SHF,BNP与左心室大小呈正相关(r=0.435,P=0.026);在DHF,BNP与左心房大小呈正相关,(r=0.359,P=0.01)。5排除SHF后,以78.50 pg/ml为临界值诊断DHF的曲线下面积为0.995,其敏感性96.8%,特异性为97.5%。结论BNP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诊断早期DHF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利钠肽浓度在临床中应用于心衰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50例心衰患者为甲组,并从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为健康的志愿者中随机选取50例为乙组,比较两组人员的脑利钠肽前体(proBNPII)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的proBNPII浓度比较,P〈0.05,说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身体健康者比较,心衰患者的proBNPII浓度较高,且proBNPII浓度水平是评价患者患病程度、预后以及预后评估等,是临床上诊断患者为心衰的重要的参考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5例,发病第3、7天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脑损伤程度分级,比较不同脑损伤程度患者 BNP 值;发病第7、14、30天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 BNP 值。结果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而重度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预后优良患者的BNP值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BNP值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早期预后有关,急性脑梗死早期对其进行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对治疗方案也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清B型利钠肽(BNP)与低白蛋白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了8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50%,无缺血性心脏病,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通过统计分析,探讨BNP或白蛋白浓度基线和基本临床特征,明确BNP与白蛋白浓度变化的相关因素以及每个指标的临床意义.结果 BNP对数转换值与心功能分级、总蛋白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相关,而白蛋白与糖尿病史和总蛋白水平呈正相关.BNP和白蛋白浓度的基线值与随访值之差相关(P<0.0001).BNP和白蛋白浓度是随访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BNP和白蛋白与不同的临床特征相关,其长期变化呈负相关,两者都是独立的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我国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也是对患者危害最大的疾病,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阶段,具有很高的致效的评估仍缺乏有效的客观指标.研究表明,血浆B型利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olypeptide,BNP)与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衰的血浆标志物,用于心衰的诊断、危险分层并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可更客观地评价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针对不同级别的病情有相应的治疗.现将BNP在心衰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 106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3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39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24例;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狭窄评分,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24例(对照组)对比,监测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BN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UAP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着冠状动脉造影评分的增加,BNP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预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脑利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静脉注射脑利钠肽治疗组)和对照组(硝酸甘油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醛固酮水平、血管紧张素Ⅱ、肾素以及BNP水平。结果:治疗后的2、5、7d,两组的BNP较之前均下降,其中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且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h治疗组醛固酮水平、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较治疗前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此方面治疗前后统计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注射脑利钠肽能够降低患者的BNP、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水平,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和肌钙蛋白水平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与其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75例CHF患者(观察组)和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对照组)血清BNP和cTnI水平,观察两组BNP和cTnl水平差异及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BNP和cTnI水平分别为(1 132.4 ±220.5)ng/L、(825.3 ±186.2)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 ±16.0)ng/L、(26.9 ±12.7)ng/L(t=3.897、4.127,均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问的BNP和cTn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65、5.876,均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BNP和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经直线相关性分析,BNP和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853、0.647,均P<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BNP和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而且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可作这CHF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中脑钠肽(BNP)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其对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PIH组),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另外选取健康妊娠者49例(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中的BNP及cTnI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轻度PIH组、中度PIH组、重度PIH组的BNP及cTnI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PIH组、重度PIH组各指标高于轻度PI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BNP及cTnI水平逐渐升高,以重度PIH组升高的水平最为显著。结论:联合检测血中BNP及cTnI能够反映PIH患者心肌的损伤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利于及早判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N末端C型利钠肽原(NT-proCNP)水平的改变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HF患者96例和同期住院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结果 HF组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7.29、40.18,均P<0.01),有症状衰竭组与无症状衰竭组血清NT-proBNP、NT-proC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2.16、73.62,均P<0.01).心功能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t=23.46、32.94、33.17、25.16、29.59、38.19,均P<0.01),Ⅲ级组、Ⅳ级组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组(t=21.45、24.65、30.17、31.28,均P<0.01),Ⅳ级组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均明显高于Ⅲ级组(t=27.39、26.91,均P<0.01).HF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NT-proCNP水平变化趋势呈正相关(r=0.502,P<0.01).结论 血清NT-proBNP、NT-proCNP与心力衰竭发病密切,对HF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和鉴别心衰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2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BNP-32浓度,并动态观察心功能分级(NYHA )Ⅲ级、Ⅳ级患者治疗 2 wk 后 BNP-32水平变化。比较不同NYHA分级与不同病因的BN P水平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1)心衰组BNP水平 8 58.7±326.9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 109.3±37.6 ng*L-1 (P<0.01)。心衰组和对照组的BNP水平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 781.9~935.5 ng*L-1和 95.3~123.3 ng*L-1,相互之间无交叉。(2)血清BNP 水平对慢性心衰的诊断界值为 120 ng*L-1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7%。(3)NYHA Ⅱ级、Ⅲ级和Ⅳ级的BNP水平分别为 638 .5±224.5、878.0±334.0 和 1045.8±585.1 ng*L-1([ WTBX〗P<0.01),BNP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818 ,P<0.01),与原发病无相关性(P>0.05)。(4)BNP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差,治疗后BNP水平下降者疗效较好,反之疗效差。结论BNP水平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治疗效果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小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66-67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所选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选对象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平。结果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高于Ⅲ级组组、Ⅳ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高于Ⅱ级组、Ⅲ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平改变有助于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血浆B型脑钠肽(BNP)检测水平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上已确诊为CHF的患者共186例,分为Ⅱ级心力衰竭组58例,Ⅲ级心力衰竭组67例,Ⅳ级心力衰竭组61例,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血浆BNP水平。结果血清FT3Ⅳ级心力衰竭组均低于Ⅱ、Ⅲ级心力衰竭组(P<0.05),Ⅲ级心力衰竭组低于Ⅱ级心力衰竭组(P<0.05);血浆BNPⅣ级心力衰竭组高于Ⅱ、Ⅲ级心力衰竭组(P<0.05);Ⅲ级心力衰竭组高于Ⅱ级心力衰竭组(P<0.05);FT4、TSH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HF患者中联合测定血清FT3与血浆BNP水平能更好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15,(14)
目的探讨血B型利钠肽浓度正常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方法对75例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将血BNP浓度正常的1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血BNP浓度明显升高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1.46±4.21)mm大于对照组(62.56±3.52)mm(P<0.05);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23.25±2.3)%小于对照组(27.78±2.4)%(P<0.05)。两组血BNP浓度在稳定期各时间段无明显改变,但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与缓解后,观察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而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随访中,观察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14/17与8/58,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BNP降低为预测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血BNP浓度正常提示BNP分泌机制的耗竭和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