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简称MCL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在婴儿和儿童发病,该综合征1967年首先由日本川崎富作描述故又称川崎病。自1968年以后显著增多,我院自1985年5月~1996年6月共收治20例,现将其临床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幼儿急疹(exanthe ma subitum),又称婴儿玫瑰疹(reseola infantum),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但出疹前难以确诊。因此笔者对1999年1月-2003年6月4年间80例幼儿急疹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nery aneurysm,CAA)是其常见而严重的0并发症,对儿童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近年来我院共收治KD病例150例(已报道90例[1]),其中并发巨大CAA者1例.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KD发生巨大CAA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成人麻疹同儿童麻疹的临床区别。方法:收治成人麻疹患者76例,年龄18~45岁。接种麻疹疫苗16例,接种史不详60例;麻疹抗体IgM阳性34例;本地居民32例,外地居民44例。儿童56例,年龄5个月~16岁。接种麻疹疫苗36例,接种史不详8例;未行麻疹疫苗接种12例,麻疹抗体IgM阳性32例;本地儿童46例,外地儿童1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尿粪常规、心肌酶谱、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和胸片检查。并观察二组患者出疹时间,出疹顺序,并发症上区别。结果:①出疹率:儿童组第3天、第4天出疹率较高,分别为19.5%、64.4%,以后逐渐下降;成人组第2天、第3天出疹率较高,分别为40.1%、33.9%,以后逐渐下降。②出疹顺序:成人从面部→躯干→四肢出疹32例(42.1%)。儿童从面部→躯干→四肢出疹49例(87.5%),有显著区别。③皮疹消退时间:两组消退时间无明显差别。④皮疹形态变化:成人皮疹形态增大,融合多,凸起明显,儿童皮疹细小,充血,密度较大,口腔黏模斑多见。⑤并发症:儿童组以喉炎、肺炎、肠炎居多,而成人则以心肌酶谱异常和肝损伤居多,两组有所不同。结论:成人麻疹发病较儿童快且早,而且成人麻疹肝肾心损伤明显比儿童麻疹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各年龄段儿童出疹性疾病的病因构成,并对这类疾病的诊治体会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将576例患有出疹性疾病且原发病因诊断明确的住院患儿按年龄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各组的病因构成。结果在≦1岁、1~3岁、4~6岁、≧7岁四个年龄组中,前两者最常见的病因均为感染性疾病(33.7%、47.7%);后两者最常见的病因均为风湿免疫性疾病(39.0%、64.2%);四组其次的病因分别为变态反应性及血液系统疾病(25.3%)、风湿免疫性疾病(20.1%)、感染性疾病(27.9%)、变态反应性疾病(16.6%)。结论不同年龄组儿童出疹性疾病病因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在婴幼儿时期以感染为最常见病因,随年龄增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逐渐下降,而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逐渐上升。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上述特点在儿童出疹性疾病的防治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赵林林 《右江医学》2003,31(4):375-376
川崎病 (Kawasaki’s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 ,MCLS) ,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 ,上世纪6 0年代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至今日本已报道 16万该病病例 ,亚、欧、美、澳洲及南非等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我国川崎病发病亦逐年增加[2 ,3 ] ,目前在许多国家 ,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4] ,因此引起儿科医生的普遍重视 ,对本病的病因、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的研究 ,已成为儿科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5] 。1.历史回顾   196 7年日本学者川崎富…  相似文献   

7.
肖伟  翁幼娜  李巧方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4):493-494,557
目的 分析宁波市北仑区2009-2013年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建立数据库系统分析.结果 35例重症病例中,男24例,女11例;3岁以下儿童占94.29%,年龄中位数为1岁;散居儿童30例(85.71%),发病集中在5~7月份.临床上均有较明显的发热和出疹症状,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平均持续4.6d,最高温度≥39℃的28例(80%),出疹平均持续4.0 d;首次就诊无典型出疹临床表现的占45.71%.发病后平均0.5d就医,到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平均需0.8d,确诊平均1.5d,初诊正确率为48.57%.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88.57%)为主.结论 应重点做好低年龄段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能力,同时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8.
张江华  俞莉  熊珍珍 《九江医学》2009,24(2):39-39,41
川崎病(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病因之一[1].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58例KD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KD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防范误诊及冠脉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忠浩  崔红 《中国医刊》2008,43(1):59-60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道,故称为“川崎病”,本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之一,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日益受到重视。1川崎病发病流行病学调查自日本首例报道后,我国台湾和大陆也相继于1976年和1978年报道KD有关资料。近30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做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KD具有区域流行性、明显季节性、疾病自限性,以及高发于婴幼…  相似文献   

10.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病原体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我院驻地海拔3650m,从1993年9月~2003年2月,收治水痘患儿142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辽宁省发热伴出疹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发热伴出疹性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对675例病例标本进行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5例病例中,阳性病例检出45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67.70%。不同发热伴出疹性疾病在各年份的阳性检出率不同:麻疹病毒阳性检出率2014年最高,为50.43%;风疹病毒阳性检出率2010年最高,为42.53%;水痘病毒阳性检出率2013年最高,为55.28%。不同发热伴出疹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中阳性检出率不同:麻疹病毒阳性检出率以35~岁组最高(71.43%),风疹以15~岁组最高(32.17%),水痘以0~岁组最高(34.78%)。结论麻疹、风疹、水痘仍然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发热伴出疹性疾病,加强麻疹、风疹、水痘疫苗预防接种对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以便能够及早发现、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对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结果 102例轻症,占68.0%;48例重症,占32.0%.150例患儿首发症状以发热、出疹为主,105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占70.0%;97例患儿伴有典型皮疹症状,占64.7%;出疹部位主要以手、足、口为主,手部出疹率占94.0%,足部出疹率占83.3%,口部出疹率占83.3%.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主要为8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患儿首发特征为出疹、发热,及时发现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石海矾  狄军波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2):978-978,983
目的观察麻疹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记录并比较38例麻疹患儿出疹期及恢复期血浆vWF水平,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血浆vWF水平,出疹期为249.60%±39.99%,恢复期116.21%±16.42%,对照组114.53%±20.11%,出疹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麻疹组为242.93%±59.87%,普通麻疹组为163.07%±32.34%,与对照组三组间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vWF水平出疹期明显高于恢复期,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血浆vWF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监测病情、预后判断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年来麻疹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9月收住入院的76例麻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麻疹病人中,临床上均有发热、皮疹,大多患者皮疹典型,在发热第2天出疹5例,发热第3天出疹24例,发热第4天出疹23例,发热第5天出疹14例,发热第6天出疹7例,发热第7天出疹3例。有麻疹粘膜斑76例(100%),有结膜充血67例(88.2%),有腹泻56例(73.7%),有支气管炎50例(65.8%),有肝损害47例/75例(62.7%),有肺炎6例(7.9%)。76例中好转出院73例,转院3例。结论麻疹病人临床表现腹泻多,可作为麻疹的一个临床特征。麻疹的诊断应综合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早诊治,及早隔离。  相似文献   

15.
小儿川崎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明华 《广东医学》2002,23(7):661-662
川崎病 (Kawasaki’s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 ,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自上世纪 60年代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 ,至今日本已报道 1 6万该病病例 ,亚、欧、美、澳洲及南非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我国川崎病发病亦逐年增加。目前在许多国家 ,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因此引起儿科医生的普遍重视。对本病的病因、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的研究 ,已成为儿科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目前,川崎病已取代急性风湿热成为我国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1]。从2010年6月以来,我们对川崎病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选择川崎病患儿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8月至11岁,平均年龄3.4岁。入院时均有3~5d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出疹期T淋巴细胞及IL-2水平。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36例麻疹出疹期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水平,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观察组CD4+、CD4+/CD8+、IL-2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1),CD8+上升(P<0.01),CD3+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麻疹急性出疹期患儿存在细胞功能紊乱,细胞因子在麻疹的发病机理中亦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波 《广州医药》2001,32(6):39-39
我科在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 8个月龄以下的婴儿麻疹 6例 ,其中男婴 4例 ,女婴 2例 ,平均年龄 5 4个月。诊断均符合《传染病学》 (第 4版 )中的麻疹诊断标准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6例患儿均有发热 ,<39 0℃ 4例 ,39 0~ 4 0 0℃患儿 2例 ,畏光、流泪、流涕、咳嗽者 6例。 6例患儿均有麻疹粘膜斑。结膜充血 4例 ,充血性皮疹者 6例 ,发热第 2~ 3天出疹 4例 ,发热第 4天出疹 2例。出诊顺序 :4例自颜面部开始 ,2例自耳后开始 ,其次为躯干 ,四肢出疹。发热持续时间为 5~ 7天。与 8月龄以上婴幼儿及儿童相比 ,具有发热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六十年代麻疹疫苗在我国的普遍接种,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明显下降,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也发生了改变.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接受麻疹疫苗后的麻疹患儿17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本市近年来麻疹发病的新特征与防治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5~6岁5例占29.41%,>6岁12例占70.59%.17例患儿分别在市区各卫生预防接种部门接受过麻疹疫苗的初种(8个月)与复种(1岁半~2岁).疫苗来源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冻干麻疹活疫苗. 1.2 临床表现 17例均出现发烧、咳嗽、皮疹、疹褪后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12例具典型卡他症状,5例出现koplik's sport,2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2例有典型皮疹,异型皮疹3例(猩红热样、粟粒样),皮疹稀疏2例,出疹顺序异常3例(皮疹由胸、腹部首发渐延及全身).发热3~4d后出疹13例(76.47%),发热1~2d出疹4例(23.53%).8例(47.06%)出现并发症,其中支气管炎3例、肺炎5例. 2 结果 采用病毒唑与青霉素联合疗法,均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3 讨论在我国普遍接种麻苗前,麻疹以冬、春季为高发期,占流行周期病例总数的83.47%.90%的麻疹患儿年龄小于5岁.本组患儿均接种过麻疹疫苗,年龄大于5岁,以春、夏发病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24%.临床表现仍以发烧、典型卡他症状、koplik's sports、全身斑丘疹、疹褪后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为主要特征.并发症等与传统报道相近,主要累及呼吸系统,但较以前减少,且预后良好.与未接种麻苗的患儿不同的是:koplik's sports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本组仅5例占29.41%;出疹不典型:表现为出疹时间提前,发烧1~2天出疹者占23.53%,个别存在出疹顺序异常、异型皮疹;少数病例发热不显著,3例体温低于38℃. 从以上临床表现不难看出,接种麻苗后麻疹的发病季节与高峰出现后移,粘膜斑与皮疹已多不典型.有人认为是麻苗的接种削弱了即将来临的冬、春高峰,导致了麻疹发病季节的后移,而且减毒麻疹病毒首先还丧失了引起koplik's sports与出疹的能力.同时,本组大龄儿童的发病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分析认为,本市卫生防疫部门一直严格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麻苗的预防接种,历年来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冻干麻疹活疫苗”,从麻苗来源、保管、使用以及本组学龄前与学龄儿童的散发病例分析,不存在疫苗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很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相关抗体的免疫保护作用逐年减退有关,才使发病率得以上升.据此,我们建议对6~7岁学龄儿童、12~13岁青少年应予有计划再免疫,以进一步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20.
西宁地区皮疹患儿中EB病毒感染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EB病毒感染在长期发热及皮疹性疾病诊断中已引起了重视,但有关临床资料报道不多。我院感染科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出疹性疾病178例,其中EB病毒感染53例(包括与麻疹混合感染28例,以下简称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