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人工表面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讨论。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表面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共47个膝关节。其中单侧膝关节41例,双侧膝关节3例。22例患者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A组),22例患者采用常规引流袋(B组)。比较患者术后6小时引流量及术后24小时总引流量。比较患者术后平均输血量,平均输异体血比例。并观察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患者术后6小时引流量及术后24小时总引流量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平均回输自体血363.9ml,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输异体血144.5ml,输异体血比例22.7%。B组18例患者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异体血输血量285.4ml,输异体血比例81.8%。A组自体血回输患者均无不良反应,B组异体血输血过程中有2例出现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结论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能够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降低对异体血的需要,可减少因输入异体血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自体血回输虽无法完全纠正术后患者贫血症状,但它可以减少输入异体血的机会。因此,在异体血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应用自体血回输器回输自体血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2组,A组(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3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非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 300 ml,不进行自体血回输.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及使用血液回收装置的必要性.结果 共2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组169例,B组51例,A组患者中使用自体血回输后仅13例(7.7%)需要行同种异体输血,B组未使用同种异体血.其中A组行多节段(3个及以上)减压融合术的患者中,4例(22.2%)输同种异体血,明显高于1~2个节段手术的患者异体输血比例(P<0.05).A组和B组比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f(173.0±44.7)min vs.(135.9±45.6)min,P=0.0000]和术中出血量[(628.9±306.9)mlvs.(287.6±203.4)ml,P=0.0000]明显增高.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基本满足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输血要求,明显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患者74例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4组,分别为未用自体血组(A组)17例; 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B组) 19例;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C组)20例;术前预存自体血联合术中血液回输组(D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及输异体血量.结果 各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7/17)需输异体血,平均847mL;B组63.5%(12/19)需输异体血,平均435mL;C组90%(18/20)需输异体血,平均528mL;D组11.1%(2/18)需输异体血,平均250mL.平均输血量A组明显多于B、C、D 3组(P<0.05,P<0.01),C组多于D组(P<0.01);输血例数与百分比A组高于B、D 2组,C组高于D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应用能较大限度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与异体输血的经验,以及预存自体血和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8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输血情况,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组(A组)62例,术中自体血回输组(B组)76例,未作自体输血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C组)50例。结果:A组、B组术后分别有64.5%(40/62)和61.8%(47/76)无需输异体血而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明显多于C组(P〈0.05),A组、B组异体血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A组采血前、后血液指标无显著差异,B组术后1天患者RBC、Hb、HCT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但无失血反应,术后1周恢复正常。电解质术前、术后无异常。术中回输血经光镜观察回收处理后红细胞形态正常、无碎片。回收血培养均呈阴性。结论: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经济、副反应较少的高质量输血,能使绝大多数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避免输异体血,方法简便、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的作用。方法: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0例,其中25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A组),25例未用自体血回输(B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术前血常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使用量和术后第1、3、7天的血常规。结果: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382±123)ml,输异体血量(75±23)ml。B组术中输异体血量(427±134)ml。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常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择期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骨科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术中只进行自体血回输的患者20例(A组)和术中仅输入异体血的患者20例(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要血常规指标、手术前后体温、术后恢复指标及用血费用。结果 A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用术中血量达到或超过4 U,自体血回输费用低于异体输血费用。结论自体血回输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在用血量较大的情况下,自体血回输可以降低用血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6日至2004年12月12日,我院收治膝关节置换36例病人,46个膝关节行表面置换手术,其中30例病人,40个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回收术后出血并及时输注给病人,减少使用同种异体血,统计输血量,并与未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同种病人的输血量对照。结果:20例单膝置换病人术后回输红细胞150~600ml,平均450ml:10例双膝置换病人术后回输红细胞450~1650ml,平均1060ml,单个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输注同种异体血480m1.较未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同种手术病人输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在行膝关节置换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同种异体血的输血量,降低病人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作用。方法44例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手术患者,31例术后使用CBCⅡConstaVacTM型回输血器予自体引流血回输作为观察组,13例术后仅异体输血作为对照组。记录回输血总量并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第7天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共回输自体引流血24980ml,占总输血量52.5%,人均输血量628ml,对照组共输异体血12000ml,人均输血量923ml,两组人均输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恢复接近正常。结论自体引流血回输是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手术中安全有效、简便可靠的输血方式,可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疗法对非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病人血液保护的效果。②方法40例择期行OPCAB病人,随机分成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组(联合组)和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对照组),联合组病人麻醉诱导后从动脉采血(采血量8~12mL/kg),同时从静脉输入胶体液加晶体液(V:V=1:1)。两组病人用血液回收机回收的术中出血,术中或术毕将洗涤后的红细胞均回输体内。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将术前采集的自体血回输体内。监测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及术后24h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24h出血量及输异体血的量。③结果两组病人术后24hHb、Hct、PLT、出血量、术后输异体血的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81~9.878,P〈0.05、0.01)。④结论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能降低OPCAB病人异体血的输注,降低术中及术后输血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对术中行自体血回输的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骨折愈合程度进行探讨和评估.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行脊柱内固定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 2组,A组施行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施行异体输血.在术后第1、4、8、12周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液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术中输注的浓缩红细胞及血浆量明显低于B组,术后第4、8、12周A组的sICAM-1,sVCAM-1水平明显低于B组,A组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B组有3个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4、8、12周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及高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技术不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而且可以保证组织血供,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骨折的正常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 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因骨性关节炎( O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 A组,23例),对照组( B组,23例),A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B组注射20 mL生理盐水,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术后6周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或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Hb及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3小时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术后2周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形成,术后6周随访未发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发生。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没有增加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夹闭引流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夹闭引流管在减少术后失血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1月38例需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和早期夹闭组。术前及术后24h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t),术后24h、48h计算失血量。结果术前Hb、H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早期夹闭组的Hb、Ht高于持续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夹闭组术后24h、48h失血量及输血患者比例较持续引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夹闭引流管对于减少术后失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碎石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方法共纳入70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其中A组32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B组38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39.1±8.3)min,显著短于A组(P〈0.01);B组出血量(10.1±2.4)mL,显著少于A组(P〈0.01);B组住院时间(6.79±1.77)d,明显短于A组(P〈0.01);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碎石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各具优势,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Plt)分离回输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36名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24~60岁,体重53~71 kg。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8):对照组(A组)和急性Plt分离组(B组)。A组行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B组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整个Plt分离过程在肝素化之前完成。于麻醉诱导前(T1)、肝素化前(T2)、术后1 h、24 h和48 h(T3、T4、T5)各时点记录相关血液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记录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1 h、24 h引流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 B组急性Plt分离处理的全血容量为(1150±168)ml,采集富Plt血浆(177±32)ml,其中Plt计数(1 060±255)×109/L,占全身血容量Plt总数(25±4)%,Plt分离时间(38±11)min。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h时Plt计数明显升高,术后1 h、24 h引流量、异体红细胞、Plt输注量和异体Plt输注率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可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采用换血方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应用三种不同血球血浆比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3例,根据不同血球血浆比例随机分为A、B、C组,均给予换血方法治疗,A组采用新鲜全血,B组采用血球血浆1∶1成分血;C组采用血球血浆2.5∶1成分血,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组治疗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WBC,P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Hb及HCT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球血浆1∶1,2.5∶1成分血和全血均可有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但2.5∶1成分血换血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高于1∶1成分血治疗患儿,且更接近全血,更适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学表,按1∶1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后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比较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处理情况、手术成功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后腹腔镜组1例因拒绝接受腹腔镜手术,2例缺乏随访资料而脱落;开放手术组因2例转院,2例缺乏随访资料而脱落。后腹腔镜组(57例)和开放手术组(56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分别为(89.6±177;18.4)min、(70.2±177;17.2)ml、8例和(124.2±177;27.3)min、(205.7±177;51.9)ml、20例;拔管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8±177;1.3) d、(1.7±177;1.1) d、(2.6±177;1.2) d、(6.2±177;3.1) d和(4.2±177;2.0)d、(2.9±177;1.4)d、(5.1±177;3.1)d、(13.5±177;5.4)d;术后镇痛例数、引流量分别为11例、(15.4±177;4.2)ml和43例、(45.1±177;12.7)ml;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手术组1年内无一例死亡和复发,后腹腔镜组有5例中转开腹,1年内1例死亡、2例复发。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分别有2例(3.51%)和9例(16.07%)出现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仍存在手术失败和复发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泌尿外科医生的经验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失血患者输入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输入比例的不同,将45例创伤性失血患者分成3组,每组15例,A组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1,B组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1~1∶2,C组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2,观察三组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输血前三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24 h,A组Hb、Plt、APTT、PT-INR无明显变化,FIB水平高于输血前,且明显高于B、C组输血后(P<0.05);B组APTT、PT-INR较输血前明显延长(P<0.05),C组输血后较输血前Plt降低,APTT、PT-INR延长,FIB水平降低(P<0.05).三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入救治创伤性大失血患者,有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银世杰  黄海清 《广西医学》2010,32(12):1481-1485
目的探讨机血直接回输对体外循环(CPB)心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机血全部直接回输;B组30例,机血全部丢弃。对比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T1)、给鱼精蛋白10 min后(T2)、关胸即刻(T3)、术后4 h(T4)采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浆游离Ca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中、术后24 h库血的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等临床情况。结果 PLT计数、血浆游离Ca2+、PT、APTT、TT、FIB、D-D、ACT、Hb在各时间点测定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库血用量少于B组(P〈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后直接回输机血不加重凝血功能紊乱,体外循环后采用机血直接回输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α-硫辛酸联合单频红外线能(MIRE)干预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DM)患者132例分为DAN组和NDAN组,以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α-硫辛酸联合MIRE治疗DAN组中高Hcy血症患者,2周后观察血液中Hcy浓度,并通过欧米诺诊断膏贴评估自主神经病变的改善程度。结果 DAN组、NDAN组及健康对照组血Hcy浓度分别为(16.82±4.21)μmol/L、(12.42±3.06)μmol/L和(10.72±3.24)μ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α-硫辛酸联合MIRE干预后,高Hcy组患者血浆Hcy水平由(19.22±2.45)μmol/L下降至(16.10±2.68)μmol/L(P<0.05),左足欧米诺膏贴完全变色时间由(24.81±7.60)min下降至(19.25±5.42)min(P<0.05),右足由(23.44±7.40)min下降至(17.63±5.11)min(P<0.05)。结论 DAN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NDAN组患者,α-硫辛酸联合MIRE干预后可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改善患者足部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