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前臂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游离前臂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腹部皮肤缺损8例,背部3例,指侧4例,转移皮瓣面积大小(2.0-4.0)cm×(2.0-6.0)cm.结果 本组1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成后,随访6周-6个月,修复手部皮肤外观功能满意.结论 该皮瓣是以前臂骨间背动脉穿支为蒂,具有不损伤前臂主干血管、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较薄、供区损伤小与受区皮肤质地颜色相近等特点,适合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100-3101
回顾收治的25例手指创伤患者资料,以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做移植修复,供区拉拢缝合。25例患者手术时间2.3~5.0h(2.7±0.9)h。供区切口Ⅰ期愈合,遗留线性疤痕,无1例腕关节挛缩。供区皮瓣均存活,3指出现局部坏死,经过平均10.5d的换药后均逐渐愈合。5指出现动静脉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动脉和拆除部分缝线缓解压力后创面存活。2指出现感染,取皮瓣分泌物进行培养加药敏,静滴抗生素并换药处理后皮瓣存活。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外形不臃肿。临床分级中,优23例(76.7%),良3例(10.0%),可4例(13.3%),差0例(0.0%)。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创面,供区功能外观影响小,患指外形好、易存活、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和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39.76±8.88)岁,年龄范围为21~56岁。根据选择皮瓣的不同分为尺动脉组( n=6)和桡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不同皮瓣修复方案对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指动脉侧方皮瓣修复方案,对照组采用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方案。对比两组皮瓣存活率、一期愈合率与手指感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皮瓣存活率与一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指感觉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侧方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均可有效促进皮瓣存活,且一期愈合率较好,但前者可有效提升手指感觉,修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功能区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本组收治46例52指手指掌侧单纯皮肤缺损的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5 cm×5.0 cm。致伤原因:碾压伤10例,压砸伤19例,机器绞伤14例,化学烧伤3例。采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6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24指、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12指,皮瓣供区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均顺利成活,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过换药愈合,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发生动脉危象1例,经过血管探查吻合成活。随访6~24个月,末次随访两点辨别觉恢复以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最佳,为5~6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37指,良10指,可5指。其中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优9指、良4指、可3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优16指、良6指,可2指,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12指均为优。结论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形态、功能,且供区隐蔽,效果最佳。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操作安全、简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对比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与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修复前后手功能、疼痛评分,修复效果及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前两组手功能、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观察组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指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提高修复效果及患者对美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和观察组(给予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手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手指软组织缺损给予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功能,提高皮瓣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手指背侧皮肤缺损是手外中最常见的外伤之一,缺损后不仅影响患者的手功能,而且还严重影响手部美观,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手指背侧皮肤缺损修复的方法众多,包括邻指皮瓣、腹部皮瓣、交臂皮瓣等多种修复方式圜。虽然上述修复方法手术操作简单,但是患者术后多不能早期功能锻炼。为此,本次研究比较手背逆行岛状皮瓣和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应用于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在外伤性手指创面修复中的效果及对手部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手指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组(试验组n=50例)和腹部皮瓣修复组(对照组n=50例).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手部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试验组的皮瓣存活良好率为为94%高于对照组80%(P<0.05),手部功能优良率试验组为98%高于对照组86%(P<0.05),术后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16%,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微型游离皮瓣能提高外伤性手指创面修复效果,有效改善患者手部功能,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之一,通过游离皮瓣移植重建舌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对半舌切除进行修复的方法。我科2003年6月~2005年7月应用前臂即刻重建舌部术后半侧组织缺损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38~59岁,均为舌左侧鳞状细胞癌,前臂皮瓣为6cm×5cm,术后成活率100%。护理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常表现焦虑恐惧等心理,担心手术不成功,手术危险性大,因此,做好术前解释工作十分必要。帮助患者了解口腔疾病知识、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及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优缺点。方法选取中等大小面积面部缺损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改良菱形皮瓣(46例)和旋转皮瓣(32例)修复,比较两组皮肤缺损的面积、切口长度、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t=0.855,P〉0.05);旋转皮瓣组皮瓣切口长度明显大于改良菱形皮瓣组,差异有显著性(t=10.710,P〈0.05);两组皮瓣修复术后随诊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22,P〉0.05)。但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旋转皮瓣组术后满意度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t=2.870,P〈0.05)。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均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应以旋转皮瓣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合理选用邻近皮瓣Ⅰ期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63例患者颜面部皮肤肿瘤在切除后,采用邻近皮瓣Ⅰ期修复皮肤缺损.有8种皮瓣被成功的设计和应用.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有155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缺损愈合满意,瘢痕隐匿,无明显面部畸形及色差.5例患者术后皮瓣远端表皮出现坏死.应用最多的是旋转皮瓣,其次是滑行推进皮瓣.结论 合理设计的邻近皮瓣修复面部较大皮肤缺损可获满意疗效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应用的硬脑膜修补材料有自体组织修补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异种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主要以进口产品为主,价格昂贵。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一种国产新型生物型硬脑膜补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取24只健康家犬制作双侧硬脑膜缺损模型,左侧植入国产新型生物型硬脑膜补片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已上市的某品牌人工硬脑膜产品作为对照组。植入后1,3,6,12个月,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比较两组硬脑膜替代物生长、周围组织反应、降解及血管生成情况,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环氧交联剂在犬血液及脑脊液的残留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植入1-12个月期间,实验动物生长状况良好,未见感染和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病理切片显示两组硬脑膜替代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炎症或仅有轻微炎症反应;植入6个月,实验组补片表层已经退化,并形成由原植入物胶原纤维与新生结缔组织交织在一起的“过渡态结构”,对照组材料无降解;植入12个月,实验组补片有近50%降解,替代材料有新生血管生成,对照组降解30%,仅少量样本可见新生血管。术后1,3,7,14 d,犬血液和脑脊液均未检出交联剂环氧化合物。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生物型硬脑膜补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硬脑膜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下段损伤的原因、诊断、二期手术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分析10例医源性输尿管下段损伤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医源性输尿管下段损伤患者中,妇产科9例、泌尿外科1例。二期修复手术方式包括联合肾穿刺造瘘、输尿管膀胱再植和放置双J管引流。随访6~42个月,仅1例出现肾积水;所有患者输尿管通畅,尿漏消失,肾功能正常。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只要一般情况良好,均可行修复手术。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是治疗输尿管下段损伤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上颌骨恶性肿瘤患者行上颌骨扩大根治术,上颌骨组织大面积缺损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切取的肌皮瓣长9.0~11.0cm,宽4.0~6.0cm。结果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其余5例皮瓣完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下肢负重、行走不受影响。随访6~36个月,1例术后2年死于肿瘤肺转移,1例术后11个月复发,放射治疗后痊愈。结论股前外侧肌皮瓣成活率高、面积大、外形满意,可用于上颌骨恶性肿瘤扩大根治术后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动脉化的游离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用动脉化的游离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同侧面臂动脉化的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远端血管与受区动脉吻合,近端血管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17例完全成活,2例有部分表浅皮肤坏死.1例有部分皮肤全层坏死。结论动脉化的静脉皮瓣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05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分别采用MPCNL(53例)或RLUL(52例)治疗,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结石清除率、术后高热(〉38℃)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RLUL组手术时间为(75.4±20.6)rain,长于MPCNI.组(58.2±17.3)min(t=4.6365,P=0.000)。术中出血量MPCNL组平均(75±16)mI.,高于RLUI,组(30±11)mI。(t=4.6365,P=0.000)。术后结石清除率MPCNL纽为96.2oA(51/sa),RLUL纽为100.0%(52/52),差异无显著性(t=0.49,P〉0.05)。术后发热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0.00,P〉0.05)。住院时间MPCNI。组为(7.2±1.6)d,长于RLUL组(4.3±1.3)d(t=10.1820,P=0.000)。住院费用MPCNI。组平均(11423.63±1532.75)元,高于RLUL组(8237.23±1123.58)元(t=12.1653,P〈0.05)。【结论】MPCNL与RLUL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满意的疗效与安全性,RLUL取石效果确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可广泛应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  相似文献   

19.
皮瓣修复是治疗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近年来我科在手部血管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以指背血管为蒂的掌、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矫正手指挛缩畸形,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我科2003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13例患者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AIM:To provide a new way of operation for repairing fracture necrosis of proximal humerrus. METHODS:Observing the course,branches and distributions of thoracoacromia artery on 40 sides of adult cadaveric.RESULTS:(1)Sending off 3 to 5 periosteal branches with diameter of 0.3 to 0.5 mm along the acromial branch of thoracoacromial,which distributed at the middle outboard and formed the part of acromial artery net.The acromial length was (5.1± 0.5) cm with diameter of (1.2± 0.2) mm.(2)Sending off 1 to 3 periosteal branches with diameter of (0.2 to 0.5) mm from the clavicular branches of thoracoactomial artery,which distributes at the inside part one second.The length was (2.0± 0.1) cm with diameter of (1.2± 0.2) mm. CONCLUSION: A new operation can be designed for repairing fracture necrosis of proximal humerus by transposing clavicle periosteal(bone) flap with the acromial branch of toracoacromial art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