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Meckel腔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eckel腔三叉神经鞘瘤的病例资料。均经强化MRJ明确诊断.其中局限在Meckel腔内11例,长满Meckel腔稍突向颅后窝5例,长满Meckel腔并经圆孔及卵圆孔突向颅外2例。均采用改良颞下-硬膜内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18例肿瘤均镜下全切除。病理检查为三叉神经鞘瘤。随访3个月.4年.临床症状消失或不同程度减轻,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强化MRI检查是三叉神经鞘瘤可靠的诊断方法。改良颞下-硬膜内入路最微手术是治疗Meckel腔三叉神经鞘瘤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手术入路选择和微创手术治疗策略,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改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7例Meckel腔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和侵袭方向将Meckel腔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9例。Ⅰ型脑膜瘤采用前颞下-经硬膜内入路,Ⅱ型和Ⅲ型脑膜瘤采用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1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术后无新增脑神经损伤,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随访3~8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Meckel腔脑膜瘤的分型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适用于Ⅱ型和Ⅲ型Meckel腔脑膜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暴露Meckel腔和海绵窦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该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暴露Meckel腔、海绵窦及其相关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它们的解剖结构。结果 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可以充分暴露Meckel腔、海绵窦外侧壁及海绵窦内部结构。结论 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累及海绵窦和Meckel腔的病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11例起源于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分型,探讨经显微手术切除Meckel腔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手术治疗策略,以提高肿瘤的手术全切除率与改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2年5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1例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分为三型,根据肿瘤的类型选择手术入路。肿瘤最大直径在1.5~2.7cm(平均2.2cm)。结果肿瘤根治性全切除(simpsonⅠ)9例,SimpsonⅡ全切除2例。术后无新增颅神经损害,无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适用于Ⅱ型和ⅢMeckel腔脑膜瘤。Mekel腔脑膜瘤可做到根治性切除,防止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底颞下-天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颅底颞下-天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82.1%),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前22例面部麻木、感觉减退患者中,术后16例(72.7%)获得不同程度缓解。术前20例颅神经麻痹者中,术后16例(80%)获得不同程度好转。术前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锥体束征、小脑征及面部疼痛者术后均获得缓解。12例患者获得5个月∽7年的随访,5例未全切除患者中复发2例。结论颅底颞下-天幕入路具有路径短,暴露充分,创伤小,易于达到一期全切等优点,适合于绝大多数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窝底肿瘤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窝底肿瘤25例。脑膜瘤全切除16例(80%),次全切除4例。入侵海绵窦内巨大垂体腺瘤次全切除与大部切除各2例。骨巨细胞瘤全切除1例。无死亡。术后Karnofsky记分显著改善(90.8±13.2,P<0.001)。本入路因明显扩大了颅底显露角度,便于清除颅底病变骨质,明显缩短了肿瘤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有利于切除鞍旁及海绵窦内肿瘤。  相似文献   

7.
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入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共20侧,15例头颅干标本共30侧,对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人路相关解剖标志进行了详细地显微解剖、观察、拍摄、测量和统计。结果面神经额支与颧支存在变异的可能,离断颧弓的断端间距约30mm,颅板外缘至颧骨前后根夹角处距离约25mm,前后根交点与中颅窝底的夹角为-0.03±2.83(-5.0-4.0)°。与保留颧弓相比,离断颧弓后的骨窗下缘至颞底可缩短15mm左右的距离,与干标本测量颧弓宽度的数据14.76mm相当。海绵窦中段的截面、视神经管和眶上裂的解剖关系相对固定。结论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入路适用于海绵窦-眶尖区病变,其手术空间和视角非常理想,应根据手术需要酌情采用。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32例侧脑室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以提高侧脑室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32例侧脑室肿瘤,CT、MRI作为术前诊断及设计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本组按肿瘤叶中心部位不同分别采用经皮质入路和经胼胝体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全切肿瘤26例,次全切除肿瘤4例,大部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合理运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34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脊膜瘤19例,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以女性多见,疼痛少见,多出现囊变,T2WI多为等信号;而神经鞘瘤以男性多见,多有疼痛表现,囊变较少,T2WI多为高信号。34例肿瘤均全切除;全椎板切除28例,半椎板切除6例。术后未出现感染、脑脊液漏和脊髓缺血病变。术后随访12个月,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28例,Ⅱ级5例,Ⅲ级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以脊膜瘤和神经鞘瘤最为常见,T2WI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全椎板或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Poppen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Poppen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其中经左侧Poppen入路21例,右侧Poppen入路11例,并同时采用分流术和(或)引流术处理脑积水。结果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经病理检查: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20例。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3例,短暂性意识障碍加重1例,同向偏盲3例,视力下降加重3例,Parinaud综合征加重3例,复视加重3例。本组随访24例,时间1个月~3年,均复查MRI。正常生活13例,生活自理6例,生活需要照顾3例,死亡2例。多数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采用Poppen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效果良好,术中行脑室-枕大池分流术对于大多数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是安全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手术技术经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方法结合本组20例颞下入路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l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9例,好转11例。结论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简便、实用,术野宽阔,能避开脑神经阻挡,多能做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 经枕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26例,其中锁孔手术9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93例,次全切除33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出现肿瘤部位血肿4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05例。177例出院后随访2月~13年,面神经House-Brachmann分级Ⅰ~Ⅲ级143例,Ⅲ级以上34例。结论 枕下入路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有效入路,并能较好地保留面神经功能;强调术中监测,仔细、耐心操作以便保留面神经的功能;当肿瘤与面神经或脑干粘连紧时勿强求肿瘤全切;锁孔手术完全可以达到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要求,损伤小。  相似文献   

13.
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目的 鞍区显微外科手术的开展,迫切需要鞍区手术间隙详细的显微解剖资料,方法 借助手术显微镜在6 ̄25倍下对20例成人尸体头颅经翼点入路对鞍区手术常用的4个间隙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间隙Ⅰ为视交叉前间隙:间隙Ⅱ为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间隙;间隙Ⅲ为颈内动脉、小脑幕离缘间隙;间隙Ⅳ为打开终板所得的间隙。描述和测量了各间隙血管和神经的结构及直径、长度。结论 在鞍区显微手术中,间隙Ⅰ、Ⅱ是最常用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87例颅内动脉瘤均经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夹闭,30例在出血后3d内手术,其余在2周内手术。结果 术后DSA造影复查70例,动脉瘤完全消失66例,瘤颈部分残留4例。出院时优74例,良6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Hunt0-Ⅲ级72例中优70例,良2例。Ⅳ-Ⅴ级15例中优4例,良4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 CT、MRI可为颅内动脉瘤诊断提供重要信息,确诊主要靠DSA检查,但DSA造影阴性,不能否定动脉瘤存在,应结合CTA三维重建作出正确诊断。翼点入路是前循环动脉瘤最佳入路,显微手术夹闭仍是颅内动脉瘤最成熟、可靠的治疗方法之一,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 25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全部经CT、MRI明确诊断,其中大型(瘤径2.5~4.4 cm)18例、巨大型(4.5 cm)7例。均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20例(80%),大部分切除5例,无死亡。术后新增颅神经损伤1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全切病例有4例复发。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是切除中上斜坡以上尤其是侵及麦氏腔的岩斜区脑膜瘤实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8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3例(肿瘤与周围神经组织粘连紧密)。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 29例、脊膜瘤6例、表皮样囊肿2例、副神经节瘤1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9.3个月;MRI复查显示复发1例,未见椎体滑脱及脊柱畸形发生;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改善34例,不变3例,恶化1例。结论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不但能够充分显露肿瘤,而且保留椎板后弓的完整性,脊柱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治73例椎管内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67例,全切除率为91.78%;大部分切除(切除范围≥90%)5例;部分切除(切除范围〈90%)1例。术后3例死亡,1例失访。余6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5个月,平均15.9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现椎体滑脱及脊椎畸形等不稳定征象。结论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能够切除绝大多数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疗效肯定,脊柱稳定性保持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手术治疗的2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颞下经天幕入路1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8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7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动眼神经麻痹和面瘫3例、颞叶水肿伴出血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残余肿瘤无进展;末次随访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岩斜区脑膜瘤应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为中心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以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导向,将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的同时保证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报告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术后原有颅神经症状的63.6%获得改善,27.3%同术前,9.1%较术前加重,无新的神经症状出现,无疾病及死亡病例,随访7例,时间20-23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经额颞硬膜外手术入路可较好地暴露和切除海绵窦区肿瘤,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前颞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以"锁孔"微创的理念,改良常规颞下入路,以减少手术损伤.方法采用耳前方颧弓向上直切口4 cm,铣开2.0~2.5 cm左右直径骨窗,经颞下行海绵窦、脑干、岩斜区部位病灶的手术治疗13例.结果6例岩斜区脑膜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1例,大部切除1例;脑干转移癌、颞底胶质瘤各1例均全切除,海绵窦脑膜瘤、脑桥胶质瘤各1例次全切除,脑桥病灶出血1例予AVM切除、血肿清除,海绵窦内血栓1例子全切除,大脑后动脉瘤1例予夹闭.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耳漏,经原入路修补后痊愈.2例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后遗有轻度偏瘫.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满足岩斜区、脑桥腹、侧方及海绵窦区的手术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