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男性打鼾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男性职工打鼾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马鞍山钢铁企业不同车间不同工种的当班作业工人1172人,采用自填问卷法,调查打鼾、吸烟、饮酒情况,同时测量血压、血脂、身高、体重以及常规内科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透)。结果 钢铁企业男性职工习惯性打鼾的流行率为14.6%,偶尔打鼾的流行率为55.3%;习惯性打鼾随年龄的增长,流行率增加,随着体质指数的升高,打鼾率升高,与吸烟20支以上和曾经饮酒有关;随打鼾频率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从不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为13.6%,偶尔打鼾为16.4%,习惯性打鼾为30.4%(OR=1.651,95%可信区间为1.307~2.085),但在校正年龄、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血脂等因素后,打鼾与高血压联系不强(OR=1.373,95%可信区间0.906~2.080)。结论 打鼾可能与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2.
睡眠打鼾与浙江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打鼾与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方法 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浙江省桐乡市基线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剔除调查时自报曾被医生诊断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卒中患者后,纳入分析30~79岁者共56 728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打鼾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OR值。结果 调查对象中,经常打鼾、偶尔打鼾和不打鼾的比例分别为24.55%、23.94%和51.51%。男性中的比例分别为32.40%、26.55%和41.05%;女性中的比例分别为19.00%、22.08%和58.92%。调整人口社会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睡眠时间、BMI和腰围等危险因素后,高血压患病风险随打鼾频率的增加而增加(P<0.001)。与不打鼾者相比,经常打鼾者和偶尔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的OR值(95% CI)分别为1.17(1.12~1.23)和1.12(1.07~1.18)。与不打鼾者相比,经常打鼾与高血压的关联在男性和女性、已绝经女性和未绝经女性、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人群中的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时打鼾与高血压患病存在关联。打鼾对高血压的影响在女性、中心性肥胖者和未绝经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长寿》2008,(12)
北京市读者刘心宇来信问:我老伴打呼噜并且患有高血压好多年了,请问这是不是更需要提高警惕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妊娠高血压(PIH)和先兆子痫(PE)患者血清Ca~(2+)和Mg~(2+)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PIH和PE患者以及健康孕妇各100例。收集受试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生产次数、避孕药史和堕胎史等临床资料。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评估血清Ca~(2+)和Mg~(2+)水平,分析各组受试者临床特征及Ca~(2+)和Mg~(2+)水平的关系。结果三组研究对象间年龄、BMI、孕周、生产次数、避孕药史和堕胎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IH组和PE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高,Ca~(2+)和Mg~(2+)水平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三组的BMI分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PIH组和PE组的低水平Ca~(2+)和Mg~(2+)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岁、Ca~(2+)和Mg~(2+)低水平均为PIH和PE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PIH和PE患者Ca~(2+)和Mg~(2+)水平显著降低,Ca~(2+)和Mg~(2+)低水平也是PIH和P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先兆子痫子宫胎盘异常血流与妊娠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1):41-4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的异常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孕晚期先兆子痫患者40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4例,于产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胎盘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其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结果重度妊高征组子宫动脉内径(6.22±0.67mm)较正常孕妇(7.58±0.96 mm)缩小,子宫-胎盘收缩期与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减慢,血流灌注减少,42.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率为70%,剖宫产率为95%,新生儿窒息率为15%.结论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异常的子宫-胎盘血流导致新生儿体重降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剖宫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东省近5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广东省1997年至2001年24个监测点中因妊高征死亡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24个监测点活产数为1219899例,孕产妇死亡323例,死因为妊高征的43例,死亡率为3.52/10万(43/1219899);妊高征死亡孕产妇的前3位主要死因为脑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孕期无定期产前检查,治疗不及时,在家分娩及硫酸镁用量不足是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建设,规范化使用硫酸镁,可提高妊高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的异常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孕晚期先兆子痫患者40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4例,于产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胎盘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其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结果:重度妊高征组子宫动脉内径(6.22±0.67 mm)较正常孕妇(7.58±0.96 mm)缩小,子宫一胎盘收缩期与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减慢,血流灌注减少,42.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率为70%,剖宫产率为95%,新生儿窒息率为15%。结论: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异常的子宫一胎盘血流导致新生儿体重降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剖宫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黄晓玲  万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45-2546
目的:探讨孕产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病理妊娠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的孕产妇,用胶体金层析法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孕产妇粪便中幽门螺旋杆菌抗原(HpSA),对孕产妇归类分组,并计算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结果:共对3620例孕产妇进行了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正常妊娠孕产妇2 578例中HpSA+106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4.11%,病理性妊娠孕产妇1 042例中HpSA+50例,感染率为4.80%,略高于正常孕产妇,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妊娠剧吐、流产、死胎等早中期病理妊娠孕产妇幽门螺旋杆菌的HpSA+率为8.52%,显著高于正常孕产妇组和晚期病理妊娠组(P<0.01);在所有病理妊娠中,又以胎儿生长受限和妊娠剧吐孕产妇感染率最高,HpSA+率分别为27.3%和17.2%,显著高于正常孕产妇组和其他病理妊娠组(P<0.01)。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早中期病理妊娠,尤其是妊娠剧吐和胎儿生长受限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诱发早中期病理妊娠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姜岩 《工企医刊》2010,23(2):34-3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5岁,于2009年8月21日以妊37周,孕2产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收入院。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妊高征病理生理中的作用,采用Greiss法测定50例妊高征,30例正常晚期孕妇外周血及脐静脉血中NO水平,并以25例健康未孕妇女作对照,妊高征组与正常孕组外周血N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中,重度妊高征脐静脉血中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且与收缩压及压呈正相关关系(γ值分别为0.46,0.52,P<0.05),结论强调妊高征患者外周血中NO水平无明显变化,脐静脉血中NO水平升高,提示NO并非是妊高征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是脐一胎盘循环对血压升高,胎盘缺血缺氧的代偿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描述中国2000-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其与孕产期保健措施间的关系,为改善孕产妇死亡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动态数列法描述2000-2015年中国孕产期保健状况的变化趋势,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孕产妇死亡率与孕产期保健措施的关系.结果 2000-2015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丁虹 《职业与健康》2008,24(9):892-89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该文通过对近几年有关文献的回顾,综述了孕期妇女补充适量的钙元素对降低HDCP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说明孕期妇女合理饮食对于预防该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产妇危急重症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湖北省云梦县和麻城市的 240名孕产妇按 1∶2配比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对 20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不良孕产史、妊娠出血、妊娠期间孕产妇的顾虑和恐惧、妊娠期间孕产妇性生活等 4个变量与孕产妇危急重症及并发症有密切联系, 其余各因素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医院的孕产妇危急重症及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研究是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1991年IMR U5MR MMR及死因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掌握婴儿、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水平分布规律,广东省开展了有20个市、78个县参加的覆盖全省人口总数15.5%的大规模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共收集168728名活产儿,全省平均婴儿死亡率为32.0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1.10‰;孕产妇死亡率为88.31/10万。地区性分布规律分析显示:城市各项死亡率均低于农村;各项死亡率的高低与地理、经济条件有关。两个系统管理率与各项死亡率之间呈负相关。死因构成分析表明:城市与农村的婴儿前三位死因相同,但位次有别;5岁以下儿童死因,城市主要是先天性疾病,农村则以意外及感染性疾病为主;孕产妇死因以产科因素为主,农村第一位死因则为妊娠合并心脏病。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maternal infection and preeclampsia. To examine the strength of this association, 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studies published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Methods Data collection for this review involved Medline, Embase, and Cochrane data base searches of published studies since 1964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infection and preeclampsia. Data were abstracted according to predefined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Study population included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nd normotensive mothers with and without bacterial or viral infections. Altogether, thirty two original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for methodological quality, preeclampsia diagnosis and adjustment for well-known preeclampsia confounders. Pooled odds ratio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according to infection status, were calculated using DerSimonian-Laird random-effects models. Publication bias was assessed with a funnel plot and Egger’s regression asymmetry test. Results Sixteen of the 32 studies evaluated were selected for inclusion in the meta-analysis. These studies showed that women with either a bacterial or viral infection were at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preeclampsia, compared to women without infection. Combined results for the 16 studies yielded an OR of 2.1 (95% CI 1.6–2.7). Separate pooled estimates for prospective (OR 2.3, 95% CI 1.7–3.0), case control and retrospective studies combined (OR 2.0, 95% CI 1.4–2.9) yielded similar results. Heterogeneity was significant across overall pooled estimates, case control and retrospective studies (Qdf=20 of 45.7, P = .001; Qdf=10 of 38.7, P < .005, respectively), but not prospective studies (Qdf=9 of 6.5 P = .69). Conclusions In our analysis, any infection (bacterial or viral) was associated with a two-fold higher risk of preeclampsia. This association may provide a potential explanation for preeclampsia-related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17.
刘自远  刘明  黄道贵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334-2336
目的:探求客观定量、准确可行、简便易行、能反映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全貌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加权关联度分析对浙江省1998-2003年孕产妇保健工作资料进行评价。结果:求出6年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加权关联度值,排序结果与TOPSIS法排序结果完全一致。并列出加权关联度的频数分布,估计回归方程^r=0·0837+0·1118y,r=0·9968,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经合理分档,得出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优秀的2年,中等的1年,较差的3年,符合实际情况。结论:加权关联度分析能直观、定量、简明、准确、清晰、科学、全面地反映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实用于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型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妊高征型肾病综合征(NSP)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并及时处理,改善母婴预后。[方法] 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重度妊高征共170例,以其中40例合并肾病综合征者为肾病组,另13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血压、各项生化指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母婴并发症。[结果] NSP发生率0.34%,肾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略高于对照组,24h尿蛋白高于对照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酸(Ua)高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低于对照组,肾功能损害较对照组严重;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围生儿病死率高于对照组;肾病组产后出血、子痫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 NSP是一组综合征,应以综合治疗为主,采取合理治疗措施,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围生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项目县及云南全省90年代孕产妇死亡现状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全国同期相比。高出80个10万分点;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1998年占孕产妇死亡的64.30%,其中,因多种原因未经抢救的死亡≥62.07%。通过对直接原因、潜在原因和基础原因等多因素的分析,找出了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五个延误”和“五个限制”,明确了“孕产妇安全分娩之路”的主要服务内容和需要的支持条件,提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