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辽宁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为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辽北、辽中、辽南地区分布,每地区选择一个市作为监测点,调查对象选择年龄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收集受检者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法(一粪三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卵,计算土源性线虫感染率.12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结果 2006-2010年,辽宁省累计调查6579人次,各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依次为5.88%、0.67%、0.39%、0、0.57%,人群感染情况呈波动下降趋势.0~10岁年龄组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06%,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不同性别人群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05).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11%,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不同性别人群间蛔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 >0.05).结论 辽宁省属于土源性线虫病低流行区,但高危人群仍然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40个区县中抽取7个县21个点,每点检查500人以上。应用Kato—Katz涂片法检查粪便中肠道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作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共粪检10572人,查出肠道线虫感染者3396人,感染率为32.12%。以渝东南山区的梁平、黔江感染率(54.90%与51.39%)为最高,渝西北丘陵地区的北碚感染率(4.86%)最低。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20.90%、12.78%和1.46%。肛拭法检查1916名儿童,查出蛲虫感染者351人,感染率为18.32%。肠道线虫感染率以青少年、学龄前儿童、学生、农民及文盲人群最高,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蛔虫、钩虫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文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重庆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率、感染度呈下降趋势,但地区、人群分布差异较大,肠道线虫感染的危害仍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人群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人体肠道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结果5县(市)检查10688人,查见土源性线虫3种,其中蛔虫感染者950人,感染率为8.89%;鞭虫感染者6人,感染率为0.06%;检查12岁以下儿童1834人,蛲虫感染者122人,感染率为6.65%。城市人群蛔虫感染率为7.79%,农业区为10.67%,牧业区为3.16%。城市儿童蛲虫感染率为5.49%,农区为7.78%,牧业区为11.59%。学龄前儿童和学生蛔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4.69%和14.13%。5~岁组儿童蛔虫感染率最高,为18.73%,其次为10~岁组,为14.42%。结论青海省人群中土源性线虫的感染以蛔虫为主,低年龄组的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感染最严重,感染率以农区较高,以上人群是今后防治的重点地区和人群。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湖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方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北省10个县(市)30个调查点,每点调查约500人。用改良加滕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结果共调查15524人,土源性线虫感染4761人,总感染率30.67%。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6.86%、7.38%、2.89%和2.67%。不同县(市)感染率差异显著,三类地区为41.60%,二类地区为33.33%,一类地区为19.03%;女性感染率(31.75%)高于男性(29.67%);总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5~9岁组最高,钩虫感染率45~69岁组最高,蛔虫感染率50~54岁组最高。结论湖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普遍,感染率〉20%和未开展系统防治的县(市)、低年龄组儿童和中老年妇女是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宁夏2002年和2011年农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变化,为今后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2年和201 1年按全国寄生虫调查方案对宁夏永宁县等7个县(区)的46个调查点的人群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中蛔虫、鞭虫和钩虫虫卵,对3 ~12岁儿童采用透明纸肛拭法检测蛲虫虫卵,分析比较2次调查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结果.结果 2002年查出土源性线虫有蛔虫、蛲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5.79%(627/10 829)、6.65%(171/2 570)、0.20%(7/10 829)、0.08%(3/10 829);2011年查出的土源性线虫有蛔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3.77%(306/8 089)和2.89% (204/7 042).2002年,7个县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于5%的有5个县,其中彭阳县最高,为12.42%;2011年感染率高于5%的县区仅有海原县,为5.06%.两次调查12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最高;性别、民族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年度学龄前儿童和学生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x22002=62.44,P<0.05;x22011=27.29,P<0.05).结论 宁夏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由2002年的6.04%(808/13399)下降到201 1年的3.36%(509/15131),但个别经济落后、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仍是今后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广西武鸣县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规律,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0年,采集武鸣县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卵;同时对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采用饱和硝酸钠浮聚法检测土壤中的蛔虫卵,用直接镜检法判定蛔虫卵活力.结果 2006-2010年,共检查居民5216人,其中男性2700人,女性2472人,各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依次为4.09%、3.41%、1.44%、2.65%和1.14%,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3~12岁儿童的蛲虫感染率依次为27.69%、17.36%、25.86%、23.76%和18.97%;检测50户家庭不同环境类型的土壤标本200份,发现蛔虫卵12份,其中2份蛔虫卵具有活力.结论 广西武鸣县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儿童蛲虫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对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河北省沧县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提供数据.方法 2006-2010年,每年10月下旬采集沧县监测点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粪便标本(不少于1000份),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分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4类地点土样,进行土壤中人蛔虫卵污染情况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分别检测粪便标本1012、1071、1138、1152和1053份,蛔虫卵阳性标本数分别为4、3、0、1和0份,感染度均为轻度,未检出其它虫种.蛔虫感染仅见于30~40岁年龄组,其他年龄组虫卵感染率为0;3~ 12岁儿童蛲虫检测597例,2006-2010年感染率依次为5.98%、0.94%、2.65%、0和0.女性蛲虫感染率高于男性,小学生与学龄前儿童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土壤中未检出虫卵.结论 沧县监测点5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平稳,仍属于《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界定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低于5%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全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10个县(市)共20个调查点。以各调查点1岁及以上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共粪检5 067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950人,总感染率为18.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7.52%、8.47%、9.02%。3 ~ 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446人,检出蛲虫感染5人。对160例钩虫感染者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虫虫种鉴别,其中美洲钩虫感染139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16人、混合感染5人,分别占86.88%(139/160)、10.00%(16/160)和3.12%(5/160)。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67.98%(259/381)、88.58%(380/429)和94.53%(432/457)。调查的4个生态区中,以藏东⁃川西生态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31.79%);10个调查县(市)中,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50.13%),宁蒗彝族自治县最低(0.40%);高、中和低3类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67%(43/759)、26.67%(610/2 287)和14.70%(297/2 021);不同生态区、调查县和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2.20、814.60、201.34,P < 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8.21%(441/2 422),女性为19.24%(509/2 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9,P > 0.05);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以1 ~ 9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88%);不同民族感染者中,以独龙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82.09%);不同职业居民中,以学龄前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06%);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以文盲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4.80%);不同年龄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50、1 016.96、36.33、52.43,P 均 < 0.05)。结论 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低龄儿童、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农民、老人和少数民族居民等重点人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于2011年6~8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西宁市5个调查点,对3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共4 589人进行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人体肠道土源性线感染情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人体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3.0%(136/4589),其中农村最高,为3.8%(123/3 284)。以蛔虫感染为主,其中15~20岁年龄组蛔虫感染率(1.5%,4/264)明显低于60~70岁年龄组(6.9%,23/335)、70岁以上年龄组(5.3%,6/114)和10~15岁年龄组(5.1%,19/372)(P<0.05);学龄前儿童蛔虫感染率(9.5%,12/127)显著高于其他职业人群(P<0.05);不同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人群的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仅为0.5%(2/437),出现在城郊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霄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分布特点,为制定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调查对象,采用Kato?Katz法检查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以问卷形式记录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关流行因素。结果 全县共调查4个镇21个村2 002人,查出土源性线虫感染169人,感染率为8.44%。钩虫、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4.35%、1.70%和0.15%,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3.48%(43/319);7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人群感染率较高,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结论 云霄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在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乡村钩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儿童蛲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清流县土源性线虫病的现状及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省清流县长校镇、赖坊乡、龙津镇、嵩口镇、林畲乡共5个乡(镇)为调查点,收集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测蛔虫、鞭虫、钩虫等虫卵.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x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调查1 00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76人,感染率为7.60%.钩虫、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7.60%、0和0.钩虫感染者克粪虫卵数(eggs per gram feces,EPG)最多的为320,最少的为2,均为轻度感染.感染率最高的为长校镇,为14.08% (20/142);最低的为林畲乡,为4.59% (10/218).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05).不同年龄组间、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0、29.223、27.672,P<0.01). 结论 清流县土源性线虫病人群感染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仍是感染土源线虫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河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选点,确定监测人群,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粪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样中的虫卵。结果在淮阳、栾川和封丘3县共调查3 041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2.63%(80/3041),较河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时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9.53%下降72.40%。其中检出蛔虫卵67例,感染率为2.20%,轻、中度感染者分别占85.07%和14.93%;检出钩虫卵14例,感染率0.46%,轻、中、重度感染者分别占85.71%、0和14.29%。有2人感染2种肠道寄生虫,占2.50%。肛拭法检测12岁以下儿童251人,蛲虫卵阳性32人,感染率12.74%。对30户居民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的120份土样进行检查,1份检出蛔虫卵,阳性率0.83%。结论河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良加藤法对居民进行粪便检查以了解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并分析居民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与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关系。结果对532人进行粪检,土源性线虫感染334人,感染率为62.78%。其中,钩虫感染314人,占94.01%;蛔虫感染33人,占9.88%;其他寄生虫感染13人,占3.89%。结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感染度低,以轻度感染为主,年龄及性别感染率差别不大,人群普遍易感。提示该地区在这一地区进行寄生虫病防治应采取改善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以及人群驱虫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了解四川和贵州省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 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选择贵州和四川两省6个贫困县的95个行政村及46所小学为调查点, 每个样本村 各选择11名3~5岁学龄前儿童及8~10岁就读于样本学校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收集其粪便,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 行检查。同时对各村村医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该村2009年儿童驱虫情况及社会经济和卫生状况; 采用Tobit 估计 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 两省共粪检1 707名儿童, 贵州省样本村儿童土源性线虫感 染率为46.1%, 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为31.1%、 4.1%、 10.8%; 四川省样本村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9.8%, 上述3种 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3.6%、 3.5%、 2.7%。两省共粪检890名学龄儿童, 贵州省样本学校儿童土源性线虫和蛔虫、 钩虫、 鞭虫 感染率分别为53.8%、 32.7%、 6.6%、 14.4%, 四川省分别为7.3%、 2.2%、 2.9%、 2.2%。Tobit 估计分析显示, 儿童驱虫治疗和村 水田比例是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P均 < 0.05)。结论 结论 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然较高。 为有效降低贫困地区儿童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除构建长效驱虫工作机制和采取改水、 改厕等措施外, 还应加强健康教 育, 并将驱虫防治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了解扬州市人体肠道蠕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Kato?Katz) 检查肠道蠕虫卵, 透明 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结果 共粪检5 666人, 肠道蠕虫卵阳性21人, 总感染率为0.37%; 虫种分别为蛔虫和钩虫, 阳性 率分别为0.14%和0.23%。蛲虫检查13 713人, 阳性51人, 感染率为0.37%。推算目前全市尚有2万肠道蠕虫感染者。结 结 论 论 扬州市尚有一定肠道蠕虫感染者, 必须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了解德州市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方法 方法 按 照分层抽样法, 选择6个村作为调查点, 以调查点≥3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调查对象粪 便中蛔虫、 钩虫、 鞭虫虫卵, 12周岁以下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在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50户以上的家庭, 对 家庭成员进行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卫生行为调查。 结果 结果 共粪检2 294人, 阳性11人, 土源性线虫总感染 率为0.48%; 蛲虫感染检测260人, 阳性40人, 蛲虫感染率为15.38%。入户调查898人,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 44.99%, 70%以上的调查者有良好卫生行为。结论 结论 德州市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 但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 人 群卫生行为较好, 但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应继续加强防治工作, 促进健康教育, 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苍溪县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500人,不足500人的村全部检查,受检率不低于90%。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1粪3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法检测蛲虫卵,计算总感染率、分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另随机抽取该村10户居民,采集其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庭园4类地点的土壤样各1份,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进行人蛔虫卵污染情况监测。结果调查点共检查508人,共发现4种土源性线虫,人群总感染率5.71%(29/508),其中:蛔虫3.15%(16/508)、钩虫2.56%(13/508)、鞭虫0.2%(1/508)、蛲虫5.56%(2/36),各虫种之间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82,P<0.05);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5.18%(13/251)和6.23%(16/257),其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各年龄组和文化程度方面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05)和(χ2=2.49,P>0.05);以农民为职业的感染率最高达6.09%。检测土壤样本40份,均未检出蛔虫卵。结论苍溪县岳东镇土源性线虫的分布和虫种感染情况存在差异,感染率不存在性别、年龄等差异,为今后在诊断、治疗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按病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蚴,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殖吸虫病调查,采用问卷、皮试和血清学检测以及嗜酸粒细胞检查。带绦虫∕囊尾蚴病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对血清阳性者再用Kato-Katz法检查带绦虫卵。通过对门诊及住院档案检索,回顾性调查寄生虫病例。 结果 本次共抽样调查24县(市、区)73个点(村)4类病种45 736人,检出14种寄生虫。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36.15%。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和11.48%,蛲虫感染率为22.06%,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60%。并殖吸虫病人群皮试阳性率为7.07%,血检阳性率为9.23%,病史及嗜酸粒细胞检查符合并殖吸虫感染者占81.70%。带绦虫∕囊尾蚴病共调查16 371人,检出带绦虫病3例,血检阳性率为2.28%。回顾性调查3 210例,查出蛔虫病等21种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埃及棘口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均为国内外首次报告,广州管圆线虫病、颚口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及牛带绦虫病为福建省新纪录。 结论 福建省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经济不发达及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仍居高不下,应关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A total of 819 Indian inhabitants (from 6 months to over 60 years of age) in an oil-palm plantation in West Malaysia was examined for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es using the brine flotation and Kato thick smear techniques. Half (51.0%) of the inhabitants were found to be infected (33.9% had Ascaris lumbricoides; 36.4% had Trichuris trichiura and 15.6% had Necator americanus).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es (both single and mixed infe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from 6 months to 20 years of age where 67.1% (range: 64.7-70.3%) of this age group were infected. The infection rate declined to about 25% or less among elderly people over 50 years of age. Trichuris trichiura was the commonest helminth observed--both as single and mixed infections--and Trichuris mixed with Ascaris was the commonest type of double infection reported.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ypes of single and double infections among inhabita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nor were ther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es among male and female inhabitants. The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ersistently high rates of infection with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s among plantation inhabita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