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七五”期间,上海市卫生事业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稳步发展。一、“七五”期间,本市卫生基本情况的发展特点是卫生机构、医院床位、卫生人员稳步增长,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增长幅度较大,郊县的有些指标高于市区。1.卫生机构净增445所,增长率为6.14%;2.医院床位净增8,837张,增长为16.60%,平均年增长率3.32%,每千人口医院床位增加0.46张;3.卫生工作人员净增14,908人,增长率为10.38%;4.卫生技术人员净增14,237人,增长率为13.66%,平均年增长率为2.73%,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增加0.67人;5.中、西医师(士)净增9,751人,增长率为20.11%,平均年增长率为4.02%,每千人口医生数净增0.56人,医师净增1.17人;6.护师(士)、助产士数净增6,870人,增长率为24.  相似文献   

2.
宁夏回族自治区按 2 0 0 1年统计 ,全区总人口 5 6 0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占 71.4 3%。全区各级各类卫生机构 4 87个 ,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 96个、乡镇卫生院2 87个 ,医院床位 144 34张 ,平均每千人拥有 2 .4 3张。全区有专业卫生人员 2 794 2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 2 36 9人 ,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3.97人 ,平均每千人口医生数 1.87人。全区乡村医生 4 146个、卫生员 15 99个、接生员 4 0 18个 ,每个行政村平均有1.5 7个乡村医生。近年来 ,自治区卫生厅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到农村 ,总体思路是 :以《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为优化公立医院床位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和床位利用模型评价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结果]2016-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的床位数增加了53,121张,每千人口床位数增加了0.59张。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为3.79张,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分别为29.79次和86.42%。从床位效率指数模型来看,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和其他医院的床位效率指数均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县级医院2016-2019年的床位效率指数大于1,为高效率运行。一类地区2016-2019年的床位效率指数大于1,为高效率运行;二类地区和三类地区除2017年外的床位效率指数均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从床位利用模型来看,省级医院为闲置型,市级医院为压床型,县级医院主要为周转型;一类地区整体为效率型和周转型,二类地区为压床型,三类地区为周转型。[结论]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效率指数整体偏低。不同行政级别的公立医院床位利用差别较大。不同资源配置地区的公立医院床位管理需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川省医院床位配置状况及利用效率,为医院床位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床位效率指数和床位利用模型,评价四川省医院床位配置状况和利用效率。结果:四川省医院床位数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千常住人口的医院床位数从2015年的4.21张增长到2019年的5.61张。从床位效率指数来看,四川省综合医院床位为等效率和高效率运行,中医医院床位从2017年起高效率运行,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和专科医院床位为低效率运行;公立医院床位为高效率运行,民营医院为低效率运行。从床位利用模型来看,四川省综合医院床位为效率型和周转型,中医医院床位为效率型,民族医院和专科医院床位为闲置型;公立医院床位为效率型,民营医院床位为闲置型。结论:四川省医院床位总体较为充足,要合理控制医院床位规模,不同类别医院床位的利用管理应各有侧重,同时需明确民营医院的市场定位,提高其床位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需求进行预测分析,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甘肃省2003—201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据进行拟合,比较两个模型预测效果,选择最优模型外推预测甘肃省"十三五"期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需求数量。结果 ARIMA模型的平均误差率高于GM(1,1)模型,GM(1,1)模型预测2016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需求量为5.49张,到2020年将增至7.43张。结论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需求数量不断增长,政府应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资源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论证上海市老年护理床位的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获得床位数据,引用卫生统计年鉴、卫生财务年报等资料,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老年护理服务床位数量及构成的合理性。结果 :2012年上海市平均每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护理床位数为49.3张,与发达国家齐平。老年护理医疗床位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仅6.4张,养老床位则为每千人口42.9张。老年医疗护理床位的使用率近90%,而养老床位入住率仅为70%左右。结论 :上海市老年护理床位总体上基本满足需求,但医疗护理床位相对匮乏与养老床位相对宽裕并存。增加政府重视和协调、明确老年护理机构功能定位和需方需求评估标准,合理引导分流成为当前解决问题之策。  相似文献   

7.
小资料:     
我国每千人口拥有医生量和床位量:1980年1.17人,2.02张;1990年1.56人,2.37张;1993年1.58人,2.40张.我国医疗费用情况: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平均每一门诊单价:1993年23.3元;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费用1021元;平均每一住院床日单价72.20元.  相似文献   

8.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床位需要量测算方法测算了上海精神卫生服务的床位需要,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了分阶段扩大床位供给的方案,以及优化精神卫生服务提供系统、提高床位使用效率的设想。研究认为,上海精神卫生服务床位存在着供给不足和效率低下双重问题。为解决供给不足问题,针对患有重性精神疾病而可能发生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病人应配置床位3518张(每千人口0.25张),针对患有重性抑郁障碍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应配置床位2259张(每千人口0.16张),针对患有重性精神疾病可能致残的病人应配置床位10554张(每千人口0.75张),具体床位配置水平应与经济发展和医疗保障水平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来,北京市卫生建设的成绩是很大的,目前,全市医院床位比一九四九年增加十点九倍,平均每千人口病床占有量从一点四张增长到三点七张;卫生技术人员比一九四九年增加十八点三倍,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从一点七名增长到八点四名。这些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办经济特区5年来,卫生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至1992年,全省有卫生机构2517个,病床22397张,从事卫生工作人员总数37681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0387人。全省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4.4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1.7人,每千人口拥有医师1.06人,每千人口拥有护师、士1.07人,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3.2张。传染病的总发病率由建省前1987年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着各大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床位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科室床位利用效率情况愈加被医院管理者所关注。如何能够选择一种客观、合理、可行的方法来评价科室床位利用情况,已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则是通过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和归一法构建的床位效率指数模型来评价医院各临床科室床位使用的效率。方法根据2011统计年度的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和床位利用指数,应用Excel软件绘制成四个象限的散点坐标图,并融合归一法进行床位利用的评价。结果32个科室中有11个科室属于“床位效率型”,即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均高于标准值。9个科室属于“床位周转型”,即床位周转次数高于标准值,但床位使用率低于标准值。11个科室属于“床位压床型”,即床位使用率高于标准值,但床位周转次数低于标准值。1个科室属于“床位闲置型”,即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均低于标准值。结论通过归一法构建出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再融合指数分布图能够更方便、更客观的反映各科室床位利用效率,辅助管理者适时的做出合理配置各科室床位的决策,以期达到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优化卫生资源的利用.实现效率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县级中医医院的床位利用效率,为县级中医医院床位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合理建设,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方法:利用秩和比法和床位利用模型对2019年全国不同床位规模的县级中医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秩和比法分档结果显示,500~799床规模的县级中医医院位于上等,其余床位规模均位于中等;床位利用模型分析结果显示,300床以下规模的县级中医医院为床位闲置型,800~999床规模为压床型,300~499 床、500~799床、1 000~1 500床规模为床位效率型。结论:(1) 县级中医医院总体床位利用效率有待提升;(2) 300~499 床县级中医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较好,有利于拓展县域中医医疗体系服务功能;(3) 300床以下县级中医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较低,亟需各级政府加大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部分贫困县住院分娩资料分析看农村地区围产保健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96年在四川省和陕西省4个卫-Ⅵ项目县县乡两级医院,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的住院分娩资料,着重分析了产科床位使用率、产科接生工作负荷、产妇住院天数、剖腹产比例。结果显示:产科床位使用率不高,绝大多数医院都有50%以上的产科床位日没有利用;接生工作负荷亦不高,各医院从事接生人员的1周平均接生数在0.5 ̄2.6之间;在一些乡卫生院产妇住院时间短,50%以上的产妇住院不满1天;陕西的两县剖腹产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各级医院的卫生服务量、医师工作量、工作效率等,为西双版纳州医疗资源配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各级医院卫生服务量,计算医师工作量及工作效率。[结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人次逐渐增多,县级医院的住院人次明显增多;州级医院至2011年医师人均工作量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县级医院医师人均工作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州级医院平均住院日数、病床使用率均高于全国综合性医院平均水平,州级医院2010年、2011年病床使用率已达超饱和状况,县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低于全国水平,但病床使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乡镇卫生院平均住院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病床使用率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结论]应加大各级医院的人员投入,加强各级医院的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省省属公立医院床位配置与利用情况,为提高省属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及医疗服务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医院基本情况调查表,对纳入省编办和省财政系统管理的22家省属公立医院进行调研,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和SPSS20.0,通过床位工作效率、床位效率指数等指标,对床位配置及利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7年省属公立医院总体开放床位29 383张,床位与人员比1:1.30,15家医院床位需进行调整,6家医院床位利用处于等效状态。结论:省属公立医院开放床位数逐年增加,床位规模有待调整;人员编制和床位规模与现实需求相脱节;平均住院日有所下降,但床位利用水平不均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乡镇卫生院的效率进行评估,为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VRSBCC模型的数据包络方法,分别从机构、县域及地级市3个层面,对广东省1 211家乡镇卫生院的效率进行测算,并应用回归模型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机构角度分析得出高效率乡镇卫生院571家(占47.2%),规模效率有效的为67家(占5.5%);从县域而言珠三角及西翼地区的县域平均效率得分高于粤北山区和东翼地区的县域;从地级市看部分市以乡镇卫生院规模递增为主,但部分市则以规模递减为主。回归分析显示,县域的纯技术效率与经济和人口密度无关,但规模效率受到经济与人口密度的影响(P=0.001)。结论:调整非有效乡镇卫生院的投入的结构和规模,加强对粤北山区及东翼地区的投入,根据各市规模效益的不同,协调各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的床位利用效率,了解医疗制度改革后到目前为止的床位使用情况,为医院床位管理及相关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归一法中的效率指数模型以及床位利用模型对2009—2018年间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整体及分类别医院床位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整体床位规模增速放缓;床位利用效率逐步上升,其中综合医院稳步提升,专科医院上升幅度大,中医类医院变化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提升。结论效率模型和床位利用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床位利用情况,有助于政府部门及医院管理者制定发展规划,了解并适时调整床位资源布局,避免医疗资源的短缺和浪费。医院床位管理在关注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要关注效用,继续加强双向转诊使三级医院床位发挥更大作用。北京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床位管理在高效运转的同时要加强病房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避医疗风险;中医类医院要努力发挥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其床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掌握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的数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效率,以及试点县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为搞好卫生资源配置,给农民提供优质、足量、高效、适宜的卫生服务,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成功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通过报表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试点县农民年人均卫生事业费为3.74元,千人口拥有床位0.70张,卫生技术人员0.93人,医生0、40人,千人口拥有乡村医生0.52人,医、护比为1:0.57.床、医比为1:0.57,床、护比为1:0.32。县级病床使用率50%左右,乡级30%左右。结论试点县卫生投入不足,资源缺乏,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县级公立医院薪酬水平的决定因素,文章利用贵州省2011—2018年县级公立医院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得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距大城市距离、县医院平均每院病床数、各县区死亡率是影响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收入的主要因素,并对推开县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国医疗机构儿科床位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合理配置儿科床位提供建议。方法:在全国随机抽取44个地市,对提供儿科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儿科床位设置、服务提供和利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国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儿科床位0.20张。县区级医疗机构床位数量最多,占44.9%,乡级机构次之,占29.4%,市级及以上机构最低,占25.7%。2008—2010年儿科床位数和服务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床位数增长最快。儿科床位利用率高于全国医疗机构整体床位利用率。全国儿科床位配置泰尔指数为0.0775,各地区之间为0.0164。不同地区的儿科床位供需比值在0.54~1.04之间。结论:我国儿科床位总体数量不足,儿科床位比例基本合理,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儿科床位分布不公平性大于地区间不公平性。建议:各级政府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加强对儿科床位的合理配置,适当增加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儿科床位数,调整综合性医院内部床位设置,增加儿科床位比例。同时加强省市级儿童医院的建设,并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和合作,完善基层机构和上级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